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小牛的哥哥,帶著他捉泥鰍。大哥哥好不好,咱們去捉泥鰍。
唱著這首童謠,陳煌奇等待著一個月後即將收穫的泥鰍苗。這樣的日子過得既舒心,又有盼頭。
唱歌: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愛拼才會贏。
一個月後,終於等到了可以捕撈泥鰍苗的日子。陳煌奇怕第一次撈泥鰍苗的工作量比較大,他就召集了全廠工人,信心滿滿的帶著大夥們趕往暫養大泥鰍水花苗的池塘,可誰知道意外發生了。
員工:當時撈下去,只撈到蟲沒有撈到泥鰍苗。就這樣的感覺。
記者:光有蟲沒有魚(泥鰍)?
員工:只看到蟲沒有看到泥鰍苗就這樣了。
員工:哭他是沒哭,但他的心裏是非常著急了。
記者:你們怎麼看出來他著急的?
員工:看那個表面,他沒有笑臉了。
員工:撈不上幾條,我們心裏很著急。就怕我們老闆搞不成功。就沒有工資發給我們了是吧?我們怕這方面的事情。
7.5畝的水池,撈不到一條泥鰍苗。陳煌奇從對夢想的渴求,一下墜落到現實的殘酷。雖然這點損失對他來説根本算不上什麼。可他不甘心,再次出發卻品嘗失敗。他覺得他只有一棵救命稻草,就是遠在台灣的林森莊。
林森莊:你把工作放下快來,因為我撈不到泥鰍我急。我急得要命啊。
記者:他很著急?
林森莊:肯定著急,真的急得差點哭了。他説你再不過來,真的我也不知道要怎麼辦了。
在電話裏,林森莊讓陳煌奇把池塘的水放幹,看看情況。直到把池塘的水放幹,陳煌奇終於撈到了3條泥鰍苗。
陳煌奇:搞了十幾個人排隊,用地毯式的搜索。這樣一直挖一直挖。挖了泥巴挖過去。一共就三條了。
記者:那一個池塘就三條?
陳煌奇:嗯,就三條,也像這麼大的。就三條。很失望,太難過了。
從事水産20多年,陳煌奇根本沒有料到會有這樣的結果。只撈上來三條泥鰍苗的事,陳煌奇都不敢給外人説,他甚至開始質疑自己當初的選擇。
陳煌奇:就是很失望,本來説五年的話,肯定可以搞起來這個品種。因為家裏一直催,説叫我回去退休了。我就想説再給我五年時間,又發現這麼一個好的商機,這樣一個新的品種。那一定要把它搞成功才行,我就不相信以我的能力,我的經驗會搞不起來。所以説沒想到第一次就泡湯了。就剩了三條。
沒過幾天,林森莊就在陳煌奇的催促下回到了海南,他根據經驗觀察分析了水花苗成活率低的原因。
林森莊:第一個危險期大概在四天,五天。你在四天五天當中,你就可以決定大概它的存活率有多少。那是第一個階段的危險。然後到了二十天,再有一個星期,看一下量個溫度。那時候剛好是它小腸在轉換成腸呼吸的一個過程。所以它整個那個所謂的抗體非常薄弱,最容易感染疾病,甚至環境糟的話,一個晚上全部死光的都有。
陳煌奇聽完後覺得很有道理,決定再試一次,為看中的這個商機再拼一把。
陳煌奇: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一直以來,來這邊這麼多年工作,所以説遇到很多困難,很多磨難。但是我都能一一克服。但怎麼樣大的困難我都能克服。那我不相信説這個小小的問題,我不能解決。所以説我就下定決心,無論如何要搞成功。
陳煌奇按照林森莊説的,清理了池塘周圍的蟲草,加高了池塘水位,還在池塘上增加了遮陽網,以此來降低放至大泥鰍水花苗的池塘水溫。
第二批水花苗發來以後,陳煌奇更加用心對待它們,而這次他在養殖過程中,就發現了和以前不一樣的地方。水花苗長成小苗的時候,只要是一有人喂飼料,池子裏就會有動靜。
陳煌奇:是這樣的。
記者:我來喂喂,看它是不是會上來。就這樣一喂,它就會上來吃。您是不是當時不知道它會上來吃食?
陳煌奇:不懂,當時不懂,因為第一次養泥鰍。不懂説泥鰍會上來吃這樣。很滑溜的。要兩隻手才抓得起來。
記者:一身水。這才是正常現象。
陳煌奇:當時靜悄悄的,奇怪,喂了二十幾天的飼料,它都是靜悄悄的。喂料都沒有泥鰍苗上來。
記者:當時沒覺得這有什麼不對勁?
陳煌奇:對啊,第一次也不懂這泥鰍,是這樣的,它是會爬上來的,我們不曉得。
到2012年底,陳煌奇的大泥鰍從育苗到養殖都已經步入正軌。雖然沒有一次成功,但堅持最終換來了好結果。
陳煌奇唱歌:大哥哥好不好,咱們去捉泥鰍。
記者:這是台灣民謠是嗎?
陳煌奇:對,這是捉泥鰍,小時候我就聽到了,小時候我就我就捉泥鰍就有這首歌了。
記者:這麼大一個池塘,一次能撈多少泥鰍苗?
陳煌奇:一次估計現在撈起來應該有三十多萬尾泥鰍苗。
記者:三十多萬尾?那第二批是不是就撈上來了?
陳煌奇:對,第二批就像這樣了。第二批我們就得了二十八萬尾泥鰍苗。
記者:那您當時看到這種苗這麼多什麼感覺?
陳煌奇:就很高興了,覺得説,既然這麼辛苦了,又搞了一個多月,就有個成果出來了,就有信心了。等於説這個我們只要用心的話,它一定會成功的。
來源:央視網
更新時間:2015年08月19日 00:45
視頻簡介:當他看到這種大泥鰍,心中重燃創業激情。沒成想行家一齣手,卻先失了手。堅持,還是放棄?看奮鬥20多年的陳煌奇如何再戰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