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野生泥鰍就是劉家學最開始養殖的泥鰍品種,因為想幹事,但沒有錢,他只好請求父親在自家後院修建了這個十來平米的小水泥池,但當他把泥鰍苗孵化出來的時候,竟然誰都不相信。
劉家學:父親走過這個地方的時候他問我,你的泥鰍孵化出來沒有?
我説:孵化出來了,你來看。
他瞅了瞅説:你這哪是泥鰍?你這是茅坑裏面的昆蟲。
然後又把眼鏡,老人用的眼鏡,老花鏡戴上。
端着盆看一看,笑了一下,還真做出來了。
可成功的喜悅並沒有持續太長時間,因為,沒過幾天劉家學的泥鰍苗就全死光了。劉家學很不甘心,他一次又一次地購買泥鰍,一次接一次地做著實驗,但都沒有成功。因為經常上網查詢泥鰍養殖的知識,劉家學將電腦的按鍵敲壞了好幾個,外接鍵盤也用壞了三四個。
劉家學在失眠了兩個晚上後,想出了一個對策。他們夫妻兩個決定到大型養殖場裏去考察學習,兩人去過最遠的養殖場離家400多公里,路途中的辛苦顛簸劉家學不在意,他最怕的就一件事兒——上廁所。
劉家學:這個我就隨便説了,因為我小便靠我自己是不行的。所以我定時用導尿管子插進去,然後把小便接到塑料袋裏面,再找個垃圾堆或者垃圾筒扔進去。
雖然有諸多辛苦,但劉家學仍然沒有放棄,在跑了二三十家養殖場之後,他不僅學到了很多泥鰍養殖的知識,還找到了一種更適合自己的品種——台灣泥鰍。他覺得台灣泥鰍生長周期短,能夠很快上市,收回成本,但他沒想到,這個舉動卻給自己埋下了隱患。
每次學習回來之後,他都把這些知識付諸實踐,在不斷的嘗試當中,劉家學還養成了一門獨門絕技。
劉家學:死了,這條泥鰍死了,這條泥鰍還是吃多了,吃飼料太多了。現在泥鰍基本上的病狀,通過它在水裏面游動時的舉動,我就可以判斷出來。
劉家學出事之後,他的母親基本就不出去串門了,她有一項固定工作,在劉家學搞養殖特別累的時候,這項工作就更重要了。
記者:像這樣的按摩您給他做過多少遍?
劉家學:每天都在做。
母親:每天早晚都在做。
劉家學:抽筋了。
母親:他經常這樣抽筋。我寧願癱瘓的是我,都不希望是他。他是我們家的頂梁柱,我這個做母親的,我兒家學命運不好。父母不能幹,給不了家學好環境好生活。到現在我還是愧疚。他都成這樣了,這個家還得靠他來頂起,因為他父親腦袋簡單,我這個當娘的腦袋也簡單,也不會掙錢,也不會做生意只會種點田。
劉家學每天都要做兩次按摩,每次一個小時,否則,他雙腿的肌肉會萎縮得更快,這樣的按摩,劉家學的母親已經為他做了八年。
在劉家學的精心照料下,泥鰍終於長大了,他將自己的泥鰍喂得個大肥碩,想著肯定能賣個好價錢,沒想到,經銷商來了,劉家學卻傻了眼。
原來,劉家學沒有提前調查市場,以為泥鰍個頭越大越賺錢,而他養殖的台灣泥鰍生長速度快,最大的時候一條就有半斤重,這樣的大泥鰍放到市場上,根本就無人問津。
經銷商:一般都是要幾錢一條的,這麼大就是三四錢一條,一般三四錢一條好賣些。
店主:最多就是三錢至四錢。
記者:這樣是最好賣的。
店主:這樣的好賣。
記者:如果有人想把三四兩那種特別大的,台灣泥鰍賣給你們。
店主:因為我們不進那種的。
記者:就是給錢也不要。
店主:嗯。
當地泥鰍主要用於餐飲,飯店喜歡用三錢左右一條的中等泥鰍,這種個頭的泥鰍擺盤好看,很受顧客歡迎,從此之後,劉家學就根據市場調整了養殖規格,只提供個頭中等的成品泥鰍,因為養殖質量好,還吸引了很多養殖戶來參觀學習。
劉家學養殖成功了,但他認為自己的養殖品种太過單一,一旦市場波動,自己將會非常被動,他想同時養殖其他品種來規避風險。很快,他尋找到了新的賺錢門路,這一發現,不僅讓他的財富實現翻倍,他還找到了一種適合自己,並且當地幾乎沒人嘗試過的賺錢方法。
記者採訪期間,劉家學正在擴建他的養殖場,這看似普通的養殖池,卻蘊藏着劉家學的財富玄機。
劉家學:泥土太濕的情況下,輪子會打滑,打滑的時候。就多擰一擰,轉一轉,然後使勁往前推。
記者:我看旁邊的溝還挺深的。
劉家學:對
記者:輪子打滑,你在旁邊害怕嗎。
劉家學:不害怕,這個都習慣了。
記者:之前摔進去過嗎。
劉家學:有,但是沒有摔到溝裏面。
記者:小心小心。
劉家學:這兒有一個,洞現在才深十厘米左右是嗎?
劉家學:嗯,對。
來源:央視網
更新時間:2017年12月14日 00:56
視頻簡介:本期節目主要內容:賺錢不是件容易事兒,對劉家學來説更是難上加難。可他卻打造出適合自己的養殖模式,每畝多賺3000多元,年收入是當地人的幾十倍。他的養殖場被評為殘疾人扶貧基地,他的勵志故事在四川廣漢廣為流傳。劉家學,在輪椅上奮勇前行,改變人生!(《致富經》 20171213 坐著輪椅撐起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