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節目逐年上升的趨勢説明什麼?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羅老師,您認為今年春晚的舞蹈節目可以從中看到的一些新意,這個新意就體現在它的節奏,它的形象的提煉,以及它的情緒的把握,都和以往同類舞蹈創作不同,讓人感到一種審美上的欣喜。 這種欣喜是不是舞蹈藝術在經歷了市場錘煉之後的轉變呢?以前舞蹈藝術往往都是曲高和寡的,因此在以往的春晚中很少有單獨的舞蹈作品,而現在,春晚中單獨的舞蹈作品有逐年上升的趨勢,您覺得原因是什麼?
[特邀嘉賓:羅 斌]是的,應該説近年來中國舞蹈的發展走過了一段很艱難的路,這裡邊有自身的認識問題,也有市場的真實性問題,當然更多的還是我們整個行業觀念調整過程中造成的問題。值得欣喜的是因為有問題和問題的解釋,乃至解決,現在中國舞蹈的創作狀況和作品的文化含量在逐漸的向好的方向發展,應該説因為有了這麼多的問題和這麼多問題的錘煉,我們更多的産生了一種今天呈現在舞臺、呈現在教室、乃至於呈現在民間更多的舞蹈文化方式或者舞蹈文化的存在方式,這種存在方式可能更適合於今天的大眾對舞蹈的欣賞口味,這樣的結果很可能會造成舞蹈的具體發展狀態的合理性更多一些,也就是説它和以前單純的曲高和寡拉開一定的距離,逐漸去找到自己的表達方式,這種表達方式既受創作者思維方式變革的影響,同時跟市場、跟環境的變化和要求有一定的契合,這多種因素的整合就形成了今天舞蹈的表述,這種表述可能更接近人們對它的期待,所以隨著各種藝術樣式的發展,這個過程應該是大浪淘沙的過程,舞蹈能夠找到自己的市場份額。
其實有一個很鮮明的現象,與前幾年相比,比如像流行音樂的發展已經不再像三年前或者五年前那樣萬人空巷的現象,很難出現了,相反像舞蹈原來看來是曲高和寡的樣式,由於它的形象性和現代藝術直接的關聯,使得它很容易在現代社會有一個自己的生存空間,這其實無形中客觀的找到了自己的市場份額,只是現在這種份額很可能不是我們很自覺的佔有,而是客觀出現的,因此還顯得不是特別的壯大,我認為在今後的時間裏邊應該盡可能壯大我們的份額,這是大的背景,有這個大的背景,在春晚的環節裏邊必然會有大的反應,它的份額也會越來越多,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的必然結果。春晚中的單獨舞蹈作品為什麼會上升呢?從去年開始春節晚會的主創人員專業舞蹈工作者大量的參加到春晚的策劃和創作的工作裏,他們的加盟必然會增加舞蹈在整個節目當中的分量。同時説到另外一個因素就是總導演郎昆同志也是對舞蹈有特殊感情的人,他對舞蹈的認識也是相當深刻的,天時地利人和就促成了春晚中舞蹈作品呈現逐漸上升的趨勢。
[白沙 海浪]羅老師,您參與策劃過電視舞蹈大賽,您覺得電視舞蹈大賽的策劃和一般的專業性的舞蹈大賽有何區別,您是否考慮到了舞蹈普及的問題?春晚也是一個可以普及舞蹈的地方嗎?
[特邀嘉賓:羅 斌]肯定是電視舞蹈大賽的策劃和一般的專業舞蹈大賽是有區別的,首先兩者的定位不同。所謂定位不同指的是電視舞蹈大賽本身電視臺的一個節目,而並不是純粹意義上的比賽,所以更多的要考慮到是它作節目所必須的東西,比如説它的大眾性、通俗性、大眾傳媒的基本屬性,這些都是做電視節目的要求。相對來説,對專業性的要求可能不如專業舞蹈比賽那麼嚴格,再一個就是在參賽節目的選擇上也不會像專業比賽那樣分類分的那麼較真,專業標準要求的那麼嚴,還有一個環節就是每一場作品的順序也是要考慮到作為一個電視節目的基本特性,而進行分割每天晚上的順序,這些都是跟專業舞蹈不同的。專業舞蹈比賽可能都是從專業角度來考慮它的屬性、考慮它的舞種以及它的題材,根據不同的分類原則對作品進行嚴格的、專業的區分,在這個區分的基礎上進行比賽,這個要求是技術或者藝術這兩者,有的演員比賽純粹是技藝比賽,有的作品比賽更多的藝術的作品。其實真正的藝術作品是不能比賽的,但不但是什麼比賽,兩者應該説本質上都是舞蹈藝術的一種檢閱方式,雖然都有不同的側重,但是從大的屬性上來説,它們還是舞蹈的藝術比賽,只是它們各自的側重點不同,各自的關照面也不同,一句話就是它們各自的定位有區別,根據區別來實現各自的任務。
[胖了]專家,請問為什麼《俏夕陽》會得到廣大觀眾的認可?
[特邀嘉賓:潘志濤]因為我是搞中國民族民間舞教學的,我當然覺得廣大的老百姓喜歡這個舞應該非常自然。從我自己的角度,我倒是跟喜歡歲寒三友,因為它從舞蹈的角度上來説更雅氣。但是老百姓一定是更喜歡貼近他們生活,貼近他們欣賞水準和取向的節目,《俏夕陽》原來是有過這樣的節目,現在根據新的需要,又加了小孩,甚至整個安排顯得更活潑、更俏皮,更適合春節這樣一個喜慶節日裏頭的氣氛,我覺得能獲得廣大觀眾的喜愛應該是一個非常自然的事情。
[過大年了]我覺得歌舞春晚的舞蹈作品水準還是比較高的,喜歡高水平的舞蹈作品的人可以去看啊,所以春晚就不需要高水準的舞蹈了,專家認為呢?
[特邀嘉賓:潘志濤]一個舞蹈節目水平的高低不完全體現它在哪一個範圍內表演的情況,春晚的舞蹈,我認為它應該也有相當高水平才可以。其他晚會也應該都有高水平節目的體現,才是相稱的。至於它在那個晚會裏面,是什麼樣的高水平,和春晚裏面的高水平是可以有不同的風格和不同的取向。但是從質量的角度或者水平的角度來説,我覺得哪個晚會裏面都是需要高質量的,而不是説這個晚會裏面可以隨便一點、水平稀鬆一點,這不就是説我們舞蹈就應該在春晚裏面當一種伴舞或者一種可有可無的狀態嗎?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春晚舞蹈類節目編導趙明表示,今年的春晚舞蹈注重民族與時尚的結合,群舞《響亮節拍》把諸多原生態的民族文化放在一起展示,其中有舞蹈、服飾、語言等多種元素。每年表現各個民族的歌舞節目是不可或缺的,兩位嘉賓認為今年春晚的《響亮節拍》有何特色?
[特邀嘉賓:潘志濤]我又仔細地看了看這個《響亮節拍》,我認為它在我看過的民族大團結的節目當中這個《響亮節拍》是比較有新意的又很悅目的節目。首先一點是它不像我們看到的所謂的民族大團結的節目已經把各民族的固有的特徵和特點給予了一種破壞性的融合,而是比較好的、比較完整的保留了傳統和觀眾所認同的特點和特徵。加上這個節目的編排也是比較流暢地使這些不同節奏、不同風格的舞段流暢而有機地串聯在一起,使得這個節目既豐富多彩又特徵鮮明。它沒有過多的重復和反復,節奏非常緊湊而歡快,是符合當今觀眾的心態和欣賞習慣。因此我們可以説,它是一個在繼承民族傳統上又有著創新意識的作品。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今年春晚著力打造的舞蹈節目《歲寒三友》,匯集了來自舊金山芭蕾舞團的首席舞者譚元元、以民族舞成名的楊麗萍和以中國舞見長的劉岩,三位舞林翹楚以三個舞種分別表現松、竹與梅,很多觀眾認為這個節目非常有創意,兩位嘉賓認為將不同舞種融合在一起的難點是什麼?三位舞者的突出特色是否得到了體現?
[特邀嘉賓:羅 斌]應該説這個節目是有創意的,用三個舞種、三種不同的身體表達方式來體現一個大主題下的三個小主題,這是非常有創意的做法,而且它的創作深度和演員表現的能力也是一流的。不滿足的就是在春晚這個環境裏要表達《歲寒三友》這樣一個題材,難度太大,從概念上很難有一個真實的展開,這樣相對來説題材抑制了演員的表達,至於説舞種融合在一起來表達一個東西,這個從學術角度來説是不很實際的,因為舞蹈和其它藝術不同在哪兒呢?舞蹈的舞種的界限是非常分明,用不同的舞種表達同一個主題也是可以的,但是要把三者融合在一起,就很難了,因為它們各自有各自的文化品格,各自有各自的文化發生,這三者之間的融合,應該説從理論上講是不存在的,是不能融合的,除非你特意要創作另外一種舞種,這個舞種要包含有三者的特徵,因為有了這樣一種特徵而形成了第四個舞種的特徵,那倒是可以認可的,比如説當代舞,就是在這個基礎上産生的一個舞種,但是當代舞的特色是什麼呢?就是它沒有特徵就是它的特色,它既不是古典舞的特徵、也不是芭蕾舞的特徵,也不是民族舞的特徵,它是三個特徵都有一點點,但最終它是為了自身的題材服務的,從風格角度來説,當代舞或者説第四種舞種,在中國如果説這兩者可以劃等號的話,這個第四種舞在風格上就是沒有特徵。至於説三位舞者的突出特色是否得到了體現呢?應該説有一定的體現,尤其是技術層面,相比裏説楊麗萍的藝術體現更多一些,其他兩位可能相對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