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媒體解讀:中國為何提出建設創新型國家目標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2月13日 10:23 來源:中新網
    專題:王樂義:科技興農 勇於創新

  中新網2月13日電 今天出版的《解放軍報》刊載文章稱,建設創新型國家,是中國共産黨在綜合分析國內和國際發展形勢的基礎上提出的重大指導方針,是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轉入科學發展軌道的正確選擇。

  其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使中國的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科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國家安全的能力顯著增強,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研究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取得一批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響的科學技術成果,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文章説,有沒有創新能力,能不能進行創新,是當今世界範圍內經濟和科技競爭的決定性因素。歷史上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突破,無一不是創新的結果。建國5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科技創新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科技人力資源總量達3200萬人,研發人員總數達105萬人,分別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建立了比較完整的學科體系;生物、納米、航天、CPU芯片和計算機操作系統等重要領域的研發能力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這些成就,為中國建設創新型國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文章同時指出,但也要清醒地看到,中國在建設創新型國家這一重大戰略過程中,還將面臨諸多挑戰:科技投入佔GDP1.5%的目標至今沒有實現,科技投入增長滯後於科技發展需要;與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5%左右的對外技術依存度相比,中國對外技術依存度高達50%;許多自主創新技術和産品由於缺乏政策環境支持,“叫好不叫座”,出現“國外的再貴也要買,國産的再好也不用”的非正常現象;人才總體規模很大,但高層次人才十分短缺;功利化、工具化的科技觀仍有不小的市場;企業難以掌握核心技術,重引進、輕消化吸收再創新的問題一直未能有效解決等。如果這些困難和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就可能成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制約因素。

  文章認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必然要求。加快科學技術發展,增強中國的國際競爭力,關鍵在於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藍圖,關鍵在於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要解決重要資源人均佔有量嚴重不足、生態環境十分脆弱等問題,關鍵還在於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文章説,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大國,在一些戰略性、基礎性的重大科技項目上,必須依靠自己,必須擁有自主創新的能力。這也是中國現代化建設宏偉目標的題中應有之義,是維護國家安全、增強國家軟實力的迫切需要。廣義地説,這是一個大國對人類兩個文明建設作出歷史性貢獻的必然要求。

  文章稱,實踐證明,在一定條件下一些科學技術可以引進,但自主創新能力卻不可能通過引進獲得。尤其在涉及經濟安全和國防安全領域,真正的核心技術、關鍵技術是根本買不來的。如果我們不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就不能掌握核心技術,就很難在世界競爭格局中把握先機,甚至可能喪失維護國家安全的戰略主動權。要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指導方針,努力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要堅持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擺在突出位置,大幅度提高國家競爭力;要營造自主創新的良好氛圍,充分發揮創新型人才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朱廷春)

責編:王麗華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