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央視春晚出彩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很多網友也喜歡為春晚支招,比如有的網友建議央視春晚的舉辦權採取“超女”那種競賽方式,從每年的二月份一直比賽到十一月份,由全國各地方電視臺組織節目及演出方案參與競賽,央視則組織評委進行評估,經過多輪比賽,誰取得冠軍誰即是每年春晚的法定舉辦單位,到時春晚的廣告收益歸冠軍臺,而央視的廣告收益則分散在獨家直播的競賽的廣告裏。兩位嘉賓認為這個建議怎樣?
[中國吉祥0]好想法,我覺得可以獨立作為一個品牌節目來製作,不一定代替現有的春晚,到那時人們又多了一道熒屏大餐了。
[特邀嘉賓:彭吉象]我個人認為在春晚裏面引入競爭機制非常有必要,你的這個辦法太複雜,我還沒有完全理解。但是,我個人認為,可以借鑒你的方法,由全國各地選送節目,“由央視組織評委進行評估,經過多輪比賽”,從中挑選出一批最優秀的節目,組成第二年的春晚。我覺得這是個很好的辦法。就是每年開始進行春晚的競賽,經過整整一年的選拔,選出其中的優秀節目來組成第二年的春晚。這樣也可以吸收更多的觀眾來積極參與,有的可以直接來表演節目,有的可以來評選節目,不是更增加了觀眾的互動嗎?
[雨中的紫羅蘭]我認為春晚就保持它古老的樣式去發展,當然要有一些偶爾的創新,不需要一下子大換血,要是你春晚不要了現在已經成熟的一些表達方式,那另外一些節目一定會用我們的方式的。雖然表達方式多了但是總有喜歡他的人。
[特邀嘉賓:彭吉象]我同意你的看法,春晚的創新是必須的,但是也必須掌握好“度”,比如説,大家的習慣春晚在演播廳舉辦,就不能夠搬到廣場上去,搬到廣場肯定砸。
[麵包屑兒]也可以把在國內外獲獎作品搞個匯演,是不是更省事些,呵呵。
[特邀嘉賓:彭吉象]我覺得春晚還不能像這樣搞。因為春晚的節目畢竟要符合大年三十的氣氛,除夕夜是全家人團團圓圓邊吃年夜飯、邊看春晚,所以春晚的節目一定要符合這樣的氛圍。當然,不妨把國內外的獲獎作品,選一些放在裏面,但是絕對不能把這些獲獎作品搞成一個大拼盤。
[不帥我跳樓]學習《同一首歌》。現在《同一首歌》很是受大家歡迎,為什麼呢?我想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同一首歌》樂於表現已經被觀眾接受的藝術形式。比如説歌曲,不管是流行的還是通俗的。都是些膾炙人口的歌曲。有了大眾的認可,才能和觀眾産生共鳴。春晚不應該作為一個新歌發佈會,她應該是個同樂會。能在幾個小時內給觀眾熟悉感,只有熟悉感,才會有親切感。我們才會從中找到濃濃的年味。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大家都叫囂希望春晚多些創新,多些新歌,你的觀點很特別啊,一會我們請兩位嘉賓談談他們的看法。
[特邀嘉賓:彭吉象]我認為你的觀點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也不能把春晚全部搞成老歌,總得每年有一些創新的節目。關鍵是這些創新的節目能不能傳唱開來,實際上以前每年春晚都有一些傳唱開來的歌曲,比如説80年代《血染的風采》等等。
[中國吉祥0]不贊同,老歌就留給《同一首歌》製作,春晚是在億萬人關注時刻播出,在重要時間推出新歌將有很大價值和意義。推新的好歌,保證質量與老歌一樣,在第一次看到的時候就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即使沒有印象,人們也會拿當年的春晚來回憶。如果是老歌,即使受人歡迎,人們想到的是第一次推出它的有意義的那場晚會或者專門播放經典老歌的節目(如:《同一首歌》),而不是當年的春晚。
[特邀嘉賓:彭吉象]我覺得你講的有一定道理,春晚應該推出新歌,比如説我剛才舉例80年代《血染的風采》、《愛的奉獻》等等,都是春晚推出的。但是,我認為春晚也應該保留一定的老歌,因為春晚是一個辭舊迎新的特殊時刻,人們往往有一種懷舊心理,有些老歌恰恰能夠滿足觀眾的這種懷舊心理。當然,春晚也是一個迎新的時刻,適當推出一些新歌也能夠滿足觀眾對新事物的需求。
[胖了]我想不通為什麼很多人都要説春晚的壞處,只是城市裏面的人覺得春晚滿足不了他們的需求,可是我們農民還是覺得一年中春晚是我們見過的最豐盛的一道享受大餐。可以聊聊吧。
[特邀嘉賓:王 甫]首先感謝“胖了”這位農民朋友,我也是農民,我當知青的時候也種過地,菜地裏有些菜長了蟲我們會覺得很多菜都有蟲,其實沒有那麼多。如果真像你説的很多人都説春晚的壞處,仔細想想,也沒有那麼多人説不是。大家都希望春晚辦得更好,就像咱們種地一樣,打了八百斤還想一千斤,打了一千斤還想一千二,好好幹吧,就耕耘就有收穫。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在網絡上有個網友的帖子很醒目,他的標題是《網上新潮流:註冊、灌水、批春晚》,兩位嘉賓認為應如何正確對待這些批評之聲?
[中國吉祥0]這些批評之聲只要不是“惡搞”,就可以吸納。
[特邀嘉賓:王 甫]我覺得註冊、灌水、批春晚三件事都是好事,想在網上批點什麼當然就批個大的,就批個有內涵的,就批個大家關注的,批春晚的人首先就是關心春晚的人,關鍵看你批的水平怎麼樣,站在巨人肩膀上無疑是個聰明的選擇。朋友,要站穩哦!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有的媒體曾批評春晚是“北方霸權”,因為春晚中方言節目少之又少,造成了北熱南冷現象,但是今年春晚採用了漢、川風格方言節目,如湖北小品《招聘》、四川小品《耙耳朵》。兩位嘉賓認為這種做法值不值得在以後的春晚中推廣?為什麼?
【特邀嘉賓:彭吉象】我覺得可以推廣,主要兩個理由:一,春晚節目應該更加涵蓋廣大地區(當然也包括南方)。第二,在很多省市自治區有許多好的地方節目,應該把它們也吸收到春晚節目中來。
[芒果檸檬水蜜桃]每年春晚過後工作人員都會松一口氣,第一個感覺是總算安全播出了,這個安全包括沒説錯話、沒有演員摔跤等等,其實,現在越來越有觀眾反映,春晚在體現歡樂祥和的同時也是端著架子的,主持人説的話比較官話,像是和觀眾的寒暄,不親切,如果説話都口語化,適當犯點小錯誤又何妨?演員出點失誤又如何?
[芒果檸檬水蜜桃]我可沒説要糊弄啊,我是覺得一些小錯誤反倒可以增加親切感。
[特邀嘉賓:王 甫]觀眾這樣體諒我們,讓我們很感動,當然我們要求精益求精,不出錯誤,但是有了一些小失誤,使得整個晚會保持了原生態的樣子,看來可能更真實。一束鮮花和一束精緻的人造花有時很難分辨,聰明的人往往在一束鮮花中找到一點點疵點,從而做出正確的判斷。春晚應該是一束鮮花。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彭老師,您作為四川人,您對川味小品《耙耳朵》上春晚有何看法?您覺得這個小品是否能夠體現川味小品的特色?
【特邀嘉賓:彭吉象】我作為四川人,當然比較喜歡川味的小品,今年春晚的《耙耳朵》我個人覺得還可以,當然,川味小品還可以做得更有特色。我記得當年看的《抓壯丁》還有前幾年的電視劇《山城棒棒軍》,都具有很濃郁的川味風格。而且,應當講越有地方特色,越容易受到全國觀眾的歡迎,因為現在必須有特色,才能受歡迎。比如説川菜,北方人也愛吃。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2005年春晚以全國各地主持人送春聯架構節目,2006年同樣以各地主持人分批群體性“送燈謎”、拜大年串聯晚會,很多觀眾反映這樣的形式有新意,有氣勢,又能體現地方特色,兩位嘉賓認為呢?
【特邀嘉賓:彭吉象】我覺得這種方式很好,自從2005年開始,中央電視臺春節晚會就吸收了全國各省市自治區電視臺的主持人參加,去年是送春聯,今年是猜燈謎,我想明年也應該讓他們參與。因為中央電視臺的春節晚會已經不止是中央臺自己的一項活動,而是全國人民積極關注的一項活動。吸引各地電視臺主持人來參加,實際上他們就代表了全國各地的觀眾。
[s秋水伊人s]從網友的熱情可以看出來,大家還是關心春晚的啊,不論是誇獎還是批評,都是為了讓央視將春晚辦得更好對嗎?請問今晚的嘉賓,春晚辦了二十多年,確實實在不斷進步,您覺得春晚是否已經進入到成熟期,如何再進步和再發展呢?
[特邀嘉賓:彭吉象]我覺得春晚辦了20多年,確實非常不容易。要想進一步發展的話,確實是困難。只能説每一年都在逐步進行一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