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國家地理 | 首頁 | 民間布藝 | 民間剪紙 | 面花禮饃 | 民間皮影 | 民間瓷繪 | 民間玩具 | 民間畫  
河北皮影
"> " class=text>明清以來,北方影戲以河北省灤縣為中心,盛行于北京,流傳于冀東、京東、東三省、內蒙古等地,稱為“灤州影”,或曰“樂亭影”、“老影”、“驢皮影”,形成較大影響的流派。在刻影造型上又與眾不同,以驢皮製作為主。
    我不否認陜西、山西皮影鏤雕工藝之高超,更不懷疑已形成造型風格的創造性。但是我認為,河北皮影根據演出特點和要求,在刻工分寸方面把握得恰到好處。太精細不利燈影照射效果,太粗又失去技藝的成熟。因此在形體的刻製把握上做到恰如其分,保留透影的黑、白、灰整體的處理,行刀是剛直利落。河北皮影造型和刻工,是服從皮影演出的特定效果,世世代代長期實踐所形成的風格。
    比如,陜西一帶皮影的生、旦造型特點,將眉與眼處理成平行線,通向鬢角髮際線,而鼻下一點紅為嘴,産生一種秀氣的魅力。而河北一帶皮影的生、旦造型特點是眉端與眼的魚尾線聯結成一圓弧形;鼻下的嘴斜向上挑一紅唇,真是別出心裁,既顯得精神又富有彈性。陜西一帶皮影的生、旦側面造型,特點是從頭部的髮際線開始是一小腦門,然後起伏為鼻子,人物側面頭像的線條有變化、有節奏,柔中有剛。而河北一帶皮影的生、旦角頭部側面造型,特點是從頭頂的髮際線起,一條微弧的直線一通到鼻尖,大膽誇張、挺拔有力,省去了人物側面自然形態的起伏,創造了剛中有柔的魄力,使人不能不佩服世代製作皮影的藝術家們的獨創。河北皮影鏤雕藝人十分理解藝術的誇張和對線條剛柔粗細的掌握,因此能達到不偏不倚、不多不少、恰若其分的微妙境界。(摘自《民間,黃河》)
山西皮影
"> " class=text>皮影藝術是一種綜合藝術,各地都結合本土的民曲鄉調演出,劇目大都是神話故事、歷史傳説,主題多是誘善懲惡,娛人教民。生、旦 、凈、末、醜行當都能發揮,官府民間均表歡迎。山西是戲曲眾多的省份:北路梆子、中路梆子、晉南蒲劇及碗碗腔,再加上民歌曲調 十分豐富,皮影的發展就有了沃厚的土壤。只是到了近幾年,由於各種戲劇、影視文娛活動的發展,迫使皮影藝術的活動範圍縮小了, 只是西北一帶偏僻的民間尚有保留,為節日農閒增添風采,不過也處於奄奄一息的境況。
    山西的皮影沿襲了陜西皮影的製作方法,材料是以泡製過的牛皮為主,在風格造型上,也與陜西東路皮影一脈相承,生旦頭部的刻畫是小腦門,高鼻子、小嘴、鳳眼與立眉平行。刻工精細、色彩艷麗,與陜西的鏤雕技藝爭相媲美。不管是人物或者道具、鳥獸,每件作品都會令人愛不釋手,回味無窮,因此也出現了不少皮影收藏家。(摘自《黃河十四走》)
青海皮影
"> " class=text>劉文泰,七十多歲,個子不高,壯實敦厚,滿面胡髭,雙目有神,黝黑的皮膚,本身是一幅最精彩的肖像畫。見我們到來,也不問人多少,馬上命令家人備酒飯,拉我們上炕圍坐著,聽他講著一部皮影的血淚史。
    皮影又稱“燈影”,青海一帶的皮影屬於陜西西路皮影的一支。劉文泰一家是傳承三代的皮影藝人,從陜西西路進入青海,唱腔是結合本地的民歌曲牌創造的。當年青海主要的娛樂就是燈影,大部分都在農閒季節演出。
    在“父拉子唱孫哼聲”的陶冶下,劉文泰自然而然地走著祖輩的賣藝之路。談起我們一夥是學美術的,他就更顯得親切,頗有相遇恨晚之感,因為他也是描花繪鳥出身的。他口若懸河般滔滔不絕地談起皮影藝術:“皮人皮馬安天下,銅鑼銅鼓定太平。”“死戲活影,半臺鑼鼓半臺戲。”“有口沒口,權靠人口傳皮口,似人非人,依賴真人弄假人。”“十張紙週游世界,一盞燈照亮乾坤。”“十張紙上爭世界,一盞燈下表古今。”“一口能説兩家話,雙手舉起百萬兵。”
    他真是一口氣,就把皮影藝術點得活靈活現。目前他正在整理皮影的歷史資料,準備著文成書。
    皮影除了唱腔外,最主要的就是鏤雕造型了。關於陜西的東路、西路皮影造型上的區別,我很難道個明白。像甘肅皮影和青海皮影同源陜西西路皮影,其區別更是難解難分。(摘自《民間,黃河》)
甘肅皮影
"> " class=text>在甘肅西峰市見到皮影演出,唱的是隴東道情,歷史悠久。據説,隴東黃土高原人民多住窯洞,皮影也多在窯洞演出,又稱“窯洞皮影”。
    皮影在中國除了西藏、新疆未被發現外,遍及所有省份。我認為各地皮影的區別,主要在鏤刻造型和唱腔曲目兩方面。皮影刻製材料大都從用紙起,因地制宜,逐漸採用羊、驢、牛、馬皮等材料,而甘肅則大都以牛皮加工製作,陜西的鏤刻技巧精細之極,可推皮影之最。以造型特點而論,甘肅與陜西沒有多大區別,只有在鏤刻技巧上存在著微妙的粗細之分,甘肅皮影表現得比較粗獷、剛勁些。據我所知,從皮影造型的分類區分,陜西、山西、甘肅、寧夏、青海、四川屬一類;而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屬另一類型;山東、河南、湖北、台灣又屬一類;各自形成自己的特色。(摘自《民間,黃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