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經視訊

把水稻種到“雲端” 數字經濟推動鄉村振興大有可為

三農 來源:央視網 2022年03月07日 11:32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促進數字經濟發展,加強數字中國建設整體佈局。近些年來,我國數字經濟呈現飛速發展的態勢,數字經濟規模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二。下面我們來聽一聽龍洋給我們帶來的關於中國數字經濟的故事。

  “聽故事,看財經”,歡迎收看兩會特別節目《龍洋説兩會》,大家好,我是龍洋。7日我們來説的是今年兩會上關注度非常高的一個詞,數字經濟。民以食為天,農業是國之根本。傳統農業在今天這個數字時代已經舊貌換新顏。印象中,種田應該是這樣的。面朝黃土背朝天,辛苦勞作一年才能換來一家的口糧。但是,在數字技術的加持下,今天,我也有可能是一個種田能手。

  數字時代 把水稻種到“雲端”

  大家請看我手上的這臺平板電腦,管理著全國第一個全智慧數字水稻種植基地,大概200畝的“數字水稻”試驗田。 這些外形如小型“龍門吊”的設備,就是國內最大的田間作物高通量表型檢測系統,俗稱“水稻CT機”。這就是水稻高光譜掃描之後的一個圖片,通過特殊的軟體就可以分析出來葉片的含水量、枯葉比等等各種各樣的指標。我們再來看看這個稻田裏還有哪些高科技?這些從地上長出來的5G智慧桿,負責採集溫度、濕度、太陽輻射值。還有這些穿梭著的無人機,每5到10天就要拍一次,掌握著稻田的生長態勢。經過測算,“數字水稻”不但畝産可以增加20%,節水、節肥在30%以上;還大大地節省了人力,未來每十萬畝農田只需要10個人就可以搞定。

  農田裝上數字大腦

  在福建省光澤縣的一家種植基地,上有智慧大棚防雨遮陽,下有地暖設備調控室溫,每根藤蔓上還輸上了定制“營養液”,在物聯網系統的看護下,棚內的番茄實現了四季不斷産,且年産量比普通地栽高出8到10倍。在貴州省江口縣茶寨村,整個種植過程在大數據平臺的科學管護下,貢米品質有了科技含量,也讓本地“菜園子”直通學校“菜盤子”。此外,農村電商的發展,農副産品銷售渠道大大拓寬;數字普惠金融為涉農生産提供了更加靈活的金融服務;數字經濟成為鄉村振興的關鍵力量。 

  構建鄉村振興的數字藍海

  數字農業一端連著科技,一端連著農業。從體力到智力,從“靠經驗”到“靠數據”,預計2025年我國數字農業經濟規模將接近1.3萬億,佔農業增加值的比重將達到15%。數字經濟在推動現代化和鄉村振興上大有可為。

返回三農首頁
分享到:
掃一掃
央視影音客戶端
央視影音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財經客戶端
央視財經客戶端
掃一掃
熊貓頻道客戶端
熊貓頻道客戶端
實時熱點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