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

藏展結合 傳承文化

來源: 廣州日報 | 2022年08月05日 08:48
廣州日報 | 2022年08月05日 08:48
原標題: 藏展結合傳承文化
正在加載

 廣州國家版本館致力於中華版本的典藏、展示、研究與交流,構築中華文化傳世殿堂。

  收藏在明德樓展櫃裏的再生性古籍

  作為中華文化種子基因庫,廣州國家版本館擁有中華版本保藏、展示、研究、交流四大核心功能,開館後將全面履行國家版本資源保藏傳承職責。從佈局規劃、硬體設施到保藏工作,廣州國家版本館將“藏”和“展”相互結合,做好版本資源徵集保藏和特色版本資源體系建設。

  空間序列分明:為版本打造專業“保藏”地

  目前,廣州國家版本館總設計藏量2500萬冊(件),如何將“藏”和“展”更好地結合,是設計團隊需要在建築設計上考慮的問題。走進廣州國家版本館大門,沿著中軸線步入其中,邁過文沁橋、走過文沁亭、穿過文沁湖,就來到廣州國家版本館的主要展示區域——位於建築群中心的主館文沁閣,而肩負保藏職責的藏書閣“明德樓”,則于建築群北端靠山而立。“除了面向公眾開放的展館之外,保藏空間的設計意義也非常重大,因此我們希望能夠在空間和序列的建築設計上,體現中華和嶺南建築特有的韻味。”國家版本館廣州分館副總建築師、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何鏡堂創作院副院長張振輝説。

  廣州國家版本館開館後,將圍繞四大核心功能,打造中華版本區域典藏中心、展示中心、研究中心和交流中心,成為文化強省建設中高水平文化供給體系的重要支撐、成為新時代廣東的重要文化地標。張振輝告訴記者,除了融合中華型制和地域特色,考慮建築群的佈局和朝向之外,以各功能需求為準則,組織建築功能分區也很重要。“需要將負責保藏和展示等不同場所劃分在合適的區域,才能滿足各部分的功能定位和需求。”他説,“例如保藏和展示,兩個區域既分又有合,藏品區有獨立區域,也有藏展結合區域,可與展覽區域聯動起來。”

  建築群之間風雨無阻的風雨廊以及建築內四通八達的連通道,井然有序地讓各建築和功能區域連接貫通、相輔相成,共同擔起國家版本資源保藏傳承的職責。

  現代技術加持:為特殊藏品“保駕護航”

  中國國家版本館中的版本是廣義的概念,從古籍、碑帖到書畫、青銅器,甚至糧票、貨幣,古今中外,凡是留有中華文明印記的載體,都可以視為版本資源。可以説,國家版本館是集圖書館、博物館、展覽館、檔案館、美術館等於一體的綜合性文化機構。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副館長潘咏怡表示,廣州國家版本館的核心功能,首先是保藏,其次是展示,接下來是研究和交流。

  版本徵集入館後需要相關的技術支持和環境支撐,因此廣州國家版本館內現代化技術的運用,也在設計團隊的考慮之列,比方説現代化空調技術的運用。為了實現藏品長久保存的恒溫、恒濕所需,庫房會根據藏品種類做出不同的環境設定,設有常規庫房和特殊庫房,倣照博物館的藏品環境管理體系,滿足各類型版本不同的物理空間需求。

  此外,針對不同的藏品特性,館內還專門設置了冷藏庫。“藏品中有部分特殊的紙張容易遭遇蟲害等環境影響,因此在保藏前會先對版本進行冷藏處理,將表面附著的微生物消除後,再入庫去儲存。”據張振輝介紹,館內的技術處理區也在“保藏”區域的功能設計中。

  在建築用料和專業技術上,設計團隊也花費了不少心思。張振輝告訴記者,在這部分建築的設計方面,吸收了一些新的材料技術的做法,包括建築的防火防潮、恒溫恒濕等方面,從技術上為保藏工作提供堅實支撐。

  據介紹,在主動技術方面,設計團隊採用了國內先進的智慧化管理體系,整個建築的能源、機電的使用、安保、消防等,都可以統一在系統平臺上檢視。“可以説,在集中的平臺上將能源智慧化利用起來,也是整個建築被賦予時代性的特徵之一。”張振輝表示,從建築本體解決防潮、遮陽、隔熱、通風等問題,就是對綠色環保理念的最好體現。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黃嵐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王維宣

編輯: 阮崢 責任編輯: 劉洋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正在閱讀: 藏展結合 傳承文化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