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第三個因素是藝術規律的內在促動。劉迅甫浸潤王鐸法帖多年,如何出帖,是他必須面對的課題。而書法創作中自覺的詩意滲透,終於使他得以衝破筆墨的藩籬,實現從王鐸書體中的走出,進入一個廣闊的藝術境界。完成了這一次飛躍,其作品面貌由工而散,由板而活,由約束而自由,由單調而豐富。相對於王書,存其精神,遺其體貌。既一脈相承,又自具情態。
探討藝術規律,劉迅甫認為,詩書合璧,心法通流是詩意書法的精髓。他説,自古以來,詩人作詩大都是緣情而發,所謂“在心為志,發言為詩”。作詩如此,寫字亦不例外。蔡邕《筆論》:“欲書,先散懷抱,任情恣性,然後書之。”劉熙載《藝概·書概》也説:“寫字者,寫志也。”王羲之在《書論》中説 “凡書,貴乎沉靜,令意在筆前,字居心後。未作之始,結思成矣。”在《筆勢論》中也反復強調 “先想字成,意在筆先”。可見,緣情而發,書隨意變方能著手成春,別開生面。
而書寫自己的詩詞,對其中的感情韻律節奏把握得非常自如,詩歌表現的情志和意境也非常熟悉,這樣,提起筆來的時候,就是盡情自如地表達表現,而在這時候,筆墨點劃線條章法仿佛有了靈魂一樣,自然生動起來,並且和詩作的意境意蘊形成高度的統一。自此,他覺得書法才找到了自我,展現了個性,具有了靈性和風格。
劉迅甫詩意書法的出現,在今日書壇,無異於一脈清泉,一抹朝霞,啟示著當代書法一種健康的發展方向。為此,歐陽中石先生欣然命筆,題寫了“劉迅甫詩意書法”,以示首肯。
劉迅甫詩意書法實踐表明,書法藝術價值的核心乃在於蘊含其中的精神追求、思想感情和文化含量,這是構成藝術格調品位的關鍵。當代書法要正本清源,力矯時弊,創造高峰,書家在筆墨技法等書法基本功之外,一定要增強文化自信,加強思想鍛鍊和國學修養,多在詩文上下功夫,走詩書合璧、詩書一體之路。如此,才能補筆墨之不足,添豐富之內涵,透靈動之情韻,展個性之面貌,成獨特之風格,實現出古入新,推動書法藝術與時俱進,創新發展!
劉迅甫字甘雨,河南沈丘人,自幼酷愛詩書畫印藝術,其藝術作品多次在國際、國內重大賽事中參展獲獎、多次在海內外交流巡展。著有詩集《屋檐雨》、《三月雪》、《八咏堂吟草》、《劉迅甫絕句精選》、《劉迅甫絕句三百首》、《農民工之歌》等。《劉迅甫絕句精選》榮獲“中國第五屆大眾文學百花獎”榮獲“第五屆華夏詩詞獎”。《農民工之歌》被譽為“時代的圖騰,民族的歌謠”,先後兩次進行專題研討;中國作家協會曾為其召開專題座談會;2011、2012、2014年載入中國文學大事記;入圍“第六屆魯迅文學獎”;2013年被五洲傳播出版社翻譯成三種(英文、法文、西班牙文)外文出版發行;2014年11月,文化中國網將其作為獨特的文化現象開展“從劉迅甫現象看當今文化藝術的時代擔當”主題座談;2015年10月15日,《農民工之歌》被改編成大型音樂舞蹈詩劇,在北京公益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