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經視訊

“鏖戰”風沙線!1萬多名志願者挺進騰格裏沙漠南緣義務壓沙

三農 來源:央視網 2022年03月07日 16:32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春回大地,土壤解凍,甘肅河西走廊的武威、張掖等地陸續開始春季義務壓沙。7日上午,在武威市涼州區,1萬多名機關幹部志願者挺進騰格裏沙漠南緣,投身生態文明建設,進行持續一週的草方格壓沙,固定沙丘,阻止沙子的移動。

  記者 柴世文:我現在就是在騰格裏沙漠的南部邊緣,武威市涼州區的鄧馬營湖。其實光聽這個名字,在歷史上這塊區域可是一塊水草豐美的天然濕地,但是現在當我站到這裡,目光所及的時候,都是連綿起伏的沙丘。其實就在6日,武威市還迎來了一次揚塵天氣,能見度是大幅的下降,當身處在那樣的環境當中,是更能真切的來感受到今天咱所做的這份工作所帶來的生態效應。從7日起,武威市涼州區的120多個機關的上萬名幹部群眾以及志願者是來到了這裡,義務進行春季壓沙,將持續一個禮拜,壓沙的總面積可以達到1萬畝。那為什麼要壓沙?當地的群眾告訴我,西北地區常年受猛烈的西北風侵襲,所以每當風來臨的時候,沙子都會在沙丘上方大概10厘米或15厘米的位置貼地飛行,要想把這個沙丘固定住,就必須要阻斷沙子的前進方向。這麼多年下來,比較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草方格壓沙,那怎麼壓呢?

  首先,壓沙者是在這個沙地上用開溝犁開出大概30厘米深、1米見方的溝槽,然後把稻草鋪到這個溝槽上面,在溝槽上面然後再壓一些沙子。中部受力之後,這個稻草的兩頭就會翹起來,從而在沙地上形成了高達20厘米的一個天然的屏障,正是因為有了這20厘米的稻草,是阻止了沙丘的流動。而且,一些沙生植物的種子,它刮到這裡之後也能落地生根。然後在這個草方格的中間,當地群眾還可以栽種像梭梭、擰條、花棒等沙生植物,所以,不到兩三年的時間,這塊區域就可以形成有生命的沙漠防護體系。

  其實最開始,這個壓沙的原料,像20年前,它的原料都是當地土産的一些麥草,也就是小麥的秸稈,但是這兩三年是用起了稻草,就比如説我們這次壓沙用的稻草都是來自於寧夏、東三省以及江蘇。為什麼要用稻草呢?因為稻草的秸稈比較長,壓沙效率更高,1噸的麥草在坡度相對比較平緩的沙地上可以壓兩畝左右,但是1噸的稻草可以壓3.5畝,所以,效率是整整提高了60%。

  而且不光我們現在是要進行生態文明建設,隨著“雙碳戰略”的提出,當地也在嘗試著向沙漠要效益,就是光伏治沙。先是把沙丘進行簡單的平整,然後,在上面架設光伏板,光伏板底下再進行草方格壓沙,每次到了夏天的時候,光伏在頭頂上也可以讓這個沙生植物來躲避這個烈日的灼燒,所以這是一個持續發力、久久為功的事情,這麼一代一代的壓沙人壓起來,現在已經在甘肅的河西走廊北部的風沙前沿形成了1200公里長、460萬畝的防風固沙的防護林帶,避免了像470個風沙口被沙漠所掩埋,1300多個村莊是免受了風沙的侵襲,可以説是為河西走廊的生態保護髮揮了重要的作用。像現在,我們現在所在的這個位置,離城區單程就要一個小時的車程,所以到了飯點,當地的這些志願者他們可能就席地而坐,吃一口白餅或者説是一桶方便麵,可能就把午餐給應付了。為了就是能夠最大限度的節省時間,能多壓一點沙,然後守護自己的家園。所以,待會我們這個直播結束之後,我們的直播團隊也要參與到裏面去,投身這個生態文明建設,為防風治沙來貢獻一點我們微薄的力量。

返回三農首頁
分享到:
掃一掃
央視影音客戶端
央視影音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財經客戶端
央視財經客戶端
掃一掃
熊貓頻道客戶端
熊貓頻道客戶端
實時熱點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