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

孔子博物館“雲端”解密孔府舊藏服飾修復技藝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2022年05月19日 09:33
中國新聞網 | 2022年05月19日 09:33
原標題: 孔子博物館“雲端”解密孔府舊藏服飾修復技藝
正在加載

  中新網山東曲阜5月18日電 (記者 李欣)“充氮消毒、文物信息採集、病害記錄、鑒定污染物屬性、紅外光譜和顯微鏡下觀察纖維縱面……修復每一件已經産生病害的紡織品文物,至少要經過近10道工序。”孔子博物館孔府舊藏服飾研究中心主任、“齊明盛服—明代衍聖公服飾展”策展人徐冉在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直播中,“雲端”解密孔府舊藏服飾修復技藝。

  “齊明盛服—明代衍聖公服飾展”共集結23件該館所藏衍聖公家族服飾,其中有6件已經修復完成的明代服飾首次亮相。

  5月18日,孔子博物館直播,在“雲端”解密孔府舊藏服飾修復技藝。 關暉 攝

  “服飾是華夏之禮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禮制的物化和表達,在禮文化的傳承過程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徐冉在直播仲介紹説,傳世服飾在信息留存方面優於出土服飾。傳世紡織品顏色鮮艷、結構完整、紋飾清晰,為研究明代服飾形制標準、色彩復原、紋飾流變、織繡工藝等提供了更直觀、全面、詳實的實物資料,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但徐冉也表示,由於本身材質的原因,服飾類文物相對來説較脆弱、易老化,加之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溫濕度變化、光照以及有害氣體等,部分服飾文物歷經幾百年的時光,會出現纖維斷裂、糟朽的情況。“針對上述情況,我們開展了保護修復項目,對産生病害的文物採取相應的保護修復措施。”

  在徐冉看來,文物修復是在遵循“保持文物原真性”“最小干預”“可識別”“可逆性”的四大原則的基礎上,以科學的分析檢測方法作為依據和支撐,用最傳統的修復工藝和方法,恢復文物歷史價值的一個過程。“我們需要恢復這件衣服物質上的完整性,恢復其美學藝術價值,以便在展出的過程中,給觀眾帶來更為美好舒適的觀感體驗。”

  5月18日,孔府舊藏服飾研究中心主任徐冉(右)“雲端”解密孔府舊藏服飾修復技藝。 關暉 攝

  “僅針線修復就是一個漫長細緻的過程,看似那麼小的一塊糟朽面積,一位修復師整個鋪針加固和補襯做下來大概需要半個月時間。”徐冉稱,當天在修復室裏展示的3件已經修復完成的明代服飾,是修復師們連續兩年不懈努力,才恢復了它們應有的“芳華”。

  “保護修復是我們博物館以一種可持續的方式研究、闡釋、展示和傳承珍貴文化遺産工作的踐行。希望在我們的努力下,這些珍貴文化遺産不止傳承一個400年,還能繼續傳承好多個400年。”徐冉説。

  當天,由國家文物局指導,中國博物館協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的第十九屆(2021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活動結果揭曉,頒獎儀式在“5·18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武漢舉行。山東博物館、孔子博物館、山東大學博物館入選優勝獎。

編輯: 阮崢 責任編輯: 劉洋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正在閱讀: 孔子博物館“雲端”解密孔府舊藏服飾修復技藝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