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
|
|
專家解讀:2006年春晚的四大創新 |
作者:《電視批判》欄目專稿 發佈時間:
2006-3-1 22:46:36 |
|
2006春晚如何體現創新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簡單總結起來,2006年春晚有四大創新:1、全國3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産建設兵團主持人分批群體性“送燈謎”、拜大年串聯晚會。2、同一歌曲或舞蹈節目採用不同風格的演繹方式,如美聲、民族、原生態歌者共同演繹《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 3、首次採用漢、川風格方言節目,改變春晚“北熱南冷”現象,如湖北選送了小品《招聘》、四川選送了小品《耙耳朵》。 4、採用非專業老年組織的舞蹈節目,如《俏夕陽》,舞者最高年齡74歲。兩位嘉賓是否認同? [胖了]誰總結的?厲害啊! [特邀嘉賓:王 甫]我們現在處在一個創新的時代,方方面面、各行各業都在創新,我看到對春晚的四大創新的總結,我覺得它説得很準確。我理解這四大創新關鍵詞在於聯歡的創新,“春節聯歡晚會”六個字,每個字都很重要。春節是它特定的播出時間,晚會是大家都認同的一種藝術形式,我想我們如果要討論,重點要討論這個“聯歡”。“歡”就是“歡樂”的“歡”,“歡慶”的“歡”,這是春節家家戶戶共有的溫馨的節日氣氛,也是我們在努力營造的一種節日氣氛。“聯”就是“聯合”的“聯”,“聯絡”的“聯”,這個是指的晚會和觀眾的聯絡,也是指的各種意識形式的聯絡,也是指的觀眾和觀眾之間的聯絡。我覺得創新關鍵要創在這個“聯”字上。像剛才談到的四大創新它就體現了中央臺和各省市臺的聯絡,體現了不同演唱風格的聯絡,體現了普通話和地方方言的聯絡,也體現了觀眾不同的欣賞口味的一種聯絡。相比之下,我們每個人不一定都去參加一個晚會,但是我們一定要去參加一個聯歡。 [一千零一頁]王主編總結的好呀,從現象裏面提煉出了精髓,高! [特邀嘉賓:彭吉象]這四大創新里面,我個人更看重把一些民間的藝術搬上了熒屏,比如説《俏夕陽》和《吉祥三寶》等等,好像觀眾反映也是比較喜歡這些節目。實際上,這些節目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它們更加貼近老百姓的生活,在某種程度上也體現了我們的創新。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郎昆總導演總結2006年春晚的創新是從三個結合上來談的:專業和業餘相結合、國內的和海外的結合、新演員和老演員結合。即請進了老年群眾藝術團體表演的舞蹈節目《俏夕陽》,請進了海外華人鋼琴大師郎朗及舞蹈家譚元元等,請進了闊別春晚多年的蔣大為、黃婉秋等老藝術家與新演員合唱等等。兩位嘉賓認為如果讓您重新去審視2006年春晚,您認為它的創新可以從哪幾個角度上去談? [中國吉祥0]對看慣了春晚的普通觀眾來看,所謂的創新就是藝術形式的創新,非常重要,舞蹈,音樂,小品,相聲都有過了,就想看一些非常別致的節目類型,比如2003年的春晚一個被媒體評論為最有創意的節目,就是將魔術,音樂,舞蹈等融為一體,事實上這樣的節目也非常好看,還有音樂劇,可是音樂劇堅持了兩年就沒有了,也許是不“新”了,但是這樣的藝術形式還有很大的開創空間的。 其他一些角度,如節目的編排等,也可審視春晚。 [特邀嘉賓:王 甫]郎昆總導演説的“三結合”是06年春晚創新的主要特徵,我認為這主要是晚會創新的特徵。從這裡邊還可以看到作為聯歡也有創新的兩個特徵,主要體現在“聯”字上,像《俏夕陽》這個節目,老奶奶和小孩子之間巨大的年齡跨度形成了吸引觀眾的一個主要看點。像《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這個節目,不同的演唱流派的奇妙組合也構成了吸引觀眾的一個主要看點。在郎昆導演所説的“三結合”基礎上,我想我們應該打破原有的思維定勢,讓各種節目之間,讓節目和觀眾之間,增加更多的結合點,增加更多的聯絡,一言以蔽之,以“聯”見“歡”,“聯”而“歡”之。 [麵包屑兒]:我覺得這些可以説是春晚的創新亮點,但是如果再有量上的積累就更好了,因為那樣整體水平會更上一層樓啊 [中國吉祥0]種種設計總歸要化為一個個節目,所以還要從普通觀眾的角度去審視。如果一個觀眾不大觀注節目,失去比較,一個再創新的節目對他來説也不創新。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中國地域遼闊,南甜北鹹東辣西酸,眾口難調,春晚要做成甜鹹酸辣都有的大雜燴,還是甜是甜、鹹是鹹、辣是辣、酸是酸的拼盤比較好? [特邀嘉賓:彭吉象]我個人覺得還是應該做成一個品牌,因為現在上飯館都要講特色,北京開飯館凡是有特色的就很火,比如説川菜就一定要辣,粵菜就一定要有海鮮等等,所以春節晚會的節目,我希望它都各有自己的特色,各個地區、各個民族都有特色的節目在裏面,這樣的一台晚會肯定會受歡迎。 [胖了]都好吃。 [中國吉祥0]我覺得還是前者重要,後者是參考!就象張藝謀導演説過,拍電影只要讓觀眾記住某一個場景或鏡頭就算成功了(大概意思),所以春晚要在統一的風格前提下保證多樣的高品質節目,如果某地方的人們看到屬於他們的貼近他們文化,生活和心理的節目,他們也就記住了春晚。 [麵包屑兒]我覺得春晚還是要讓老百姓看精品,看大腕兒的演出,而這些表演是在其他地方看不到的,或者説不能一次都看到的,如果只是為了貼近寬廣的口味就有可能弄得面面俱到但是沒有突出的亮點,不知道嘉賓是否同意。 [特邀嘉賓:彭吉象]我的看法和你不同,我覺得主要不是看大腕的演出,而是看節目本身,好的節目即使不是大腕演的,也同樣可以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有些大腕的節目,我們看了恰恰都不滿意。關鍵我覺得還是節目的創作,我認為小品最主要還在於劇本,沒有一個好的劇本,再大的腕兒也不可能演成功。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當前春晚的模式在哪些方面是符合春節除夕這一特定時刻的收視特點的? [特邀嘉賓:彭吉象]我覺得當前春晚的模式比較符合除夕的收視特點,因為大年三十是中國人闔家團聚的時刻,大家一邊吃著年夜飯,一邊聊著天,一邊看著春晚。共同來守歲,這個完全符合除夕的特點。因為從古至今,中國人就要守歲,春晚之所以一定要超過零點,正好符合了中國人守歲的習慣。所以,我敢説,只要有春晚,就一定要超過零點。這樣才能滿足老百姓全家守歲的風俗習慣。 [特邀嘉賓:王 甫]大年三十看春晚,就像大年三十吃餃子一樣,有幾個特點很相似,第一:綜合性。晚會要有各種主要的藝術形態,要滿足各種觀眾的需求,要適應各種不同的收視環境。就像餃子一樣,要有豐富的餡兒,要適合各種口味,不需要特定的廚具和餐具,各種環境下都可以煮餃子吃餃子。 [特邀嘉賓:王 甫]春晚節目的最主要的兩大品類——歌舞類節目和語言類節目,歌舞類節目熱烈、豐滿,觀賞性強。語言類節目輕鬆、幽默、情節簡單、易於欣賞。這兩類節目目前的觀賞性在國內都是一流的,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增加它們的參與性。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春晚每屆總導演都希望“創新”,但是春晚從1983年開始辦到現在已經走過了24個年頭了,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兩位嘉賓認為完全突破是不是很難實現? 【特邀嘉賓:彭吉象】我個人認為要完全突破這種“春晚”形式是比較困難的,比如説春晚都是放在中央電視臺的演播廳,用茶座式的方式進行。第一屆春晚就是如此,中間也曾經有過突破,比如説有一年放到首都體育館,結果效果反而更差。因此,後來又搬回演播廳。所以這種模式已經在廣大觀眾中形成了一種收視習慣,要完全顛覆這種模式是很困難的,我個人認為春晚的創新可能還在節目的內容、節目的形式和節目的總體編排上多下功夫。
責編:青葉、云云
|
共6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