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專題首頁
|
行樂中秋
|
掌故謠諺
|
秋夕瑣談
|
節日新聞
行樂中秋
●帝王祭月
祭月源於遠古初民對月的崇拜,後來月被人格化,成為月神。
●文人賞月
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約始於魏晉,盛于唐宋。
●民間拜月
明清之後,功利性的祭拜、祈求與世俗的情感、願望構成普通民眾中秋節俗的主要形態。
●玩兔爺兒
清代,兔兒爺的功能由祭月轉變為兒童的中秋節玩具。製作也日趨精緻,有扮成武將頭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紙旗或紙傘、或坐或立的。坐則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販、或是剃頭師父、或是縫鞋、賣餛飩、茶湯的,不一而足。
●月光馬兒
明清時期月神形象發生了重要變化,由早期純道教色彩的以嫦娥為主的月宮圖景演變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薩與搗藥玉兔並在的世俗形象。人們供奉繪有月光菩薩的月光紙,叫“月光馬兒”。上繪太陰星君,如菩薩像,下繪月宮及搗藥之兔。
●少數民族祭月拜月習俗
●亞洲國家中秋習俗集錦
●中秋風俗:現代都市版
●特色中秋:博餅
博餅,是廈門人幾百年來獨有的中秋傳統活動,是一種獨特的月餅文化。相傳,中秋博餅,是鄭成功屯兵廈門時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勵鼓舞士氣而發明的。廈門人總是對中秋節格外重視,甚至有“小春節,大中秋”的説法。
●博餅的工具:
會餅一套,骰子一副(6個),大碗一個(有點深度,而且要瓷碗才好,才能讓骰子在碗裏跳起來)
●博餅的方法:
大致是這樣的:每個人每次要把6個骰子一起投進大碗裏(再強調一次哦,一定是要用瓷碗才能玩的起來),眾人依次投骰子,看骰子的點數得餅。
●拋帕招親
福建省有些地區,中秋之夜有拋帕招親的習俗。
●竊瓜祈子
在湖南的衡陽"中秋晚,有送瓜"一事。凡席豐履原之家,娶婦數年不育者,則親友舉行送瓜,先數日,于菜園中竊冬瓜一個……
●玩花燈
中秋節,有許多的遊戲活動,首先是玩花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多集中在南方。
●舞火龍
舞火龍,是香港中秋節最富傳統特色的習俗。從每年農曆八月十四晚起,銅鑼灣大坑地區就一連三晚舉行盛大的舞火龍活動。
編者按
中秋節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節期為農曆八月十五,是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也叫“仲秋節”;又因這個節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八月節”;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節俗活動,故亦稱“團圓節”、“女兒節”。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於中秋節的起源,大致有三種: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是古代秋報拜土地神的遺俗。
節日新聞
華夏民俗文化鬧仲秋:首屆“華夏民俗文化節”開幕
蘭州中川機場每天攔下十余禮盒月餅
蘭州:“瘦身”月餅受歡迎
掌故謠諺
●嫦娥奔月
后羿娶了美麗善良的嫦娥。一天,后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
●吳剛伐桂
傳説月中桂樹高達五百丈,吳剛每砍一斧,斧起而樹創傷就馬上癒合。
●月餅的傳説
傳説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是由元朝末年流傳下來的。
●玉兔搗藥
相傳有三位神仙變成三個可憐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兔子求食……
●玉兔入宮
傳説很久以前,有一對修行千年的兔子……
●玄宗漫遊月宮
●歌謠
諺語
秋夕瑣談
烏丙安:中秋“申遺”必要,原汁原味保護更重要
馮驥才:“中秋申遺”大可不必
中秋:中國人的“和”之美
明月今宵第一圓:歷代中秋習俗
牢騷怪論:月餅的外套和社會責任 [文中思]
央視網評:你看,你看,月餅的“臉”
月餅,“貴”在心情 [熱愛央視國際]
上海老阿婆:“還是兒時的月亮值得回味”
中秋賞月舞氣柑
中秋節隨想 [林溪508]
從“紅顏禍水”到“月餅腐敗” [易其洋]
瑣言碎語話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