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簡介
在普雷維什理論的影響下,亞洲、非洲和拉美的許多發展中國家實行了一種進口替代戰略。發展中國家的貿易保護引起了發達國家的強烈不滿,在西方自由貿易理論的支持下,一些親西方的發展中國家改弦易轍,實行了以出口為導向的新戰略。而在二十世紀的60年代至70年代,美國、歐洲、日本的貿易戰越來越激烈,為了降低成本,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開始選擇貿易環境優良、勞動力便宜的地區作為它們的加工基地,亞洲四小龍通過承接工業化國家的産業轉移,不斷獲得外來的資金和技術,它們的貿易量出現了爆炸式的增長。1982年,拉美債務危機爆發,拉美國家紛紛放棄進口替代戰略而轉向了出口導向。進入80年代中期,東歐和蘇聯等國家相繼發生巨變,市場經濟取代了原來的計劃經濟,全球貿易出現了新的格局。1985年,一個叫萊・特維的美國人提出了一個著名的概念--“經濟全球化”。在書中他不斷用東亞奇跡來闡述他的觀點,但誰也沒有想到,一場全球化引發的危機正在悄悄來臨,它首先侵襲的就是那些剛剛創造了神話的東亞國家。美元在短期內的大幅升值,導致全球資金迅速流向美國,同時也讓過度依賴出口的東南亞國家和地區陷入了危機。慘烈的亞洲金融危機並沒有影響美元升值給美國帶來的繁榮,全球化的進程似乎牢牢掌握在美國的手中。2001年11月10日,世貿組織會議主席卡邁勒宣佈中國正式成為了世界貿易組織的第143個成員國,中國對外貿易由此駛入快車道。當中國在全球貿易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時,針對中國的貿易保護也愈演愈烈。除了常見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逼迫人民幣升值成了對中國貿易戰的焦點。(經濟半小時201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