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2月21日 17:23 來源:
馬季走了,一個輝煌的相聲時代結束,但他帶給無數中國人的笑聲,卻永遠地留下。
百年相聲走到今天,面對馬季的病逝,有人悲從中來,發出“百年相聲今凋落”“中國相聲江山已去”感慨,其實不必悲觀至此。
縱觀相聲百年路,也曾經歷數次起起落落。相聲發於民間,其草根特性與生俱來,發展歷程中的首度輝煌歸功於相聲藝術大師侯寶林,是他把相聲從地攤搬進了劇場,登上大雅之堂,使相聲獲得更廣範圍的傳播。新中國成立後,相聲更是因其短小精悍、機動靈活的文藝形式而被人民群眾喜聞樂見,那時甚至“沒有相聲就不算晚會,沒相聲演員就不算是文工團”。經歷了首度輝煌,上世紀60至70年代,相聲藝術跌入低谷。
改革開放以後,相聲迎來了第二個春天,功臣有兩個,一個是電視機,一個就是馬季。改革開放初期,電視開始在中國普及,下班後看電視幾乎成為全民娛樂形式。馬季把相聲説到了電視上,他在春晚舞臺上推銷“宇宙”牌香煙的經典表演,至今仍是無數中國人乃至全球華人歡樂的記憶。不過,在電視上説相聲,還只是馬季對相聲藝術之一,他還有一個重大貢獻,就是在相聲內容創作上的創新。在他以前,相聲多以諷刺為主,而他創新了歌頌風格相聲,這也成為馬派相聲特點之一。
今天相聲跌入低谷,病根何在?筆者僅是個相聲藝術愛好者,不敢妄下斷言,但從相聲發展史中,我們不難獲得一些有益的啟示:相聲藝術兩個黃金時代的開啟,均源於兩個字:創新。侯寶林把相聲從地攤説進劇場,是一種創新;馬季把相聲從劇場説到電視熒屏,同樣是一種創新,而且,他還在風格內容上有新突破。
雖然現在還沒有任何跡象表明相聲的第三次輝煌即將到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肯定與創新有關。改革開放後,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令世界震驚,其速度之快,甚至使得一些中國傳統藝術來不及完成自我更新和演進,而更嚴峻的現實是,這些傳統藝術還不得不直面撲面而來的外來文化的衝擊與挑戰。在“內憂外患”的雙重夾擊中,曾經輝煌的傳統藝術不免顯得有些沒落。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國力不斷提升,傳統文化的回歸也是必然,因為每個中國人身上的“文化基因”永遠不可改變,出於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和自尊需要,這一天必將來臨。
就相聲藝術而言,筆者認為創新應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人才選拔和培養觀念的創新,二是內容與形式的創新,三是傳播手段的創新。馬季的離去,是一個相聲時代的終結,但也可能是一個新時代的序曲,希望能有更多熱愛相聲、熱愛傳統藝術的有識之士,將目光投入到相聲的創新中來。在大力發展文化産業的今天,我們需要新的、優秀的相聲,它是創建和諧文化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
馬季留給我們的笑聲永在,他的勇於創新的精神,更是推動相聲藝術發展的無價之寶。(孫山)
現場
9:00 馬季在衛生間發病
昨天上午9點左右,馬季家中的保姆發現馬季在衛生間的馬桶上神志不清,便馬上撥打了馬季家人的電話。家人趕到後立即撥打了急救電話。急救人員現場對馬季先生進行了全力搶救,但馬季先生還是沒有生命指徵。
9:39 999接到求救電話
上午9點39分,北京市999急救中心工作人員接到來自馬季家人的求救電話。急救中心立即派車前往。去往目的地途中,急救人員才得知突然犯病的人是著名相聲演員馬季。
9:50 搶救在家中展開
9點50分左右,急救車趕到馬季家中。此時馬季坐在家中衛生間內的馬桶上,閉著眼睛,微張著嘴,臉色發白。急救醫生讓家屬在客廳木地板上鋪上褥子,將馬季平躺在褥子上,隨後展開搶救。15分鐘後,馬季病情仍不見好轉,其心電圖幾乎成直線。急救醫生當即決定將馬季送往最近的醫院搶救。
10:00 被送到最近的醫院
急救人員及家屬將馬季從家中抬進停在樓下的救護車內,直奔最近的昌平中醫醫院天通苑分院。10點左右,馬季被推進急救室,醫院院長親自指揮搶救。
10:25 因心臟病突發去世
經過近半小時搶救後,10點25分,馬季去世。 搶救過程中家屬對急救人員説,馬季有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等病史。醫務人員初步判斷馬季因心臟病突發,心臟驟停導致死亡。
11:00 遺體運往中日醫院
據昌平中醫醫院天通苑分院一護士介紹,宣佈馬季先生逝世後,馬季的兒子馬東趴在父親的遺體上抱著父親的頭大哭起來。不久,馬季相聲界的很多好友、弟子趕到。隨後家屬決定將馬季的遺體運往中日醫院太平間。
12:00 遺體被送進太平間
中午11點52分,記者趕到中日友好醫院北側小路上,該院太平間門口就開在這條路邊,姜昆,趙炎和王謙祥等多人已守在這裡。11點59分,一輛999救護車從西飛快開來,停在太平間門口,車後門被打開,姜昆等人上前抬著擔架,很快將馬季遺體送進太平間告別室。隨後,馬季老師的夫人也在親屬陪同下來到醫院,神情非常悲痛。
12:00後 相聲界人士趕來弔唁
此後的一個小時裏,不斷有相聲界人士趕到弔唁。同時,媒體記者的隊伍也在不斷擴大,最後有幾十名記者聚集在中日友好醫院外。
本報綜合京華時報、新華社
追思
姜昆:馬季老師是人民的藝術家
既是馬季的搭擋,又是中國曲協分黨組書記、副主席的姜昆,昨日從太平間走出時,已悲痛得不能自禁,他一邊哽咽一邊對記者説:“今天馬季老師去世短短半小時內,很多人都知道這件事情,從各個地方趕來,全國各大網站都大篇幅報道,這足見馬季作為一個人民的藝術家,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姜昆表示,昨日下午他代表相聲界組織了紀念馬季的活動,他還透露,馬季追悼會計劃將於26日上午在八寶山舉行。據悉國家廣電總局和中國廣播説唱團正在進行馬季治喪委員會的籌備工作,今日開始將在廣電部的廣播劇場內設置靈堂接受弔唁。
袁闊成:我倆曾攜手上臺領獎
9月27日我和馬季在南京五台山體育中心共同領取了“中國曲藝終身成就獎”。當時我和馬季並肩坐著,聽到獲獎名單後,我倆又攜手上臺。馬季的發言很長、很激動。他説願把畢生精力都放在相聲事業上。沒想到領獎後沒多久他就走了,我現在想起這些就難過……
《旗袍》製片:無償出演電視劇
馬季老師這是首次“觸電”,他非常謙和敬業,他的戲非常出彩。而且,馬季老師是友情出演,沒要一分錢片酬,他説:“我之所以會接《旗袍》,是因為被這個傳承中國文化的劇本所感動。”
唐傑忠:他是新相聲的領路人
馬季老師是新相聲的代表,新相聲的領路人,一輩子鞠躬盡瘁。我和馬季先生也合説過很多相聲,他對我的幫助很大,是我的老師、我的恩人。無論是做人還是説相聲,他永遠值得我學習,永遠懷念馬季先生,他的去世是相聲界的重大損失。
郭德綱:先生是承前啟後的大家
早上我在天津聽到了馬季先生去世的消息,當時很震驚也很悲痛。我從小就聽馬先生的相聲,應該説我的相聲還是受到了馬先生的一些影響,他在相聲界是一個承前啟後的大家。我今天晚上結束在天津的最後一場演出,連夜趕回北京,我一定要送送馬季先生。
陳佩斯:他的藝術手法讓我受益終身
馬季先生勤奮探索的精神和對藝術作品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值得我永遠學習。1984年,馬老曾對我們的春晚小品給予了悉心指導和幫助,馬老的喜劇藝術語言表達手法,對我以後的喜劇研究和創作來説,也是受益終身。本報綜合
本土
成都再傳弟子張徐:一個人堅守相聲
昨日,馬季的再傳弟子,成都藝術劇院話劇團團長張徐痛惜地向記者透露,先生的去世讓他們這些説相聲的人感到失去重心。他感慨地説,目前四川説相聲的不超過10人,在成都就只有他一人,更需要弘揚馬老的堅守精神。
姜昆是馬季的弟子。在上世紀80年代,張徐拜姜昆為師學習相聲,得到“馬派”相聲的真傳。上世紀90年代末,張徐還有幸與馬季在錦城藝術宮同臺演出。那一幕,至今他還歷歷在目。張徐説,馬季最大特色是歌頌相聲。“相聲一般都是以表現諷刺和娛樂為主,但馬老卻把歌頌相聲發揮得淋漓盡致,將社會的光明面給予展現。”張徐説,他現在主練的歌頌相聲,就是受到馬老的影響。
李伯清:這是曲藝界重大損失
李伯清5年前曾和馬老在郫縣演出,對於老人的離開,李伯清非常痛心:“記得5年前我和馬老還一起在郫縣同臺演出過。”他説,當時天很冷,馬老在後臺靜靜地坐著,然後他們互相問好,一起聊天,一起探討四川曲藝界的發展問題。“馬老給我的印象太深了,他總是笑嘻嘻的,低調,沒有架子。現在他去世了,可以説是中國曲藝界的重大損失。”
本報記者 王嘉
相聲的兩個黃金時代
1 侯寶林讓相聲進劇場
相聲藝術大師侯寶林一生做了三件大事:把相聲從地攤搬進了劇場,使相聲登上大雅之堂;把相聲從“倒末二”變成了“壓大軸”,提高了相聲的地位;加工整理了一批傳統相聲段子,使相聲成為一門藝術。
2 馬季讓相聲上電視
馬季,開創了相聲的另一個時代——從劇場進入到電視時代的公認的領軍人物。在上世紀80年代,在電視媒體進入千家萬戶的時代背景下,用春晚的平臺,在馬季的帶領下,中國相聲被推向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巔峰,並第一次造就了一批在全國家喻戶曉的電視笑星。
現在 一個沒有大師的時代
隨著娛樂形式的多元化,相聲在當下又進入了一個低谷期,相聲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大眾的關注。隨著馬季的淡出舞臺,相聲已是一個沒有大師的時代,不僅缺乏領軍人物,而且一夜之間大家都各奔前程:姜昆辦起了網站。馮鞏演上了影視。牛群玩起了攝影……
好不容易殺出了一個“草根”郭德綱,卻和馬季南轅北轍:馬季讓相聲走上電視,郭德綱則是讓相聲重返劇場。郭德綱也明白,他無法與馬季站在同一個高度:“‘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我一個人救不了相聲!”
現在,大師已去,相聲人才凋零 。馬季之後,相聲還會重振輝煌?或者進入博物館?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來源:成都日報 本報記者 衛昕
責編: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