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晉商大院
大院之謎

上個世紀20年代初的一天,住在中國上海的一對年輕夫婦,正在籌備一次路途遙遠的旅行。旅行的目的地是丈夫的老家——山西,這對年輕夫婦的名字叫孔祥熙和宋藹齡。當宋靄齡坐著一乘由十六個農民抬著的轎子進入孔祥熙的故鄉,山西省太谷縣時,她驚異的發現了一種前所未聞的,最奢侈的生活。在宋靄齡的傳記中寫道:僅在這個院子中的用人、僕役就有70多人。然而,孔家宅院只是千百戶晉商大院中的一個代表。在太谷縣,乃至山西許多縣城中的商人都過著同樣奢華的日子。這麼多有錢人,在同一段時間裏,積累起數以百萬計的家産,集中地出現在同一個地方。這種現象,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是不多見的。這批成功的商人,在山西這個地方所取得的成就,早已突破了商業的範疇,而且在政治文化領域都産生了一定的影響。
富起鹽路

鹽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需品。十口之家,十人食鹽。不僅在中國,其實在世界範圍內,商業的起源和鹽都有著密切的聯絡。古羅馬士兵當年的薪水就是今天的食鹽,至今英文單詞中的薪水一詞,則源於鹽。由於古代的商品經濟並不發達,鹽成為中國最古老、最早的商品之一。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最先出現的商人應該就是鹽商。

大明朝廷建立之初推出的“開中法”,即通過鼓勵商人向邊境輸納糧食來換取賣鹽的特權,為山西的商人提供了機遇。明代文集中的:“挾輕資牽車牛走四方”,實實在在的記錄下了當時晉商創業的艱辛。不知有多少商人倒在了這條路上,但販鹽之路也為山西商人的發展提供了第一桶金。鹽路為山西商人的發展和大院豪宅建築,墊下了一塊重要的基石。
茶路富家

公元1727年,中國清朝政府和俄羅斯帝國在一座叫恰克圖的小城簽訂條約。俄國商人終於獲得了和中國商人直接貿易的權利。 當時俄國商人最希望獲得的商品就是中國的茶葉,這種商品不僅在俄羅斯有著巨大的消費群體,甚至它在整個歐洲,都是最賺錢的東西。 由於中俄兩國間的茶葉貿易,最終導致了茶葉之路的産生。

茶葉之路的起點是中國南部的福建省,終點是俄國的聖彼得堡。山西商人將福建、江蘇等産區的茶葉運抵恰克圖,恰克圖方面由俄國政府控制,而中國方面則由山西的商人把持。山西商人,已經開始子承父業。他們將茶路上所賺到的錢,除留用於貿易的週轉資金之外,大部分則被用在家院的擴建。
晉商票號

公元1823年,平遙城中一個叫雷履泰的商人,開始嘗試用金融票據往來的方法,來取代實行了幾千年的商業貿易現銀結算方式。為此,他開辦了這間叫“日升昌”的特殊商號。 “日升昌”的與眾不同,是因為它經營的商品不是一般貨物,而是金融匯票,在當時的人們看來,它就如同一張很值錢的紙。而只有雷履泰自己清楚,他其實是在經營一個被稱為“信譽”的觀念。

萬兩白銀,按今天的標準衡量,其重量大約是1000公斤。帶著這樣重的金屬進行遠足貿易,實在説不上方便。所以當時社會亟待一種更方便的結算方式。 票號的形式,既可以方便結算,又可在誠、信的前提下賺錢,雷履泰開辦的“日升昌”票號,實際上是開創了中國一個全新的金融行業。
片瓦有致

在山西商人的宅院建築中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石,很明顯都被院落的主人精心地設計過。晉商之所以在修建宅院時,精雕細刻、不惜工本。很大程度上與他們離鄉背井的遊子生涯有關。因為他們是在外面漂泊時間最長的一群人。許多人從十幾歲就離家在外去當夥計,三年回家探親一次。當六十歲告老還鄉時,已經在外飄零了四十多年。

對於中國人來説,浪跡天涯,忙碌操勞,就是為了能夠有朝一日榮歸故里,而這其中最顯赫的標誌,就是在自己的土地上蓋起屬於自己的宅院。他們認為,擁有過的一切全不過是過眼煙雲,而只有房子才是唯一可以留給後人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