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2014,隨習主席走世界

新聞頻道 新華網 2014年11月27日 19:02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2014,隨習主席走世界(二)

   從推廣“絲綢之路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理念,到奉行“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方針,習主席忙碌一年,為中國謀得了哪些外交新局面?

   (9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印度總理莫迪陪同下訪問古吉拉特邦。這是習近平和莫迪在參觀河岸公園發展項目時親切交談。攝影 鞠鵬)

   --親誠惠容

   外交需要常走動,而鄰居總會越走越近,親戚總是越走越親。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貫穿習主席今年的外交足跡。

   年初,習主席在俄羅斯索契對普京總統説:“按照中國習俗,鄰居辦喜事,我當然要專程來當面向你賀喜,同俄羅斯人民分享喜慶。”

   8月蒙古國之行,習主席説,我對蒙古國進行的國事訪問是一次走親戚式的訪問。周邊國家是鄰居,是親戚,鄰居總會越走越近,親戚總是越走越親。

   9月在印度訪問時,習主席進一步強調,“我們提出了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就是要誠心誠意同鄰居相處,一心一意共謀發展,攜手把合作的蛋糕做大,共享發展成果”。

   (8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蒙古國總統額勒貝格道爾吉陪同下前往烏蘭巴托市郊觀看那達慕。這是習近平與額勒貝格道爾吉一起彎弓搭箭。攝影 黃敬文)

   --點穴外交

   今年以來,習近平主席三次開展短、平、快的精準外交,目的地均為鄰國。

   早春二月,習主席前往俄羅斯索契,馬不停蹄工作,風塵僕僕回國。外交部長王毅在談到訪問成果時,用到了一個新名詞——“‘點穴式’訪問”。

   王毅説,“點穴式”訪問開創了我國國家元首出席境外大型國際體育賽事的先河。此訪體育與外交相互融合、多邊與雙邊相互促進,重點突出,一舉多得,是中國外交實踐又一創新之舉。

   盛夏七月,韓國首爾,在就任國家主席後首次專程對一個國家進行的國事訪問中,習主席倡導中韓要做實現共同發展的夥伴、致力地區和平的夥伴、攜手振興亞洲的夥伴、促進世界繁榮的夥伴。

   流金八月,習主席又對蒙古國成功進行國事訪問。利用短平快的“點穴式”訪問經略周邊成為2014年中國外交一大亮點。

   (5月21日,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第四次峰會在上海舉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會議併發表題為《積極樹立亞洲安全觀 共創安全合作新局面》的主旨講話。攝影 龐興雷)

   --亞洲安全

   今年5月,習主席在上海舉行的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第四次峰會上講話時提出,應該積極倡導共同安全、綜合安全、合作安全、可持續安全的亞洲安全觀,創新安全理念,搭建地區安全合作新架構,努力走出一條共建、共享、共贏的亞洲安全之路。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習主席的倡議反映了亞洲的新狀況,順應了亞洲的新需要,著眼于亞洲的新未來:

   共同,每一個國家的安全都應得到尊重與保障。

   綜合,傳統領域安全和非傳統領域安全需統籌維護。

   合作,通過對話合作促進各國和本地區安全。

   可持續,發展和安全並重以實現持久安全。

   隨後,習主席數次出訪,亞洲安全觀成為高頻詞。習主席積極宣示亞洲安全觀,既是凝聚亞洲域內國家共建安全之力,也是與亞洲域外國家協調關切、擴大安全共識。

   (9月12日,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四次會議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別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併發表重要講話。攝影 馬佔成)

   --“一帶一路”

   習主席2013年9月和10月訪問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時,分別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構想,統稱“一帶一路”。

   這一構想提出約一年後,習近平再次走進“絲路”,於今年9月訪問中亞南亞四國,開啟了“一帶一路”建設新航程。

   此訪,習近平從北向南,由陸到海,往訪國——塔吉克斯坦、馬爾代夫、斯裏蘭卡和印度——均是古代陸海絲綢之路的重要沿線國家,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支點。

   “一帶一路”的輻射範圍遠超絲綢之路本身,而且對於他國的發展倡議有著強大的包容性和融合力。無論是在俄羅斯還是蒙古國,“一帶一路”構想都迎來了積極的回應。

   得力東風,應者雲集。“一帶一路”倡議在提出後的一年裏,不斷得到周邊國家和國際社會的共鳴和支持,迅速轉化為務實合作。絲綢之路的復興已然邁開腳步。(參與記者:王豐豐 陳璐 蔣驄驍 徐曉蕾 王申 劉一楠)

編輯:邢斯馨 責任編輯:張蘭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