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5月25日 13:40 來源:
走過了第60個年頭,今天的戛納電影節無疑擔當得起“世界影壇最具分量的電影盛會”這一頭銜。但1939年9月1日,這個以反法西斯為主旨的電影節原型于歐洲最負盛名的海濱度假勝地呱呱墜地時,卻只舉辦了不到48個小時,放映的電影也只有一部———由查爾斯 勞頓和莫琳 奧哈拉主演的好萊塢版《巴黎聖母院》。
然而到了今年,有超過1000部影片在此放映,超過15000名電影商人
、媒體記者、導演和明星到訪,戛納電影節舉行到第60屆時,顯然已與創辦者最初渴望和平的質樸願望相去甚遠。
維度1:政治
戛納電影節的誕生與1932年由墨索裏尼創辦的威尼斯電影節息息相關。1938年,威尼斯將大獎分別授予墨索裏尼兒子製片的納粹電影和德國導演瑞芬斯塔爾為1936年柏林奧運會拍攝的紀錄片,自此因其納粹政治鼓吹意味遭到反法西斯電影人的抵制。法國文化官員菲利普 埃爾朗熱建議:“為什麼不在法國創立一個屬於自由世界的電影節呢?”1939年9月3日,隨著希特勒向波蘭進軍,打著電影人向法西斯宣戰的旗號創辦的電影節還沒開花便告夭折。
戰後,首屆戛納電影節于1946年開幕,評委會慷慨地發了11個大獎,受益者包括大衛 裏恩的《相見恨晚》和羅西(blog)裏尼的《羅馬,不設防的城市》。最初,戛納在政治上很謹慎,拒絕了許多與納粹題材有關的影片,連阿倫 雷乃的《廣島之戀》也因此遇冷。
另一個值得一提的年份是1968年,“五月風暴”席捲法國,戈達爾和特呂弗&&抵制,路易 馬勒、波蘭斯基等評委陸續辭職,電影節不得不提前收場。捷克導演米洛斯 福爾曼在戛納展映《消防員的舞會》後因前蘇聯進軍布拉格而有家回不得,轉投好萊塢的他後來造就了名作《飛越瘋人院》。
維度2:香艷
首屆戛納電影節舉辦時,沒人敢斷言它會成為“弗蘭肯斯坦的怪物”還是會如“醜小鴨”最終變身天鵝。但1953年碧姬 巴鐸以“美天鵝”的姿態問候戛納時,這個電影節便註定與美人有關。
1954年,B級片女星西蒙娜 席爾瓦在戛納的海灘上脫下比基尼胸圍時,搶拍春光的攝影記者中,一個摔斷了手,一個摔折了腿。之後,又一位情色片女郎弗朗索瓦絲 戴爾迪克赤裸上身騎馬穿越卡爾頓大酒店,將戛納的裸露風情演繹到一個“新高度”。酒桌上的艷舞也是戛納的老把戲,法國女星讓娜 莫羅這麼幹的時候是1958年。
見過60年風雨的戛納對什麼都見怪不怪,也許只有某些女明星突然包裹得過於嚴實,才能略微激怒這位“老婦”。
維度3:殘酷
戛納能成就一部電影,也能毀掉它。關於前者,最偉大的例子要數弗朗西斯 福特 科波拉的《現代啟示錄》在戛納的首映。這是戛納史上首次放映未完成的電影,而影片的幕後風波,以及製作過程中所遭遇的坎坷也成了一段傳奇。在《教父》獲得驚人的成功之後,全歐洲都幸災樂禍地等著看這位好萊塢大師從巔峰跌落的好戲。然而還未來得及後期加工的環境噪音和粗糙畫面反而促成了一部傑作的誕生。相反的效果恰好也發生在一位科波拉家人身上。去年,科波拉的女兒索菲亞 科波拉帶著她雄心勃勃的古裝大片《絕代艷后》希望在這塊福地上沾點光。然而事與願違,影院內響起一片噓聲。所有的冷嘲熱諷讓索菲亞遭受了此生最殘酷的打擊,並且將負面影響傳播到全世界,最終令影片在公映後也始終沒能在票房上抬起頭來。至於索菲亞,她自此對大片斷了念,她的老爸也從此“封殺”了戛納,今年説什麼也不肯帶新片《沒有青春的青春》來參賽。
儘管已花了60年的心血營造起一派華麗繁榮的風景,但戛納仍免不了偶爾會變成世上最殘酷的地方。不過,這也正是它最突出的魅力之一。
維度4:饑餓
今年,光報名戛納參賽的就有來自95個不同國家的1615部電影,但只有21部有幸入圍,因此人人都期望看到當今世界影壇最傑出的作品。在戛納,連看客都是饑餓的:要是哪個影評人在一天內沒看到一部傑作,他就會提筆痛罵;哪個路人一整天沒偶遇過一個大明星,他就會徹底對戛納失望;哪個導演若沒有接到超過100個採訪邀約,他就可以結束電影生涯了。
大製片廠不知多少次巴望借助戛納的聲望開拓市場,可怎麼都馴服不了這匹野馬。因為戛納永遠標榜著要保持電影藝術的貞潔。這個倔脾氣不知惹來多少好萊塢製片人和自認是個人物的導演的埋怨,甚至在威尼斯和柏林電影節屢屢向好萊塢乃至亞洲電影人拋出繡球後,法國人仍不為所動。因為發泄完怨氣,每年5月,這些碰過壁的電影人還會回來,因為他們還餓著,仍期盼某日能觸碰到金棕櫚的某個葉片。
無論如何,戛納的最高榮譽仍是當今世界惟一接近“影壇諾貝爾獎”地位的獎項。忘了奧斯卡獎、愷撒獎、戈雅獎、BAFTA(英國電影學院獎)吧,“金棕櫚”儘管不能確保成功和聲名,卻是衡量電影人才華的惟一標尺。
奧斯卡能保證影片大賣。而金棕櫚獎盃可以確保一位電影人在世界影史中留下自己的足跡。
責編:孔曉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