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用“互利共贏”理念打造亞太命運共同體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對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第21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李克強總理隨後出席第16次中國—東盟(10+1)領導人會議、第16次東盟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和第八屆東亞峰會,並對文萊、泰國、越南進行正式訪問。
中國外交一直將實現周邊的和平、穩定與繁榮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中國新一屆領導集體這次重大外交行動,碩果纍纍,最重要的是傳遞了中國將堅定不移以“互利共贏”理念開創周邊外交新局面、把中國的發展寓于亞太的共同發展與繁榮、打造亞太命運共同體的戰略思路。
當前,世界經濟復蘇緩慢,各種區域自由貿易安排談判交錯,國際貿易規則主導權之爭加劇,亞太政治、安全、經濟形勢中不確定因素增多。在這一大背景下,中國努力構建橫跨太平洋兩岸、惠及亞太各方的區域合作框架,深化區域一體化進程,推動在太平洋兩岸構建更緊密的全球夥伴合作關係,將為亞太地區繼續發揮全球經濟增長引擎作用,為妥善處理、管控爭端,併為處在十字路口、面臨碎片化風險的全球貿易體系改革指引方向。這一戰略思路將中國的利益與亞太各國的利益緊緊的結合在一起,受到普遍好評,對中國營造更為良好、穩定的周邊環境有著重要和深遠的影響。
構建亞太命運共同體“路線圖”
在經濟全球化、區域一體化加速發展的世界大潮中,亞太作為世界經濟增長主要貢獻者,承載著推動全球經濟穩定復蘇和進一步發展的重要使命。
21世紀是亞太的世紀。亞太地區在世界政治、經濟版圖中的地位持續上升。目前,推進亞太地區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但不久前受美聯儲將在年底退出量化寬鬆政策預期等因素的影響,部分亞太國家尤其是新興市場國家出現金融市場波動加劇、經濟增速放緩等風險,表明該區域國家需繼續深化合作、加強協調,推動産業鏈和價值鏈的進一步融合,提高共同抵禦經濟和金融風險的能力。
在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21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時,習近平主席提出亞太地區要共同發展、開放發展、創新發展、聯動發展。這既精闢概括了亞太經濟一體化的原則和目標,亦勾勒出構建亞太命運共同體的路線圖。
以中國和東盟為例,從2002年到2012年,雙邊貿易額年均增長23.6%,目前已達到4000億美元。相互投資累計超過1000億美元,增長3.4倍。2012年中國與東盟人員往來達1500萬人次,是10年前的4倍。
中國和東盟的“黃金十年”得益於雙方互補性貨物貿易的快速發展。在此基礎上,中國正積極推進與東盟在基礎設施、金融合作這兩條供應鏈上的互聯互通,包括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從而以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為標誌打造下一個“鑽石十年”。
將亞洲國家的投資引向基礎設施建設,既有利於盤活東亞地區大量的過剩儲蓄和外匯儲備,將其轉化為有效投資,又有利於拉動經濟增長,進一步提速區域各經濟體在公路、鐵路、航運、油氣管道等方面的互聯互通,還可在地緣政治、安全上將各方更加緊密地聯絡在一起。
值得注意的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建立將推動中國與周邊國家在金融領域的合作,而深化金融合作正是目前推動亞太經濟一體化的重要契機和重點領域。此前,受內外因素的影響,印尼等一些東盟國家剛剛經歷了資本流動逆轉、金融市場波動加劇的恐慌。在東盟與中國經濟週期相關性逐漸提升,而與發達國家卻明顯錯位的經濟新特徵日趨明顯的情況下,中國和東盟加強金融合作,擴大雙邊本幣互換和結算規模勢在必行。金融將與生産和貿易一起構成“互利共贏”推進雙方經濟持續發展的兩個輪子。
構建亞太命運共同體是共同歷史使命
實現互聯互通的前提是亞太各經濟體繼續採取開放包容的政策。目前,中國和東盟正在進一步降低關稅,削減非關稅措施,積極開展新一批服務貿易承諾談判,從準入條件、人員往來等方面推動投資領域的實質性開放,提升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前景看好。
同時,如何處理現有和正在談判的自貿區安排之間的關係、如何看待亞太的戰略安全環境十分重要。東盟不少成員既參加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TPP)談判,也參加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談判,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等國同樣擁有“雙重身份”。地區內一些國家在海洋權益和島礁領土主權爭議等方面還有分歧,需要妥善處理。
不包括中國的TPP和不包括美國的RCEP在亞洲將如何相處?這既是經濟和自貿區安排問題,也涉及戰略安全和戰略互信。對此,中國領導人強調,要堅持開放、包容、透明的原則,推動兩個機制互聯互通,兩個輪子一起轉,而不是非此即彼的對立起來。同時,中國主張建立安全互信,維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沒有戰亂、聚焦發展應成為地區各國的共識。
中國對地區內存在的海洋權益爭端等問題一直主張通過雙邊和平談判的方式來解決。對暫時解決不了的爭議和問題,可以擱置爭議,先在可以合作的領域進行合作和共同開發。在找到解決問題辦法之前,各方保持克制,不做可能製造或激化矛盾的事情。目前每年有10多萬艘各國船隻安全、自由地在南海通行,中國和東盟國家已有共識,將保證這些船隻的航行自由與安全。簡而言之,沒有和平穩定的戰略環境,經濟發展和合作就無從談起。亞太經合組織、東亞峰會、東盟加中、日、韓等合作機制大多數成員對此正在形成共識。
這充分顯示中國對任何有利於亞太和平與區域融合的機制安排都持開放態度,表明中國的亞太戰略是為了實現區域各國的和平發展和互利共贏。中國在亞太沒有私利,也沒有自己的“小算盤”。因為中國明白,中國和亞太是密不可分的,是命運共同體,沒有誰輸誰贏,只能互利共贏。因此,中國強調有關安排應有利於建立合作而非對立的關係,倡導開放而非封閉的理念,尋求共贏而非零和的結果,實現一體化而非碎片化的目標。要相互借鑒、相互促進,形成彼此融合、互為補充的良性循環局面。無論是推動互聯互通還是強調開放包容透明,無論是討論安全問題還是經濟交往,中國的出發點始終都是實現和平發展與互利共贏。
即將在亞洲舉行的世界貿易組織第九屆部長級會議,將對多哈回合談判命運、多邊貿易體制前途産生重要影響。在區域貿易安排呈現並進格局,規則標準各異、路徑選擇不同的情況下,中國對亞太經濟一體化的設想和基本理念,還將為推動區域貿易協定既有利於參與方,又體現對多邊貿易體系和規則的支持,避免全球貿易治理體系碎片化提供充滿東方智慧的思路。
中國的亞太戰略是和平發展、互利共贏的戰略。亞太在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領域的合作正在深入展開,希望亞太各國著眼長遠,胸懷全局,凝聚共識,努力推進亞太命運共同體建設。這是我們的共同歷史使命。
目前,中國是亞太許多經濟體的最大貿易夥伴、最大出口市場、主要投資來源地。2012年,中國對亞洲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經超過50%。截至2012年底,中國已經同20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12個自由貿易協定,正在談判的有6個,其中大多數自由貿易夥伴是亞太經合組織成員。今後5年,中國進口商品將超過10萬億美元,對外投資將超過5000億美元,出境旅遊將超過4億人次。這些數字進一步表明,隨著中國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和投資需求擴大,隨著亞太命運共同體建設的推進,中國將為亞太一體化作出更大的貢獻。 (作者為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副主任)
★ 結語
努力拓展國際利益格局的“增量”,而非爭奪“存量”,這種具有充分“安全感”的態度一再表明,中國始終堅持一種不同於衝突性崛起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