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正在動臘縣開旅館、加油站的岩坎凡發現了一個商機,想要養一種當地沒人養過的魚,他把自家的屋頂當做魚塘,想要秘密的開始養殖。那時候,這種魚在市場上很難見到,岩坎凡小時候也只在河溝、小溪裏出現過,因為個頭小,魚刺多,當地人也是把這魚當做雜魚處理掉,沒有經銷商收購,家人也反對。
姐夫:我們這個地方羅非魚、草魚鯉魚,養的那麼大,這個魚不大,你養了幹什麼,我是有過疑問的。
經銷商:就是不值錢,有人看見都不想抓。
岩坎凡:我老爸老媽説,兒子,你是不是腦子進水了,這麼硬的魚,這麼小,有誰來吃,再説怎麼養。
人人都看不上,也不願意養的魚,岩坎凡卻覺得撿到了寶。原來,2009年,岩坎凡在雲南見到了一種每公斤賣三千元錢的魚。
岩坎凡:我看那個一公斤三千元都有人吃,商機很大是不是,如果我也跟他一樣,有這條魚,不賣那麼貴,我們西雙版納州這邊水産業比較豐富,只是沒有人開發,沒有人發現。
3000多元的魚給了岩坎凡一個啟發,他盯上了一種瀕臨消失的土著魚,他覺得這種魚有雲南特色,並可以嘗的到,帶的走,就決定在當地第一個規模化養殖,他托親戚朋友在雲南、廣西等地蒐集,為了快點收到種魚繁殖,他就天天和姐夫去農貿市場守著,不惜任何代價回收每一條出現的魚。
姐夫:每天早上他們拿魚來賣,我就早早去等,收不到的時候我就跟他們説,要是你們幹魚塘有的話一定要留給我,當時這種魚到了滅絕的邊緣上,太難找了。
為了找到最好的種魚繁殖,岩坎凡還去了泰國、緬甸等地考察,收到每一條,他就放在這個樓頂上。
岩坎凡:水位就是要那麼高,魚都喜歡躲在裏面,你不要看這裡很窄,實際上撈起來也很麻煩,撈不到,它會鑽到泥裏面,草裏面。
記者:我看你這地上現在都是厚厚的泥巴,那時候這些都是搬上來的,抗上來的。
岩坎凡:對,以前更多,員工用繩子釣上來。
岩坎凡倣造魚在小溪裏的生活環境,在屋頂種水草鋪泥巴,到 2010年5月,一年時間,岩坎凡非常艱難的蒐集到了兩百多條,究竟是什麼魚?
岩坎凡:這個就是我養的魚吧西哩,吧西哩(傣語)就是很快的意思。它的學名叫攀鱸,也叫步行魚,會走路的魚。
傣語叫吧西哩的攀鱸原産于中國、馬來西亞、印度等地,是小型亞洲淡水魚。體型偏扁,呈長方型,背鰭及臀鰭都有鋒利的刺,鰓蓋兩側及尾鰭中央各有一個黑斑。
水産站長高志剛:它主要分佈在福建、廣東、廣西和我們雲南,還有海南和台灣地區也有分佈,它因為善於攀爬而得名叫攀鱸,就是一條會攀爬行走的魚。
誰都沒有想到,岩坎凡在自家屋頂養了三個月後,有了兩個重大發現!這兩個發現讓他日後的養殖規模迅速擴大,還把魚賣到了全國各地。2010年5月的一天,岩坎凡發現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原本在三層樓頂養的吧西哩竟然出現在一層,魚怎麼跳樓了!然而更意外的是,這些魚離開水至少一晚上,竟然還活蹦亂跳並沒有死,這讓岩坎凡非常吃驚。
岩坎凡:還活著,後面我放在魚缸裏面,觀察了一個禮拜它又全部恢復了,很神奇的。
這次意外的發現,讓岩坎凡更加堅信,這種魚一定能給他帶來無限的財富。
岩坎凡:水泥地上可以走,草地上更快。
記者:走的好快啊.
岩坎凡:加油加油,比賽。
記者:它現在不接觸水,沒關係嗎?
岩坎凡:沒關係,它兩個小時之內它是沒問題的,它還是可以很活躍的。
記者:是魚還能離開水啊?
岩坎凡:對啊,這個魚就能做得到,它有這個本事。
來源:央視網
更新時間:2017年02月17日 22:55
視頻簡介: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為了一種神奇的魚,岩坎凡從自家十幾平方的屋頂上開始創業。為了探索魚長大的秘密,他搬離人群,把養殖場搬到邊境,卻遭遇了信任風波。野生的魚,只有兩指寬,而他卻養出巴掌大,就連沒人要的魚鱗、魚骨到了他手裏都成了搶手的東西。看不走尋常路的岩坎凡如何從會走路的魚身上掘金,成功創業。 (《致富經》 20170217 會走路的魚一年走出5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