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一次象山庵的偶遇
——《井岡山》攝製組拍攝散記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13日 21:48 來源:CCTV.com


  去《井岡山》之前,我就聽説當年毛澤東和賀子珍是在象山庵結婚的。也正因為此,如今的象山庵也就有了革命歷史的意味。倘若不是後來它成為井岡山革命鬥爭時期,紅軍活動的主要場所的話,對於它的注解也就是一個——“始建於1713年,因庵後的山如象形狀而得名。初建時內設“大佛殿”、“達摩祖師殿”、”千齋殿”三個大殿,是湘贛邊界的名庵”而已了。因為毛澤東來到了這裡,使之成為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重要一環,如紅四軍後方留守所、紅四軍機炮連、湘贛邊界特委機關印刷廠均設在此,永新、寧岡、蓮花三縣黨的組織聯席會議和湘贛邊界第一期黨團訓練班,均是在此舉辦。尤其是毛澤東和賀子珍同志的婚禮正是在此簡樸的庵內舉辦的。毛澤東同志還在這裡主持召開了寧岡、永新、蓮花三縣原黨組織負責人的聯席會議。

  拍攝《井岡山》的時候,毛澤東和賀子珍的婚禮並沒有安排在這裡拍攝,“象山庵”的字樣被被美術遮去,換成了“裏仁學校”的字樣,第二、三集中的好些場景就是在這裡拍攝的。

  “快來看袁文才!”午飯的時候,不知是誰這樣叫了起來。循聲望去,喊話的是一位穿著粗布藍衣褲的男子。

  袁文才、王佐是井岡山人心目中的英雄,民間流傳著他們許多讓百姓津津樂道的故事。總編劇邵鈞林告訴我,電視劇《井岡山》是第一次用重筆,刻畫了袁文才、王佐這兩位有爭議的人物,首次用客觀、還原歷史的方法描繪這兩個人物在特定歷史時期的特殊作用。

  那位老鄉也許出於本能的激動,也許出於對“家鄉人”一種久違的情懷。

  人群中有位穿藍上衣的白髮老太太顯得非常激動,原來她就是袁文才的長女袁華香。我發現老人穿了一件新衣服,鮮艷的藍色在人群裏特別扎眼,一頭白髮也被整理得一絲不亂。老人説很高興能在電視裏看見自己的“父親”,還激動地告訴周圍的老鄉們,飾演袁文才的演員劉鑒和自己珍藏的父親年輕時的照片頗有幾分想像。看到鄉親們的熱情,劉鑒也很感慨:“當地群眾對袁文才、王佐傳奇故事早有一種內心期許,他們即將在熒屏上看到袁文才、王佐的身影,自然激動不已。”

  採訪中,我發現她始終目不轉睛地盯著毛澤東的扮演者王霙看。她的地方方言我不太聽得懂,站在他身旁的袁文才的堂孫袁振良就當起了翻譯。袁振良告訴我,還説她們全家對毛主席都很有感情,她很想和我們的“毛主席”拍一張闔影。於是,我請來王霙説明了情況,王霙也愉快地滿足了這位英雄後代的願望。

  自從攝製組進入井岡山地區,這樣的場景已經不止一次發生了,當地的老鄉聽説要拍井岡山的革命史,都把自己對當年的英雄人物崇敬、對已故親人的情感轉移到對攝製組的關注上。賀子珍的外甥在拍攝現場和賀子珍的扮演者潘雨辰聊得久久不捨離去。潘雨辰、劉鑒等演員都説,在感受到這些來自當年先烈們親人的熱情關注的同時,也感受到了一股強烈的動力,一定不辱使命地演好劇中的角色。(文字/攝影:張燕燕)

責編:王超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