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7月04日 13:37 來源:經濟參考報
經濟參考報消息:據國家統計局6月22日公佈的數據顯示,1至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部國有企業和年産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企業)實現利潤496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5.8%。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67.28,比去年同期提高8.46點。
值得注意的是,規模以上工業虧損企業虧損額917億元,同比增長56.1%。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虧損企業虧損額465億元,增長77.5%。5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帳款凈額23551億元,同比增長15.5%。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7313億元,增長1.2%。
分析師們稱,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兩個主要引擎——投資和凈出口的增長勢頭正在減弱。1至5月中國房地産開發投資的增速較一季度回落了2.4個百分點,這將會減慢全部投資的增速;從出口來看,雖然貿易順差在五月份再次創下了歷史新高,達到89.9億美元,但在新一輪的貿易衝突之下,外需增長的前景不容樂觀。
但分析師們同時指出,當前房價走勢對中國經濟顯得至為關鍵。換而言之,只要房價在升,出口增長不減,國內經濟增長態勢不會改變,通貨緊縮也不會出現,只不過在有效的宏觀調控下增長速度會有所放緩。
過熱轉為通縮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中國經濟可能由過熱轉為通縮的判斷相繼出現,很快在經濟學界形成了相當的規模。支持這一觀點的分析人士認為,4、5兩月1.8%的低物價水平、接連下跌的投資品價格、逐漸放緩的投資增長速度,都是通貨緊縮的表現,也是下一步經濟增長放緩的信號。
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史蒂芬 羅奇稱,過度地依賴出口和固定資産投資是中國經濟增長模式的一個缺憾,目前出口占中國GDP的36%,固定資産投資佔GDP的44%,而房地産開發則佔固定資産投資總值的20%。而這次的問題正在於這兩方面可能同時面臨壓力。
羅奇指出,由於面臨外部的貿易摩擦,中國的出口動力在今年下半年將顯著放緩,而房地産業“降溫”措施的出臺可能使固定資産投資在下半年出現實質性的放慢,最終影響GDP的增加。
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亦在6月17日表示,國內社會總需求與投資已經出現下滑過快的苗頭。樊綱含蓄地表達了對經濟驟冷苗頭的擔憂,因為社會總需求不足和投資萎縮正是通貨緊縮的重要特徵。
樊綱稱,儘管目前社會總供求關係相對均衡,但總需求出現了進一步下滑的跡象。首先是進口進一步下降,而出口還在以30%的速度增長。5月份的進口增幅只有15%,而今年一季度是16%。在社會總投資方面,新開工的投資項目數量下降的趨勢值得關注。從銀行的情況來看,正在研究、籌劃的項目數量正在減少,預示下一季度投資增長會進一步放緩。
從去年四季度到現在,企業的産成品存貨正在以22%到25%攀升。高速增長企業的産成品存貨表明工業企業的利潤增速正趨於下滑,據國家統計局上週三(22日)公佈的數據顯示,1-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496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5.8%。今年一季度這個數字是17.2%,而去年1至11月份則是38.8%。
而較早前公佈的5月居民消費價格是1.8%,與上月相比下降0.2%,1至5月份累計,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漲2.4%,顯示由物價上漲所導致的通脹壓力已不足為慮。此外,5月份的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比去年同月增長12.8%,亦處強弩之末;而工業生産雖同比增長16.6%,卻主要靠脆弱而易於波動的出口。
通縮只是CPI失真表象?
針對民間發出“經濟放緩”説,發改委迅速做出了回應。在6月19日召開的中國金融風險管理國際研討會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朱之鑫針對“經濟放緩説”表示,我國經濟將繼續平穩較快增長,判斷經濟放緩缺乏依據。
朱之鑫稱,僅從CPI、固定資産投資等增長率指標降低出發,判斷我國經濟放緩是缺乏依據的。國家發改委一位官員表示,4、5月份價格水平下降的核心原因還是糧價下跌。由於糧食價格在CPI中所佔的比重較重,因此糧食價格的下跌直接影響了CPI的回落。
這位發改委官員稱,不能CPI高了就説通脹,CPI低了就説通縮。如果從當前“一點都沒減少”的用電量來判斷,經濟不會出現放緩。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亦對通縮論持反對意見,6月18日,巴曙松表示,計算CPI數據的居住類10多項中,沒有包括房價,只有房租,沒有把房價上漲統計進去,而過去一段時間發生戲劇性的房價上漲。這是解釋上遊和下游價格差距很重大的因素。因為,鋼鐵、水泥等價格上漲都反映在房價上面。不包括房價的CPI不能反映居民真實感受到的物價水平。據此,他認為目前通貨膨脹的壓力比較大。
四天后,國家統計局對於經濟學者質疑中國消費價格指數(CPI)不包括房地産價格的做法做出了回應,6月22日,國家統計局發言人鄭京平表示,鋻於購買住房具有投資功能,而不是單純的消費産品,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倘若包括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指數,很有可能會誤導政府對居民消費價格走勢的判斷。CPI不包括房價數據是國際社會普遍採用的、比較合理的統計方法。
鄭京平指出, 很多人購買住房旨在透過出租和未來升值來謀利, 難以將購買商品住宅的投資功能和消費行為區分開。此外,房地産市場供求變化和投機行為會導致房價快速波動,倘若將房價納入CPI統計數字,必將導致CPI的大幅波動,這對於政府觀察宏觀經濟形勢,以及根據CPI調整工資和養老金等都是極其不利的。
鄭京平稱,中國首季36個大中城市CPI按年上漲1.9%,而同期35個大中城市的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指數按年上漲10.5%。表明國內房地産市場存在一些泡沫。
房市走勢是大問號
在當前市場對宏觀經濟的預期樂觀度較之年初有所下降的形勢下。央行可能希望保持貨幣市場的資金充沛及利率低企,以最終趨使部分駐留在貨幣市場和債市的資金流向信貸。在五月份宏觀經濟數據出臺後,央行將CPI預期下調到了3%至3.5%。與此同時,放鬆貨幣政策的消息再次從央行傳出。
央行行長周小川較早前在印尼巴厘島舉行的亞洲央行行長會議上表示,中國年度經濟增長率仍將高於9%,但需要持續調控投資並鼓勵國內消費。分析人士認為,由周行長的言論看,目前宏調的取向至多是平衡的狀態,即政策取向是鼓勵消費,並持續調控投資。國家信息中心戰略規劃處處長高輝清認為,對房地産、鋼鐵等行業的局部調控要繼續加緊進行,而其他方面可以觀察一段時間,“多看少動”。
由於投資向來是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而拉動這次國內經濟增長的最大動力又是房地産及相關行業。部分分析人士認為,在糾正投資過熱的同時也要警惕投資增速過快下降。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房地産研究部主任華偉表示,如果從控制房價上漲的這個目標來説,調控已經達到效果。
華偉稱,對房價問題,中央政府擔心的是經濟問題社會化,金融問題政治化。2006年底,我國金融業將對外資全面開放,也就是説銀行改革必須加速。如果房價漲幅過快,會給銀行帶來很大金融風險。房價大跌,會給銀行帶來大量壞賬,也不利於商業銀行改革。而如果房地産業倒退,會對整個國民經濟,社會就業等方面産生不利影響。所以,中央調控的目標是保持房價穩定。
責編: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