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中國宏觀調控目標方程 回答讀者12問
央視國際 (2004年07月26日 16:38)
經濟參考報消息:編者按:宏觀調控實施近半年,效果初步顯現,投資增速緩降,物價漲幅漸緩。但調控畢竟是對各種利益關係的調整,站在不同的角度,會看到調控在實施對象、實施手段、實施力度等方面的不同影響,進而提出這樣那樣的問題。本報近期蒐集了當前廣大讀者最為關心的12個問題,由記者針對性地採訪,對這些問題進行闡釋,以期解疑釋惑,使廣大讀者對宏觀調控的政策和目標有一個系統的認識。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 /h3>
問題一:這次宏觀調控對少數行業的投資進行了嚴格的控制,但有觀點認為,這些行業投資過熱是有市場需求作基礎的,比如水泥、鋼鐵,相當一批項目起點也很高。宏觀調控的尺度是否略緊?
答:這次宏觀調控,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由於少數行業和地區投資增長過快,而“少數行業”主要指的是鋼鐵、水泥、電解鋁等行業。
今年2月4日,國務院召集國家有關部委與各地政府部門,召開了嚴格控制部分行業過度投資電視電話會議,明確提出了要從土地審批和信貸支持兩方面入手,制止這三個行業投資的過快增長,從而拉開這輪宏觀調控的序幕。
7月20日,發改委舉行總結上半年宏觀調控下的經濟運行情況的新聞發佈會,經濟運行局副局長朱宏任承認,鋼鐵、水泥、電解鋁的投資背後確實有著市場需求的動因,汽車生産、房地産的建設都給三個行業提供了巨大的市場,但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煤電油運的緊缺造成的瓶頸制約問題越來越嚴重,鋼鐵、水泥、電解鋁的投資過熱與國民經濟的整體運行已不相協調,國家必須堅決果斷地對其進行調整。
雖然有著市場的巨大需求,但這三個行業的新增投資有相當一部分是盲目的、低起點的和污染嚴重的。即使企業的投資完全是自有資金,盈虧也是自負,但國家從調整行業結構、保護環境兩方面考慮,對這三個行業的發展採取控制措施也是完全必要的。這次調控嚴格限制的就是那些産品結構不合理,高消耗、高污染、低産出的投資,而能夠促進行業水平快速提升的那些大項目則繼續得到了國家的鼓勵和支持。
問題二:就在國家查處江蘇鐵本項目前後,澳大利亞鋼鐵巨頭博思格公司投資2.05億美元的蘇州鋼鐵金屬鍍層與彩涂鋼板生産線舉行了奠基儀式。寶鋼董事長謝企華也表示,計劃在2010年前斥資500億至600億元人民幣,將産量從今年預期的2000萬噸擴大到3000萬噸。武漢鋼鐵集團生産部的一位負責人稱,武鋼幾個大規模項目也已通過國家審批,正在籌建中,其他國有大型鋼鐵企業也在積極擴張。類似的事例是否表明,此輪宏觀調控是針對民營經濟的“民企殺手”?
答:鐵本之痛,並不在民營性質,而在於其違規,在項目立項通過國家審批之前就已經開工建設。違規上項目,民企國企都有,這種做法在調控之前對一些企業是家常便飯。調控不僅使一些民企受損,一些國企也遭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記者在採訪中得知,某大型國有企業一個金額上百億元的違規在建項目也被勒令停緩建,這説明調控是對項目不對主體。
央行抽緊銀根,商業銀行不願輕易放貸,這是宏觀調控中常見的貨幣政策手段。“民營企業長期以來整體風險就較國企大”,調控之前,商業銀行的客戶經理們就已經本著這個信條放貸了。在調控中,大家貸款都不容易的時候,民營企業較國有企業會更難貸出資金。
問題三:調控造成部分企業停工或下馬,其實這些企業一兩年內就能建好。調控是否會導致好項目變成不良資産,弊大於利?
答:部分項目受損不能否定調控整體上的良好效果。
國家統計局綜合司周小知博士對本報記者説,此輪宏觀調控,黨中央、國務院對經濟形勢判斷比較準確,從去年初開始,國家就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土地政策、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産業政策以及其他的市場準入政策,調控不搞一刀切,急剎車,而是適時適度,根據經濟發展形勢鬆緊有度,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多次微調,使宏觀經濟平穩發展,沒有出現大起大落。總體來看,這輪宏觀調控是見勢早,行動快,手段多,用力均,效果也相對較好一些。
按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鄭京平説法,“宏觀調控總是要有成本,這其中可能會涉及一部分人和企業的眼前利益,但為了長期穩定的發展和利益,不得不有所放棄。如果不對固定資産投資規模進行控制,就很可能使得固定資産投資和重工業之間的自我封閉式循環在一定的時候出現斷裂。到那時候再被迫調控,造成的經濟損失就會更大。”
另外,對停工和下馬的企業還得具體分析,除少數企業屬於在正常經營情況下受到調控影響外,多數企業是在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的投資熱中盲目上馬的,這些企業建成投産會導致重復建設,擾亂行業秩序,所以,一些企業的停工、下馬有利於整體經濟發展。
問題四:此次宏觀調控,是不是“板子”打企業打得太重,而打地方政府打得太輕了?
答:弄清這個問題的前提,即企業和地方政府該不該成為宏觀調控的對象,應比回答這個問題本身更有價值。
毫無疑問,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肯定是宏觀調控的對象,不論是民企、國企還是外企。至於地方政府,回答是既應該也不該。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不論中央政府還是地方政府,都不是市場中的利益主體,而應當是市場的組織者、管理者、監督者。具體到宏觀調控,中央政府應當是宏觀調控政策的制定者,地方政府應當是各項政策的貫徹執行者,不應該是宏觀調控的對象。
但在現實中,地方政府不僅有自己的經濟利益追求,甚至在很大程度上也左右了企業在市場中追求利益的行為模式。以目前流行的所謂“經營城市”來説,不少地方政府為了片面追求政績,在諸如“城市化”等各種口號下,不遺餘力“賣地”推動房地産開發。同時為了維持房地産市場高漲的表象,要求銀行對相關貸款大開綠燈。在地方政府的“引導”下,企業便紛紛投入了“城市化”的運動中,而很少考慮風險問題,因為有地方政府和銀行兜著。
這種做法,不僅給未來經濟發展埋下了巨大的隱患,而且也很容易因不規範操作,如違法拆遷等行為産生威脅到社會穩定的不安定因素。事實上,越來越多的學者指出,引發此次宏觀調控的部分行業“過熱”,很大程度上是由各地的城市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的,是由地方政府追求“高增長”推動的。
因此,宏觀調控的“板子”還必須打向地方政府。這至少説明了兩個問題:一方面,同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建設進程相比,地方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如地方政府政績考核制度改革等比較滯後。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成為宏觀調控對象,也只是暫時現象。
上述問題弄清楚了,就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此次宏觀調控“已見成效”,是在地方政府尚是調控對象的前提下,應是戰術勝利。我們更期待著,地方政府不再是宏觀調控的對象,因為那將是戰略勝利。
問題五:宏觀調控中採取大力度的行政手段,是否合理,是否必要?
答:此次宏觀調控的特點,初期是以市場手段為主,如央行通過控制房貸規模、抑制過度投資、提高準備金率等。但後期的確採用了力度較大的行政手段。為什麼這樣?主要原因是市場手段不足以解決問題。很多企業只考慮訂單問題,以為自己“不熱”,沒有考慮煤電油運等基礎設施的制約,這些制約問題不解決,再好的訂單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再者,相當一部分項目是地方政府、基層銀行大力“支持”的項目,其出發點就不是市場導向,用純市場手段調控自然效果不彰。所以,採取更加嚴厲的行政手段,是對付過熱投資中的“行政導向”,迫不得已而為之,不僅是合理的,而且很有必要。
問題六:此次調控通過控制信貸和土地,限制了生産企業的再生産能力,導致生産資料供給大幅度減少,生産資料價格上升,會否最終帶來通貨膨脹的壓力?
答:實際上,由於宏觀調控的作用,二季度貨幣、信貸的供應已經明顯低於一季度的增長速度,固定資産投資增長速度也在下降,這將減輕上遊産品價格上漲的壓力。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鄭京平這樣説。
數據也印證了這一觀點。如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出廠價格比去年同月上漲21.1%,漲幅比4月份回落3.2個百分點。其中,普通大型鋼材回落0.9個百分點,普通中型鋼材回落9.7個百分點,普通小型鋼材回落3.9個百分點,線材回落12.5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