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9月16日 18:16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天津9月14日專電(記者周潤健)針對眼下如火如荼的“中秋申遺”,中國文聯副主席、著名作家馮驥才認為,“中秋申遺”大可不必。
馮驥才指出,中國有56個民族,如果把各個民族的主要節日加在一起大約有150個左右,對於每一個民族來説,這些節日都是不可替代和取消的,只要是自己民族的節日都是重要的,如果把這些節日都變成世界文化遺産是不可能的。
“我認為沒必要去爭這個世界文化遺産,中秋節本身就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産,不能因為它只有成為世界文化遺産才是寶貴的。”馮驥才説。
馮驥才説,“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等詩詞折射出中國人追求美好和幸福的樸素感情。“中秋”,除了代表中華民族的人文情感外,還承載了中國古代文明的歷史成就。過節,過的就是這種文化和精神內涵,而不只是外在形式。中秋節如果只剩下吃月餅了,這個節日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中秋申遺”,如果只在乎一個外在的名,而不去對它精神內核去挖掘和提倡,即使申請下來,也是不完整的。
説到節日,馮驥才認為應該跳出兩個怪圈。一個是“申遺”。馮驥才説,好像只有“申遺”了,才能被世界認可。我認為首先是我們自己的認可,這是最重要的,並不是人家説好了,它才是好的。世界上有幾千個節日,如果都變成世界文化遺産,世界文化遺産也就不重要了。過去,我們對世界文化遺産名錄不是很明白,剛開始接觸會有些好奇和新鮮,好像“申遺”了就會怎麼著了。傳統節日是我們自己的遺産,我們要自尊、自愛。因此,不必什麼都“申遺”。
此外,不必要求每個節日都要放假。馮驥才説,有些人曾提出端午節、中秋節要放假,只要是比較重要的節日,總有人要站出來説要放假。我覺得放假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自己過不過這個節日。其實,有些節日老百姓不放假也要過的,比如,清明節我們從來沒有放過假,但那時幾乎每個人都要去掃墓。
馮驥才説,人們有這種強烈的節日情感的時候,政府應該考慮給予假期,以放假的方式,讓人們表達自己的心願,反之,如果人們還沒有這種強烈的節日願望時,用行政的命令把其變為一個假日,這個假日可能最後又會淪為商家賺錢的商機,而失去了它本來的意義。(完)
責編:郭翠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