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廣告頻道 > 數據·分析

觀點:新媒體重聚電視

發佈時間: 2014年09月02日 16: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中央電視臺 |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

  

1、電視是新媒體發展的母體
  20 世紀70 年代末,電視開始走入中國尋常百姓家,從那個時候起,人們通過電視了解世界發生了什麼,通過電視形成圈子,開拓話題,成為人們茶余飯後談論的熱點。
  近年來,新媒體出現,人們又多了一條接收和傳播信息的渠道,但這並沒有撼動電視的影響力,相反,電視自新媒體誕生之時起,就不斷為新媒體提供可傳播的話題,成為新媒體發展的母體。
  今天,信息表現形式更豐富,瀏覽起來更為便捷,但傳播中最關鍵的要素--信息來源,卻幾乎全部出自電視。雖然新媒體的粉絲眾多,但新媒體缺乏傳統意義上的原創內容。在中國,新媒體基本上還沒有什麼採訪權,同時由於傳播方式一直延續從大眾傳播再過渡到人際傳播這一模式,所以在新媒體發展初期,電視扮演的是新媒體母體的角色。
  到今天,雖然新媒體發展勢頭強勁,但仔細觀察會發現,社交媒體仍然圍繞電視展開話題。微博話題榜排名靠前的話題,幾乎全部出自電視,其中不乏"看春晚,刷微博"這樣的現象級事件。每逢大事件發生,電視第一時間發佈新聞,社交媒體緊隨其後轉發吸引公眾評論,這種模式正説明了新媒體僅僅是內容的放大器,而電視才是最大的話題發源地。


  2、央視是最大的媒體互動平臺
  不管從互動性,還是新技術發展來看,電視都是最具整合力的媒體互動平臺,是多屏的中心。而央視作為最大的話題發源地,影響力輻射多屏,同時也可以吸納多屏産生的反哺力量,形成增量回流。
  以2014年春晚為例,春晚使用電視二維碼,觀眾可以通過掃描屏幕上的二維碼參與話題討論,同時還能抽取紅包。這種方式,極大地增強了交互式體驗,使觀眾從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參與,打破了以往只能看、不能參與的局面。據新浪微博數據中心的統計顯示,春晚直播期間,共計3447萬新浪微博用戶參與春晚互動,4個多小時內有關春晚的提及量高達4541萬條,同比去年的1900萬增長1.39倍。馬年新春第一分鐘,新浪微博再次刷新峰值紀錄,共有863408條微博發出,比2014年元旦第一分鐘高出55110條。如此大的互動力度,自然帶來了收視上的明顯增長,2014年春晚直播的全媒體收視率達33.15%!
  除了春晚,央視在多個特殊時期嘗試使用二維碼增加互動。世界盃期間,央視作為世界盃賽事播放主渠道,佔盡全媒體收視的2/3,同時創造了巨大的臺網互動效應,社交熱議此起彼伏,多屏關注度大幅上升,實現了社交化直播。主持《我愛世界盃》的"烏賊劉"劉語熙,在世界盃期間隨著其在電視上的不斷出鏡,個人微博粉絲量增長了109萬,總量達到了135萬,直接成為一種"現象"。央視的這些舉動讓我們清晰的看見,作為最大的互動平臺,央視正在與新媒體積極融合,兩者互聯互動、互補互惠、共存共贏。


  3、新媒體反哺央視影響力
  我們每天生活在海量信息中,而一條信息從中篩選出來變成一條新聞在電視播出,它就有了被更多人關注的可能。與此同時,新媒體作為電視內容的延伸渠道,肩負著為電視聚攏人氣的職能,讓這條新聞變成話題更大範圍的進行傳播,不斷吸引受眾的注意力,而這些注意力恰好反哺電視,為電視擴大著影響力。
  本屆世界盃與上一屆相比,由於時差的緣故,播出時間更為考驗球迷的忠誠度,但從收視上看,收視不但沒有受到播出時差的影響,反倒比上一屆增長了不少。收視最高的單場比賽自然是總決賽,當晚的收視率高達5.59%,份額更是飆升至71.86%,簡直可以與春晚相媲美。究其收視不降反升的原因,與近年來新媒體的快速發展有著必然聯絡,朋友圈中的熱烈刷屏討論,微博大V們引領粉絲共同關注,都説明著世界盃是2014年夏天最火爆最吸引中國人的一項活動。同時CTR在線話題調研數據顯示,有78%的被調查者選擇清晰、流暢的大屏--電視作為看世界盃的首選,還有33%的網民選擇使用電腦看世界盃,但更小屏--移動屏的收視則相對較弱。從收視上可以清晰的看到,這幾屏是如何為央視的傳播效果進行補充及擴大。


  除了在收視上反哺央視,在話題的傳播上,新媒體也是盡到了自己最大的努力。CTR在線話題調研數據顯示,球迷喜歡在微博、微信上分享世界盃的相關信息,追究原因,是因為與週遭人擁有共同話題是人們觀看世界盃的最大動力。這就意味著,在這個特殊時期會出現一大批"偽球迷"為了能夠和周圍人保持共同語言,而去關注世界盃的賽事。從心理學上講,這種對偏離群體一致性的恐懼,促使人們在必要時選擇從眾,以維持與他人良好的人際關係。因此,新媒體形成的話題傳播及圈子效應,讓更多的人出於害怕被邊緣化的理由而關注世界盃,讓更多的人守在電視旁準時收看一場場的比賽。

channelId 1 1 1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