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喀納斯拍攝紀行》三:《永恒之路》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16日 16:22 來源:CCTV.com

  


  

  清晨,喇嘛蒙克巴依爾又要到喇嘛廟裏去誦經了,依然是妻子塞爾格林幫他穿好僧袍,依然走在同一條路上,一年四季,風雨無阻。

  春天,拍攝紀錄片的攝製組又來到了喀納斯,這是最後一個拍攝階段,結束這次拍攝之後就可以進入後期製作了。攝製組的成員們希望,到時候,不但要給觀眾展現喀納斯的風光和民俗,更重要的是,要帶給人們一些關於喀納斯變遷的感悟和思考。因為,與喀納斯對話是需要智慧的。

  千萬年來,圖瓦人默默地守護著喀納斯最真,最純的美景,他們共同譜寫的傳奇仿佛被時光遺忘。如今,喀納斯被開發成一個知名的國家級旅遊風景區,許多人開始關注喀納斯,走進喀納斯,這種改變會對喀納斯産生什麼影響呢?喀納斯的未來又會變成什麼樣子?

  春天,是整個喀納斯地區鮮花盛開的季節,而在喀納斯的發展進程中,一個歷史性的轉捩點,就發生在1995年的春天。

  1995年6月,一位聯合國環境保護官員考察喀納斯後認為:“喀納斯是當今地球上最後一個沒有被開發利用的景觀資源。開發它的價值在於證明人類過去那無比美好的棲身地”,從那時候開始,人們就稱喀納斯為“地球上人類最後一塊凈土”。如今,十幾年過去了,喀納斯已經從當年一個封閉的山區,被開發成一塊能夠對遊客們産生巨大誘惑力的凈土。喀納斯已不再擁有往日的寧靜。

  遊客的增多,是否會對喀納斯的人文歷史和自然環境造成影響?人類這塊“最後的凈土”會不會因此變為“即將消失的凈土”呢?


  每年6月,寒冷的冬天過去了,喀納斯的圖瓦人就會聚集到一起,舉行盛大的敖包節,慶祝春天的到來。在敖包節上,喇嘛蒙克巴依爾是主持,他帶領著大家祈求神靈,保祐新的一年裏,家人平安,牧畜興旺。

  現在圖瓦人把敖包當作是眾多神靈聚居的地方,進行叩拜。但是根據當地老人講,遠古的時候,祭拜敖包其實是一種祭地儀式,因為土地是萬物之母,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活資料都源於土地,所以人們對土地十分崇敬。這種自然崇拜,可以説是人類關注生態環境的一種早期表現。

  遠古圖瓦人自然崇拜的對象主要是日、月、天、地、水、樹、火等,他們相信自然界存在神靈,每天都要虔誠的進行祭拜,希望借助超自然力量來擺脫現實生活中的困難。然而,歲月滄桑,時代更替,儘管,今天的圖瓦人依然在叩拜著,但是他們對待生態環境的態度卻與往日不同。

  自從公路修進了喀納斯,圖瓦人原來每天祭拜天地的儀式消失了,山外大量時尚現代的用品出現在喀納斯。這樣下去,要不了多久,圖瓦人獨有的人文特色也會隨之消失,喀納斯的生活環境正發生著改變,圖瓦人的精神家園將走向何處呢?

  每年九月,葉爾德西都要到山林中去尋找一種叫“芒達拉西”的植物,用它製作樂器“蘇吾爾”。有關學者研究“蘇吾爾”後認為,這就是現存的古代樂器胡笳,也就是演奏東漢蔡文姬寫的《胡笳十八拍》時,所用的樂器中的一種,所以,“蘇吾爾”有著“中國民間音樂活化石”的美稱。

  蘇吾爾的曲調沉穩悠長,儘管旋律變化並不複雜,但是人們卻可以從中聽到大自然中的不同聲音,於是很多人便稱讚蘇吾爾發出的聲音就是“天籟之音”。現在圖瓦人中,像葉爾德西這樣會製作,吹奏水平又高的人已經不多了。

  據葉爾德西介紹他從小就學習吹奏蘇吾爾,十幾年後才掌握要領,可是現在,圖瓦人的生活發生了改變,年輕的圖瓦人面臨更多的時尚誘惑,要讓他們用十幾年的時間學習吹奏蘇吾爾的技法,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為此,葉爾德西很擔心,擁有同樣心情的還有喇嘛蒙克巴依爾。


  圖瓦人這個特殊的族群本來就兩千多人,這些年,人口增長速度並不快,而且還有負增長的趨勢,所以這使蒙克巴依爾很擔憂。在這個時候,如果圖瓦傳統文化習俗沒有人傳承,漸漸消失的話,再發展若干年,人們看到的喀納斯恐怕就和其他旅遊城市沒什麼區別了,那對於喀納斯和圖瓦人,不能不説是一種悲哀。

  世界上的凈土也許有很多,但是喀納斯只有一個。今天的喀納斯站在了一個十字路口上,但方向的決定權卻不在喀納斯。怎樣保護喀納斯的人文環境和生態環境不受影響呢?喀納斯等待著回答。

  追求美,是人類的本能。既然發現了喀納斯與眾不同的魅力,絕對不讓遊客進入,也是不可能實現的,2003年,喀納斯旅遊與環境管理局在結合多方意見之後,做出重大決定,把觀景區和生活區徹底分離,後撤30公里,在一個叫賈登峪的地方建立遊客接待基地,這個決定做出後,不管是撤出景區裏已有的建築,還是新建基地,都需要大批資金,但是對於保護景區裏的圖瓦文化和自然原始風光,卻起到非常有利的作用。

  2006年夏天,基地開始接待遊客,遊客可以早上乘車進入景區觀光,晚上再返回基地食宿。遊客們這樣一進一齣,其實是人類對環境保護思辨後的結果。同時,也印證了那句老話:“距離産生美”。

  隨著時代改變,人們觀看風景的審美情趣也會發生一些變化。毛澤東曾經説過,“無限風光在險峰,”後來一位詩人寫道,“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風景總在那裏,等著與它有緣的人。其實今天,更多的人感覺到,美麗的風景永遠在於發現。

  攝製組為了深度表現喀納斯的魅力,還特意採訪了幾位不同行業的專家,通過他們的視角,觀眾們能夠了解到一般遊客在喀納斯無法接觸到的一些區域,感受喀納斯獨特的另一面。

  馬合木提是新疆大學資源生物研究所的所長,二十年前,第一支科考隊考察喀納斯的時候,他就是其中的一員,後來,一直在喀納斯從事研究工作。二十世紀90年代中期,由馬合木提負責的科考組,曾在喀納斯發現世界珍稀動物駝鹿的活動蹤跡。駝鹿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一種鹿,在中國數量稀少。當時,馬合木提在喀納斯的密林深處發現駝鹿後,趕緊拍下了這張照片,由於怕驚擾這只駝鹿,拍攝的距離有些遠,但這次發現的意義卻十分重大。

  在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工作的楊兆萍,是旅遊地理專業的博士生導師,長期在喀納斯進行考察,2003年8月,為了深入調查研究喀納斯的生態環境,楊兆萍參加了一支科考隊,首次進入喀納斯景區的核心區域進行科考。這一區域是純自然生態保護區,一般人是無法進入的。楊兆萍是科考隊中唯一的一位女性。

  現在,葉爾德西開了一家圖瓦文化家訪點,為遊客們介紹喀納斯,介紹圖瓦人,表演蘇吾爾。讓葉爾德西自豪的是,他是喀納斯第一位申請執照,正式經商的圖瓦人。而更讓他高興的是,他的兒子已經開始學習吹奏蘇吾爾了。


  喀納斯的圖瓦人變了,喀納斯的人文和自然環境也在改變,變得越來越和諧。但是發生在人類和大自然之間的相處法則卻從來沒有改變過。那就是,只要人類給大自然更多的愛心,大自然就會還給人類一個和諧世界,如果違背了這一愛的主題,人類將會為自己無所顧及的掠奪和索取行為付出高昂的代價。

  每一天,地球上不同地方的每一個人,都在不同程度地感受著人與大自然友好相處的永恒定律——和諧。世界是這樣的,喀納斯當然也不會列外。

  一大早,達拉要去給一位圖瓦婦女接生,與此同時,喇嘛蒙克巴依爾也準備開始誦經。這原本是喀納斯最平平常常的一個清晨,但是因為2006年第一個圖瓦嬰兒即將出生,所以一切都因此變得不一樣起來。最幸福的是新生兒的父母,最有成就感的是醫生達拉,最欣慰的是喇嘛蒙克巴依爾。而見證這一切的就是喀納斯,生命在這裡繁衍生息,這裡的美麗被更多人喜愛著,保護著。喀納斯是永遠的喀納斯,不變的喀納斯!

  

  

責編:曉宇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