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對話·數字經濟⑥|于清明:推進藥械流通領域數字化轉型
面孔 央視網 發佈時間:2022年03月10日 18:17

央視網消息(記者 朱春燕 潘聰 彭俊 田宏):2022年年初,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明確“十四五”時期,我國數字經濟轉向深化應用、規範發展、普惠共享的新階段。


如何理解數字經濟?數字經濟的發展將會帶來怎樣的機遇和挑戰?如何讓數字經濟更好地為我們的美好生活服務?


2022年全國兩會召開之際,央視網特別策劃《對話·數字經濟》系列報道,與代表、委員對話,請他們從不同角度,談談對數字經濟發展的解讀和分析。



醫藥行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高投入、高産出、高風險、高技術密集等特點。全國人大代表、國藥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于清明表示,與其他行業相比,醫藥行業數字化轉型相對複雜、進程相對較慢,同時這也意味著發展空間巨大。


隨著新冠疫苗接種的普及,國藥集團成為家喻戶曉的醫藥品牌。于清明表示,作為國藥集團核心企業,國藥控股通過自主研發的疫苗“全溯”系統,實現了疫苗供應鏈和質量追溯雙閉環管理,全力保護“針尖上的安全”。


于清明表示,新冠疫情的發生給醫藥行業供應鏈安全和數字化轉型帶來深刻思考,國藥控股著力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打造“線上+線下”立體零售服務體系,“互聯網+慢病管理”新模式等,未來還將繼續創新數字化體驗的醫藥供應鏈服務,賦能醫藥行業和醫療領域的高質量發展。


央視網記者:在數字化進程中,國藥控股還會以哪些方式為老百姓的健康保駕護航?


于清明:醫藥行業事關民生福祉。目前,國藥控股在全國各地擁有1萬多家零售藥房。為滿足人民群眾多渠道、多場景購藥,線上線下無縫切換的新需求,我們持續推動零售業務信息化、數字化轉型,打造“線上+線下”立體零售服務體系,設立24小時自動售藥站等新業態。


同時,聯合醫療機構打造“互聯網+慢病管理”新模式,加速佈局慢病、特病專業化藥房,為藥品零售業中長期穩發展夯實了基礎。


在醫療器械行業,2021年我們成功上線了醫療器械B2B電商平臺“多采商城”,截至去年11月累計訂單超過24億元。


我們還與國家藥監局信息中心合作,成功上線 UDI服務公益平臺,幫助醫療機構解決醫院編碼與UDI對碼的難題,協助醫院導入國際通行的醫療器械“唯一身份證”UDI,已有超過280家醫療機構註冊。


還採用自主研發FLI+SPD綜合服務方案,助力廣大醫共體、醫聯體和基層醫療機構開展藥品和耗材精益化管理,幫助醫院管理提質增效。


我們自主研發的疫苗“全溯”系統,採用互聯網技術、物聯網技術、自動化技術,覆蓋疫苗供應鏈、疫苗物流作業、全程冷鏈監控、全程追溯服務等疫苗業務場景,實現疫苗供應鏈和追溯雙閉環,全力保護“針尖上的安全”,為居民疫情防控提供了國藥控股方案。


央視網記者:您提到為醫療器械編碼,建立其“唯一身份證”UDI,這對藥械行業將會帶來什麼影響?


于清明:醫療器械的質量追溯體系,從生産、分銷、配送到醫院,再到使用在患者身上,是一個全閉環的管理鏈條。尤其是對於一些需要冷鏈運輸的試劑,溫度一旦超出一定範圍,就可能變質、失效,所以要求我們對其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的閉環式追溯,保證醫療器械的質量。UDI是醫療器械産品全生命週期的唯一身份標識,就像我們每個人的“身份證”。在醫療器械産品全生命週期採用全球統一、標準的UDI,會大大提高産品質量管理的透明度和效率,提高醫療質量,保障患者安全。


央視網記者:醫藥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有哪些難點?


于清明:醫藥行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高投入、高産出、高風險、高技術密集等特點。與其他行業相比,醫藥行業數字化轉型相對複雜、進程相對較慢,同時這也意味著發展空間巨大。


當前,醫藥供應鏈服務領域暴露出集中度不高、運營效率較低、企業間互聯互通不足等問題。藥品、醫療器械監管鏈條上存在追溯與監管缺乏統一調度與管控的問題。


隨著兩票制、集採等政策的推進,以及信息技術、大數據的發展,藥品醫療器械整個供應鏈服務領域需要滿足“安全、及時、準確、透明、協同、高效”等諸多新要求。醫藥流通網絡需要向扁平化、多倉一體化、智慧化發展。這也符合我國建立現代化物流體系的新要求。


未來,精準滿足客戶需求,持續規範化的操作流程,實時準確的市場追蹤,透明完整的質量追溯,定制個性化的健康服務,並且能夠提供極致的數字化體驗的醫藥供應鏈服務,將極大賦能醫藥行業和醫療領域的高質量發展。


對話·數字經濟①|周鴻祎:網絡安全升級為數字安全

對話·數字經濟②|馬一德:發展數字經濟要加強知識産權保護

對話·數字經濟③|賀盛瑜:探索農村電商與物流協同發展模式

對話·數字經濟④|潘魯生:數字化為傳統文化打開新時空

對話·數字經濟⑤|董明珠:企業數字化轉型關鍵在人才

對話·數字經濟⑥|于清明:推進藥械流通領域數字化轉型

編輯:朱春燕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