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鐵路環境保護的基本內容有兩項:一是做好污染防治,二是搞好生態保護。污染防治主要包括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大氣污染的防治。青藏鐵路穿過長江、黃河、瀾滄江三江源頭,水污染防治責任重大。環境保護的側重點則放在生態保護尤其是野生動物、植被、濕地系統、水源、自然保護區和自然景觀的保護上。
|
“亞洲水塔”: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上分佈著由冰川形成的眾多天然固體水庫,成為長江、黃河、瀾滄江等數十條江河的主要補給水源……
保護措施:建設單位將施工中産生的泥漿進行嚴格的二次沉澱處理,嚴禁將泥漿直接排入河中;記者在錯那湖邊看到,建設者用沙袋壘起的“環保長城”將施工現場與湖水隔離。任何單位和人員不準向湖水排放污水和垃圾,違反者立即下崗。[詳細] | | |
|
青藏高原植被生長非常緩慢:受嚴酷的氣候條件影響,青藏高原植被生長非常緩慢。50年前的取土坑,至今還是光禿禿一毛不長。
保護措施:建設者採用分段施工、植被移植的方法,先將施工區的草皮切成塊,然後用鏟車將草皮連同土壤一起搬到草皮移植區,專人負責養護。 路基成型後,再把草皮移植恢復到路基邊坡上。[詳細] | | |
|
藏羚羊是老大,環保監理是老二:青藏高原是我國珍稀野生動物的棲息地。
保護措施:(1)鐵路選線儘量避開野生動物棲息、活動的重點區域,西藏段工程繞避了林周彭波黑頸鶴保護區。 (2)青藏鐵路沿線共設置33處野生動物通道,沿線路方向累計寬度近60公里。根據不同動物的遷徙習性,通道被設計為橋梁下方、隧道上方及緩坡平交三種形式。[詳細] |
| |
|
天然蓄水庫:“青藏高原濕地”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濕地,對全球生態有著重要而獨特的生態價值。
保護措施:(1)建設者先在原濕地旁邊的植被稀疏處挖出與濕地等高的洼地,將濕地原水引入,營造出人工濕地的環境。(2)青藏鐵路在設計時儘量繞避濕地,必須經過濕地時,一般採取“以橋代路”的方式。[全文] |
| |
|
保護措施:為了保持凍土環境穩定和避免對沿線原生的自然景觀産生影響。工程採取了路基填方集中設置取土場,取、棄土場儘量遠離鐵路設置並做好表面植被恢復;對挖方地段,在路基基底鋪設特殊保溫材料並換填非凍脹土,避免影響凍土上限和産生路基病害,以確保路基兩側區域凍土層的穩定。[全文] | | |
責編:張曦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