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節目官網-CCTV-7 科技苑

[科技苑]養牛新模式 環環都賺錢(20160314)

來源:央視網2016年03月14日 19:31

努力加載中,請稍後...
努力加載中,請稍後...
分享到: 手機觀看
點讚 收藏 評論 客戶端看 安裝央視影音客戶端,隨時隨地給你精彩!
相關稿件

【採訪】國家肉牛牦牛産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 曹兵海:肌肉纖維它是一撮纖維,比如我們吃肉能看到,外面有一圈筋,裏面有好多肉絲。中國的小黃牛這個肉絲數量很多,肉絲數量多,還是這麼大一個面積,裏面數量多,細,這個縫隙就多了,這個地方儲存的是雪花的那個油,脂肪。

【解説】:原來雪花肉裏面這些脂肪是長在肌肉纖維的縫隙裏的。要想脂肪均勻雪花多,當然是纖維越細縫隙越多越好啦。

【採訪】國家肉牛牦牛産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 曹兵海:肌肉組織的最小單位這叫肌束,中國小黃牛的肌束的(肌肉)數量都在150到180根,國外的這些牛種它只有110到120根,一個肌束它就少了50到60根呢。所以説它就很難跟這個小黃牛的雪花來比了。

【解説】:夢裏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雪花肉居然就藏在家鄉的大山深處!這樣的發現讓曹永強大喜過望,於是他開始大量收購棗北黃牛。經過幾年的繁殖選育,形成了體型標準化的核心種群,逐步實現了商品牛的自繁自養。養殖土生土長的棗北黃牛,成本低又安全,養殖規模迅速擴大。

曹永強嘗到的第二個甜頭,是體系內的專家給他幫忙,找到了一個加工粗飼料的組合配方。

剛開始養牛的時候,曹永強專門租了地來種植飼料玉米和皇竹草。但是後來牛養得多了,種草的成本就讓他覺得不划算了。

【採訪】國家肉牛牦牛産業技術體系隨州試驗站站長 曹永強:它不是産量的問題,而是人工成本和土地本身的租金這一塊,這兩塊就導致草出來以後,它的價格就非常高了。

【解説】:完全靠自己種草不划算,那麼用什麼來喂牛呢?曹永強想到了當地數量最多的稻草。湖北省是國內主要的水稻産地之一,稻草産量大,價格便宜,養牛的農戶在冬季也用稻草來給牛補飼。那麼稻草養牛到底行不行?曹永強找到了體系內專門研究營養問題的專家瞿明仁教授。

【採訪】國家肉牛牦牛産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 瞿明仁:這個牛吃沒有問題,但是它這個營養比較差,蛋白質含量比較低,粗纖維含量比較高。

【解説】:瞿教授告訴曹永強,要想利用稻草來喂牛,那這稻草的處理就得講科學,必須把稻草切碎以後做成混貯飼料,才能滿足牛的生長需要。既然是混貯,當然就得搞一個組合。

【採訪】國家肉牛牦牛産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 瞿明仁:第一個就是那個稻草,第二個就是酒糟,第三個就是皇竹草或者是玉米秸稈。

【解説】:稻草、酒糟、皇竹草,或者是玉米秸稈,這樣的組合既保證了營養全面,又滿足了發酵對水分的要求。而且為了讓牛愛吃,瞿教授還研製出了特別的發酵劑。

【採訪】國家肉牛牦牛産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 瞿明仁:這個發酵劑是由不同作用的菌組成的,它有增香的、有調顏色的,還有促進消化吸收的。

【解説】:先用幹稻草墊底,然後鋪酒糟和皇竹草,之後再撒上發酵劑。就這樣循環著一層層堆起來,就形成了稻草混貯飼料。踩實以後,瞿教授建議他們用水來密封。

【採訪】國家肉牛牦牛産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 瞿明仁:我們用水壓有好處,一個是均勻,我們在發酵過程中,它會産生很多空隙,這個水是軟的,哪有空隙,它就往哪壓,這樣始終保持青貯在一個壓實的狀態,這樣使我們的青貯很容易成功,品質也非常好。

【解説】:用稻草、酒糟替代部分皇竹草,不但滿足了黃牛健康生長的營養需要,而且還能節省三分之一的成本,這省的不就是賺的嘛。

曹永強嘗到的第三個甜頭,是專家幫他解決了牛的住宿問題。棗北黃牛過去都在山上散養,活動範圍大。但是現在牛場的範圍有限,牛的密度大了,牛糞就比較集中,尤其到了冬季,太陽少溫度低,這牛糞幹不了就容易出問題。

【採訪】國家肉牛牦牛産業技術體系隨州試驗站站長 曹永強:這個糞便這麼深,有些牛陷進去,甚至到它那個腰部,它那個糞便因為有一些細菌在裏面生長,它陷進去,長期在這裡面生活,腐蹄病,這是牛的一個以前我們都知道的病,它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形成的。

【解説】:為了方便清理糞便,避免發生腐蹄病,曹永強就把大部分牛圈的地面改成了水泥地面。可是這種地面比較濕滑,牛容易摔倒受傷。

為了減少濕滑,曹永強又專門買了木屑來給牛圈做墊料,但是沒想到發生了更嚴重的問題,有一天,突然有一頭牛倒下了!

大家忙乎半天也沒能搶救回來,後來一解剖才發現,牛的瘤胃被堵住了。

【採訪】國家肉牛牦牛産業技術體系隨州試驗站站長 曹永強:牛它本身,墊料和食物它不能很好地區分,有時候它也會把墊料作為食物在採食。

【解説】:木屑的主要成分是木質素,牛消化不了,吃進去以後容易沉積在瘤胃裏出現積食,嚴重的時候就造成了牛的死亡。

木屑是不能再用了,那麼選什麼來做墊料更安全呢?曹永強的目光再次盯上了水稻。稻穀在加工過程中會産生一種廢棄物,那就是稻殼。

【採訪】國家肉牛牦牛産業技術體系隨州試驗站站長 曹永強:稻穀它把米提了以後,剩下三分之一是稻殼,這個量是非常大,以前這個稻殼是作為雞場的墊料,他們在用。

【解説】:養雞場用稻殼做墊料,雞吃了沒問題,但是牛吃了行不行呢?曹永強專門諮詢了體系裏另一位專家,這位專家告訴他,稻殼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牛也可以吃。專家建議他把稻殼和幹牛糞混在一起,做成發酵床,為此呢,還特意給他寄來了一種發酵用的秘密武器。

【採訪】國家肉牛牦牛産業技術體系隨州試驗站站長 曹永強:這個像海蜇一樣的東西,它實際上是我們這個崗位專家的一個成果,它就是枯草芽孢桿菌和解澱粉芽孢桿菌,它的作用就是把我們牛糞中牛沒有吸收完的營養物質,然後再分解一下。

【解説】:把這兩種菌摻到幹牛糞裏面,再跟稻殼混合均勻,然後鋪滿整個牛圈,就變成了柔軟了發酵床。

【採訪】國家肉牛牦牛産業技術體系隨州試驗站站長 曹永強:這樣軟軟的軟床就形成了。

【解説】:發酵床不但解決了牛糞的處理問題,而且還給牛提供了安全舒適的生活環境。

除了大甜頭,曹永強從體系裏得到的小甜頭也很多,比如在育肥階段專家給他提供的精飼料配方,讓他的小黃牛在10個月的育肥期裏面,每頭牛的體重平均能增加300公斤,這對小黃牛長出雪花肉非常關鍵。等到屠宰以後一看,負責肉質研究的專家孫寶忠教授特別滿意。

  • 視頻簡介
  • 欄目介紹

來源:央視網

更新時間:2016年03月14日 19:31

視頻簡介: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養牛的曹永強被人逼著開餐館,不理解不情願卻又不得不做,其中有何隱情?從牧場直達餐桌,一頭小黃牛能賣出五六萬元,這中間有哪些賺錢的門道?一群專家來支招,解密環環都賺錢的養牛模式。《科技苑》為您講述。 (《科技苑》 20160314 養牛新模式 環環都賺錢)

收視TOP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