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近幾年內地的影視圈跟音樂圈頗有些破鏡重圓恩愛更甚的意思。內地流行音樂的初期,尤其是內地有唱片公司這個概念之前,幾乎都是依託著影視作品而找到流傳的途徑的,而後內地原創樂壇興起,唱片業初步形成,音樂終於可以獨立生長,影視圈卻轉入凋零敝落,二者就開始貌合神離漸至分開旅行,而各自在峰迴路轉之後,還是認清了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的方向,重新又緊密地團結在了一起,相輔相成。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風雨過後的影視圈與音樂圈再度攜手,也像彩虹一樣玩出了更多的色彩和花樣——以前的合作就是為歌手為影視配唱主題歌和插曲而已,現在就有些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意思,除了傳統的主題歌和插曲外,現在的合作方式,就洐生出片頭曲片尾曲插曲,即便是主題曲,也可能會有“愛情主題曲”、“感恩主題曲”、“報仇主題曲”、“男主人公主題曲”、“女主人公主題曲”等等的細分,這些好歹都還是跟內容想關的,近年來又出來一個越來越火的新名詞叫“宣傳推廣曲”,這樣的歌曲通常並不會在影視作品播放的過程中出現,但是會作為作品宣傳推廣的一個重要手段和途徑被營銷團隊重點推廣傳播,借作品或演唱者本身的好感度,刺激帶動大眾對作品的期待和消費慾望,近年來已經不少這樣成功的案例,王菲更是演唱這類歌曲的一個經典代表人物,甚至近年來她的主要歌唱工作幾乎都是圍繞著這個主題任務展開的。
《霧中列車》就是一首功能明確的電影宣傳推廣曲目。這首歌並沒有在電影中的任何片段中出現,但它卻像是一部提煉了整部電影思想精髓的預告片,把電影的情感核心、氣質基調和情緒氛圍通過這樣一首量身定做的音樂作品提前鋪設了出來,通過這首歌,基本已經可以鎖定這部電影的觀眾範圍。
歌曲的第一句就奠定了整部影片的基調:“那曾是霧中的列車,通向我年少時候”,點明這是一部穿越回歸,深省來時路、用起點解釋中點的影片,帶著一些悵惘,一些追憶,還有一些神秘氣息,而當穿過時光迷霧,揭開塵封往事,破解了人生之謎,答案也不過只是個答案,是用來告別而不是終結的,人生持續輪迴往返,“誰還記得霧中的列車,就像人海中的我,那遠方那故鄉那裏的她,路過啊錯過吧”人終究還是要拋開過去,投入人海,繼續上路,這可能就是漂泊者的宿命。於是,那種回憶的詩意與現實的失意,間或還有些釋然的暖意,撲面而來,交疊被成了一段耐人尋味的人生。
這當然首先要歸功於歌詞的作者,同時擔任本片藝術指導的青年作家韓寒。《霧中列車》上線之後,獲得一致好評與讚譽,韓寒還曾特別在李健的微博後留言,故意作不服氣狀:為什麼都在誇李健誇王俊凱,“難道你們就沒有注意到這驚世駭俗深入淺出的歌詞的作者嗎?”求關注求讚美,還調侃網友們:“是平安夜宿醉到了今天嗎?”韓寒自身也確實予人那種自帶社會責任與人文懷的文藝青年氣質,他表示這首歌詞是他看到大城市無法容納弱小的漂泊者而感懷落筆的,通過表現這種漂泊者的無法安定,去喚起人心中的那點簡單翔的暖意。從而奠定了整個作品的溫暖基調。
但如果只是落在關懷漂泊者心境這個點上,《霧中列車》可能就只是一首現實主義的作品,很可能陷入沉重之中,而負責作曲的李健在此曲中,引入了日本的音樂家成田為三的經典作品《海濱之歌》作為創作動機,這本是一首堪稱傳世佳作的世界名曲,原曲悠遠流長,優美哀婉,著意表達一種徘徊海邊看風雲變幻海浪浮沉而生出一段追憶悵惘,浪漫而憂傷。而《解憂雜貨店》中的四段故事,莫不與這追憶和悵惘有關,而故事中主人公解開人生謎團的手段又是一種懸疑與神秘的設定,最終還要讓人能夠在嘆息中同時還能産生詩意與美好,這與李健本身的音樂詩人氣質又可謂不謀而合,他的出手,猶如四兩撥千金,讓一個原本可能沉重的話題頓時變得輕盈飄緲起來,影片希望傳達的那點懷舊與神秘的氣息,也油然而生。
而這首歌最妙的地方,還在於選擇了李健與王俊凱二人來共同演唱。這當然首先有二人的大眾影響力和流量擔當的考量,而從角色設定上,李健與王俊凱從形象到氣質上,莫不正如彼此的成年與少年映照?更巧的是,74年出生的李健與99年出生的王俊凱,年齡正好相差著25年,這與影片中人物的現實與當年之間的時間差,可謂不謀而合,真不知道這個是製作方的妙手偶得還是有心為之。《霧中列車》從詞與曲的構架,也正好是一個試圖穿越現實迷霧走回從前的成人與一個站在起點想要走向未知明天的少年之間隔空心靈對話的模式。歌曲伊始,大幕拉啟,帶著一身詩人氣質和李健從一團神秘迷霧中悄然穿出,恍然看到25年前的那個懵懂、疑慮而又一意前行的自己,而王俊凱就站在25年前的那個起點,帶著他的一切,嚮往著遠方的高樓亮燈星辰,不顧一切地想要衝往他的夢之城;而當兩人穿過時空心靈交匯,成人固然洞悉了“這不是霧中的列車”、倘若人生有生來的機會,“歸途中不再是少年不再去冒險”,而少年也終於明白了遠方未必都有夢之城,也可能“無法生起火”,只能路過,只能飄泊。
李健與王俊凱,踏上這輛霧中列車,從終點到起點相互找尋心裏疑惑的那個自己,而誰的人生沒有生過這樣的疑惑,沒曾試過這樣的探尋?我們滿屏的刷著自己的18歲,除了追憶,不也正是想弄清楚,面對當年18歲的自己,如今的我們,究竟得到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可曾錯過了什麼,如果知道今天會是這樣,18歲那年,還會這樣一路走過來嗎?這樣的心靈交匯或許能給我們一個答案,或許又根本沒有答案,答案就像歌中所唱“總是説在天邊在天邊,卻不知道天在哪邊”,但它至少能消彌心頭一些迷霧,至少能卸下肩頭一些沉重,至少能讓漂泊不再帶著那麼多的疑慮,至少讓錯過不會耽誤接下來的人生,這不正是《解憂雜貨店》孜孜不倦在想要解開的那個人生之憂嗎?
如此貼合劇情精神和作品氣質的影視歌曲,二十幾年前,我在陳凱歌導演的《霸王別姬》中的《當愛已經往事》中領教過,這幾年也曾在王菲的《致青春》、《匆匆那年》中感受過,現在,又在這首《霧中列車》裏再次驚鴻相遇。我只想説,凡事皆要用心,藝術作品更當如此,用心,才能入心,這是作品的根源,也是作品的宿命。
文/盧世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