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電影獲獎多 戛納60華誕颳起"年輕"風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5月29日 15:57 來源: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5月29日 15:57 來源:
戛納電影節組委會主席吉爾 雅各布曾表示,正式參賽單元選片原則是“將過去與現代、名家與新秀結合起來”。27日晚獲獎名單出爐,顯示出“年輕”之風席捲本屆電影節,不僅表現在獲獎影片導演的年齡上,也體現在影片地域分佈上。
22部影片入選第60屆戛納電影節參賽單元,其中不乏“大師”之作,如科恩兄弟的《老來無所依》、昆丁 塔倫蒂諾的《死亡證據》、王家衛的《藍莓之夜》等,但有13部影片導演是首次角逐金棕櫚獎。最終,成本不到60萬歐元、由39歲的克裏斯蒂安 蒙久自編自導的《4個月3星期零2天》脫穎而出。
另一奪“金”大熱門《另一邊》的導演費斯 阿金也是年輕有為,33歲的他已製作了5部長片,該片最終獲得了最佳劇本獎。
再看獲獎名單:評委會大獎頒給日本影片《殯之森》,最佳男女演員得主分別來自俄羅斯與韓國,評審團獎由法國/伊朗影片《我在伊朗長大》和墨西哥影片《沉默的光》平分。曾有人説,從入選影片看,本屆電影節堪稱美國電影盛會。而美國電影的唯一收穫是最佳導演獎,反倒是羅馬尼亞、韓國、墨西哥這些電影産業正在崛起的國家笑到了最後。
另一方面,獲獎影片在題材方面具有相同特點:大都反映了尖銳的社會問題,屬於典型的“作者電影”。評委會成員在頒獎典禮後的新聞發佈會上承認,有些獎項的歸屬是經過了長時間爭論才確定的。不過,這並未改變戛納電影節的一貫“口味”,正如來自中國香港的評委張曼玉在開幕時所説:“藝術氣息濃一點的影片會更得我歡心。”
克裏斯蒂安 蒙久在接受電影節最高獎之後,感慨地説:“我希望這枚金棕櫚葉給那些‘小’電影人、‘小’國家帶去好消息,因為這説明,好影片未必非要大明星大製作不可。”
來源: 東方網
責編:李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