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電視新聞傳播觀念?-第43期
作者:《電視批判》欄目專稿 發佈時間: 2004-1-14 17:56:26



電視新聞現狀與變革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5月份中央電視臺開播新聞頻道,作為研究大眾傳播學者,二位老師,你們希望看到什麼樣的新聞頻道?
【特邀嘉賓:陳衛星】人們大概希望看到的新聞頻道是一個在傳遞信息方面既真實又權威的新聞頻道。真實是指符合"三貼近"原則,權威是指在對待新聞信息的編輯和解釋有助於推動社會精神文明建設,如公民意識,法治原則,民主精神等。
【特邀嘉賓:劉京林】我希望看到的新聞頻道在內容上及時反映國內熱點、焦點、重點、難點等問題。國際上及時進行現場報道,也播放一定數量國外知名媒體的優秀新聞報道。另外,強化電視新聞的優勢,形式上注意畫面語言,畫面要有特點,要有細節,讓畫面本身説話,而且是獨一無二的畫面。克服電視新聞的弱項,如聲畫稍縱即逝,增加深度報道,背景介紹,總之希望有全天候、動態的、形式多樣的、引人入勝的、有人情味的、有趣的報道。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請問二位老師,就目前的現狀來看,什麼樣的電視新聞最受觀眾歡迎?
【特邀嘉賓:陳衛星】具有事件內容的新聞。不是因為什麼人或機構説了什麼,而首先是發生了什麼。
【特邀嘉賓:劉京林】這個問題對不同層面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高層次的人不滿足一般的電視新聞,希望增加論壇類的節目。對電視新聞的深層次的闡釋,一般觀眾希望內容翔實,形式多樣,許多觀眾喜歡看鳳凰臺的新聞節目,他們的電視新聞體現電視的特點比較突出,低層次我這裡主要指的是青少年或者兒童,這也佔到幾億人口,我們應當關注這部分人對電視新聞的需求,是否可以增將兒童或青少年新聞欄目。用兒童的語言表述國家大事,和表現兒童自己的新聞,防止兒童新聞節目的成人化。

【呼吸的海A】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怎樣做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新聞頻道?
【特邀嘉賓:陳衛星】所謂真正意義上的新聞頻道,按照通行的國際定義應該是全天候的。是傳播全球化時代的一個表現特徵,是充分體現信息傳播對人類社會的引導性作用。從傳播特徵來講,它有循環性,有新聞主題的循環,在循環當中更替新聞主題,比如説一個小時可以重復多少次新聞主題。至少在全天候的廣播電臺可以做到八次新聞主題的重復。當然,聽覺的疲勞感要少於視覺,電視新聞的重復頻率可能不如廣播電臺,其間要穿插別的論壇性欄目,來彌補視覺表象的不足。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就目前來講,我國的電視新聞報道還存在著哪些不足?如果需要改革的話,應該從哪些方面著手?對這次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的開播,二位老師有什麼好的想法嗎?
【特邀嘉賓:陳衛星】時效性和權威性。新聞是對正在發生的事實所做出的反應,不管對新聞的價值評判如何,首先要有及時的新聞內容,以滿足公眾的知情權。在現代社會中,人們的生活離不開信息的引導作用和參考作用,尤其是涉及到普通個人的利益本身的信息。權威性是對信息報道本身具有公信力,把新聞事件中呈現的個人利益、局部利益和社會利益相協調相一致,推動社會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設。
【yq117】我認為,作為主流媒體和電視的新聞工作者,應以開放的視角關注當今時代潮流的發展,用世界的眼光審視和把握新聞傳播活動的發展規律和變化特點,以敏銳的洞察力捕捉社會變革和社會生活中,人們最為關注、與人民群眾關聯性最強的有傳播價值的客觀事實,這是傳播媒體和新聞工作者的義務和責任。
【特邀嘉賓:劉京林】我國新聞報道存在著一些不足,重點講講會議報道,這是一個老大難問題。我們的會議報道時間長,空話、套話比較多,我覺得在理念上有一些誤解。媒體有時為強調重要性用較長的時間和反復重復的方式表達,其實重要性和時間長不一定成正比。不是説時間越長的新聞就給受眾以重要性的感覺,重要性也不等於重復,反復的重復容易使人生厭。電視新聞的會議報道應當突出電視的優勢,強調畫面的新異性,比如採訪代表,人人都講報告中的話,沒有個性,沒有自己的理解,像是背出來的,給觀眾心理沒有留下什麼印象。領導的講話時間太長,其實可以用類似電腦附件的方法處理,不佔用新聞報道的時間,用其他時間傳達報道內容。另外,有的內容傳者明白,受眾不一定明白,即使是中央的文件,反反復復強調其中的內容,而沒有相應的解釋和背景的介紹,觀眾對報道的內容文字都明白,可是內涵卻不理解,他就容易感到這是一些套話、空話,比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怎麼理解這句話的內容需要開闢專門的欄目給予解釋,否則觀眾不愛看。如果電視新聞報道,特別是會議報道,信息量少,動態的現場直播少,新鮮內容少,就會給觀眾一種感覺,不如去聽廣播或看報紙。我覺得今年的會議代表也有亮點,比如代表開會不坐大汽車而坐小汽車,這條消息非常好,真正體現人民代表為人民,不給人民找麻煩。
【yq117】給我最深的印像是,今年的兩會報道,中央臺是有了很大改進,特別是把會內和會外很緊密的連在了一起進行報道,使會議的報道增強了新聞價值,增強了可視性。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網友高正奎曾經説過:我們很多電視臺(包括央視)的國內新聞報道就是領導人的活動專集,國外報道就是CNN的翻版,不知二位老師就此有何看法?
【特邀嘉賓:陳衛星】要肯定這種説法,需要通過傳播學意義上的內容分析才能證明。如果這位網友的説法基本屬實,那也只是指明兩個問題:一是大眾傳播是社會現實中的權力關係的場面調度,二是我們在國際傳播(不是指我們的對外傳播,而是指我們對世界的傳播)中的獨立采編不足,在我的印象中,西方大國採用過的一條中央電視臺的國際新聞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中央電視臺對卡扎菲的專訪。
【特邀嘉賓:劉京林】這個問題應該辯證的看,國家領導人的活動代表黨、政府國家的形象,出鏡多是正常的。但是確實這類報道存在一些問題,這類報道程式化,沒特色,有的時間長,老百姓不愛看。不過,最近中央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連續就新聞報道問題作了指示,特別提出三貼近的精神,很受鼓舞。

【紫韻金秋】對互聯網略略受惠的人,都會深感電視傳播的落伍。如果電視新聞頻道沒有公眾論壇的空間,沒有公眾參與的機會,恐怕就真是電視人自娛自樂了。
【特邀嘉賓:陳衛星】從傳達國家的電視傳播現狀來看,確實可以從現實生活、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功能需求出發,設置各種議題來進行公開性的討論,而且通過電話的方式吸引更大的觀眾來直接參與。這種論壇顯然可以把社會生活中的各種矛盾衝突和觀念通過電視傳播的結晶化方式來予以充分展示和剖析,從而提高觀眾自身的參與意識和公民意識。電視論辯顯然是最能體現電視傳播的公共性的一種表現形式,同時也是對主持人和參與者的公民意識的考驗。從積極意義上講,是把話語傳播的授權予以社會性放大,形成真正的公共空間。

【半在空】兩位老師如何看待專業頻道不專的問題?
【特邀嘉賓:陳衛星】這個問題可以從兩方面來理解:一是從我們社會發展現階段的分工程度來看,專業化程度不足。也就是説,人們的專業性意識還只是屬於有限的社會群體。另外,我們的專業頻道的製作人員在專業素材的發掘、加工、整理方面缺乏深度和厚度。這兩個問題是相輔相成的。

【半在空】現在"説新聞"似乎比"播新聞"更受歡迎,象"新聞聯播"有沒有可能朝"説"的形式發展呢?
【菊蟲】我想,雖然大家希望,但絕對不可能。
【特邀嘉賓:陳衛星】這種把新聞聯播變成"説新聞"的形式早在鳳凰電視臺上就已經有過,這種形式雖然輕鬆,但是在心理接受過程中有份量感不足的感覺。事實上,在國內的一些地方電視臺的晚間新聞中已經出現過類似的形式,但是在全世界的大國的黃金時間的正點欄目播報中並沒有這種形式。
【網友嘉賓:倪桓】“説”也好,“播”也好,都是新聞表達的一種方式,像《新聞聯播》這樣權威性的品牌欄目,需要思考和解決的是新聞本身的問題,如何真正讓新聞價值最大化。至於用何種方式錶現,我想還不是發展中的首要問題。
【高正奎】那你認為目前實現新聞價值最大化過程中的最大障礙是什麼?如何去克服呢?
【特邀嘉賓:陳衛星】所謂最大的新聞價值,一般而言是最具有影響力和爆發力的新聞事實。但是這種素材與現實社會中的傳播權力的關係的一致性和非一致性是衡量障礙的客觀依據。要追求新聞價值最大化,首先需要調整傳播權力,如傳播權力的民主化。
【網友嘉賓:倪桓】需要聲明一點的是,這裡探討新聞價值最大化,是從傳播者還是從受眾的角度來看。《新聞聯播》基本關照了前者;對受眾來講,新聞價值最大化不是理論概念,從我們以前做過的受眾調查反映的情況看,廣大受眾對新聞的要求其實非常簡單——真實、及時。而這種簡單之極的要求,在任何一種制度的國家都無法得到終極滿足。我們只能不斷接近目標,這是新聞價值實現的先天假設。
【高正奎】那麼我可以不可以這樣理解:新聞的最大化就是真實與及時,可這最大化就目前乃至以後一段時間都是不可能實現的。
【特邀嘉賓:陳衛星】這是由既定社會的傳播權力和傳播關係所決定的,很難想像存在對所有人而言都是真實和及時的電視傳媒。
【半在空】但"新聞聯播"的政治性也太突出了!而且幾乎沒有同期聲,有時聽起來象讀文件。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請問二位老師,為什麼説電視新聞作為一種傳播的信息應該反映出人類共性的、本民族的或本地區的特點?
【特邀嘉賓:劉京林】我覺得人本身就是人的共性與個性的統一,缺少哪一方面都不能反映人的本質。不存在抽象的人,像狼孩,他沒有人的共性。所以我們的電視新聞應該反映的是具體的新聞,比如本民族、本地區的特點,同時也反映出人的共性。

【半在空】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力,也是決定受眾對新聞媒體信任度的重要因素,直接關係到新聞媒體的社會影響力,但政治性第一的原則,勢必影響到真實地傳播,請問兩者如何權衡?
【特邀嘉賓:陳衛星】在任何被傳播的新聞事件中,事件的真實性總是被傳播關係所修改或者被更正,哪有視點,哪才有信息,哪有信息,哪才有代言人,從而構成媒體跟受眾的傳播關係。

【菊蟲】現在媒體上"第一時間"這個詞的出現頻率極高,請問什麼是第一時間?
【特邀嘉賓:陳衛星】第一時間就是在新聞事件發生之後的最短時限之內被傳播出去的這個時間。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榜樣的力量在於引起人們的重視與模倣,電視報道在選擇新聞信息是如何把握媒介對榜樣的選擇的?
【特邀嘉賓:劉京林】電視報道應當反映有代表性的人,因為電視具有教化作用,觀眾通過看電視,間接的像榜樣學習,以促使自身社會化。
【網友嘉賓:倪桓】電視媒介為受眾選擇榜樣,引發社會學習,並且可以將這種示範性無限放大,因此電視應該充分體察自身的使命和責任。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大眾傳播媒介給我們呈現一個世界的表象,就是根據宣傳計劃和報道方針來組織信息內容,其組織模式要給自己限制一個範圍作為感知背景,生産"真實"效果或藝術效果。請問二位老師,這種"真實"效果與新聞的客觀真實性矛盾嗎?
【特邀嘉賓:陳衛星】在新聞傳播過程中都是利用符號來産生象徵意義上的真實,不管人們今天所能利用的新聞采編工具的可靠性真實到什麼程度,新聞事件的出場都是要服從傳播者設定的傳播關係。其次,新聞事件的象徵化表現在受眾當中産生了另外一種媒介世界的印象。如果從這個意義上説,觀眾所得到的真實效果是新聞的客觀真實性的符號的符號。

【yq117】陳老師,您是從事國際傳播研究和教學的,國際上一些知名的電視傳媒,他們對一些重大新聞除進行動態性報道外,在追蹤深入報道方面一般都採取哪些形式和方式,增強其信息傳播的完整性呢?
【特邀嘉賓:陳衛星】第一,有各種題材和各種角度的深度報道;第二,有各種不同意識形態傾向的媒體在進行各自的闡釋。説實話,受眾是在認知和信仰之間尋求平衡。

【yq117】祝賀中央電視臺新聞、青少年兩個專業頻道即將開播!兩個專業頻道的開播,表明了我國廣播電視事業的不斷繁榮和發展;標誌著我國新聞媒體改革在新世紀、新階段邁出了重要的和可喜的步伐,將對我國的改革開放和加速推進現代化建設産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高正奎】頻道的專業化,傳播的國際化。
【yq117】你好正奎!講的很正確!
【高正奎】我認為目前的關鍵的是在建設頻道的同時還要加強節目落地的工作!
【yq117】你講的落地的工作,我不理解!
【高正奎】落地就是節目從衛星到各家各戶的過程吧,簡單點就是有線電視臺及轉播站承擔的任務。
【yq117】我剛才理解為抓好專業頻道節目的落實呢!
【高正奎】現在你明白了吧,其實對於電視節目的傳播而言,落地是最後一關,也是最簡單的一環,更是最重要的一環。
【半在空】真正意義上的專業頻道目前還只有體育頻道、戲曲頻道和電影頻道。
【網友嘉賓:倪桓】頻道專業化是大勢所趨,也是對於“差異人”的尊重。專業性新聞、影視、體育頻道的出現,是媒介商業運營意識的覺醒,更是優化傳播通道、增強傳播效果的有效機制。


責編:張文娟 邢立雙

 共6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