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全國政協委員吳浩談全科醫學冷與難
面孔 央視網 發佈時間:2022年03月06日 17:03

央視網消息:“我國的社區疫情防控是最具有中國特色的疫情防控關鍵之舉。”3月4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首場“委員通道”上,全國政協委員吳浩就疫情防控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身為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工作組的專家,同時作為社區戰“疫”一線親歷者,他認為,我國“動態清零”政策是最有效的、最負責任的,未來疫情防控力爭做到科學精準。

其實,與前些年參加全國兩會相比,吳浩委員還有一個身份的變化,由北京市豐台區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成為首都醫科大學全科醫學與繼續教育學院院長。全科醫學發展和基層社區醫務工作一直以來是他關注的方向。

早在2018年的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委員通道”上,吳浩就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全科醫生是居民的健康顧問,社區醫務人員的春天就是健康的春天。

“全科醫學是新興交叉學科、冷門學科。”吳浩委員在今年全國兩會上的提案就是建議相關部門儘快新增全科醫學專業作為國家重點學科,積極培養“強基層”急需的防治結合型全科醫學人才,促進生物醫學與人文醫學融合等。

全科醫學的發展其實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目前,我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優化城鄉養老服務供給。各地加大社區養老等配套設施建設力度,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但老年共病患者越來越多,不可能全到老年病醫院或專科去看。另外,隨著國家要求逐步提高心腦血管病、癌症等疾病防治服務保障水平,需要全科醫生適時提供健康生活方式的諮詢引導。有些人一身是病但該優先治哪個,更多需要全科醫生去判斷。

堅持預防為主,深入推進健康中國行動,全科醫生責任重大。對於全科醫學面臨的痛點難點,吳浩也作了個比喻,他常形容看病、預防是兩個概念,雪中送炭的人容易被記住,所以發展專科、蓋大醫院成效很明顯。但發展全科醫學是由一個個小基石鋪墊,必須匯集起來方成海洋。因此,這個過程是比較漫長的,需要一代一代人去付出,讓一張藍圖繪到底,需要沉澱,需要時間。

“全科醫生的職業社會地位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吳浩拿自己舉例説,因已在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十年,組織程序輪崗回到大學教書,2021年吳浩的身份發生轉變,原來他是北京市豐台區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現在擔任首都醫科大學全科醫學與繼續教育學院院長。其實,他原先也在大學做教授,當年在方莊時,許多人聽説一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能身兼大學教授、博導,覺得很新奇。

“我們需要更多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全科醫生具有高素質,提供高品質高質量的健康照料服務。”吳浩認為,有了職業地位榮譽,會吸引更多優秀的人去做,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得到更好的高質量的健康服務,推動分級診療和優化就醫秩序才會容易實現。

我們希望的無疾而終,不是躺在病房裏走向人生終點,而是希望能夠在家裏,安靜地走完一生,這種安靜是無痛苦的。“真正的壽終正寢,這是我們全科醫生應該做的事。”吳浩委員説。

談及未來醫療支付,吳浩委員描述了一個科學幻想的世界。他仿佛成為一位造夢大師,一位集大成者,讓這些設想變得真實,更容易被實現。雖然這些元素、方法可能並不新鮮,但組合起來卻恰到好處。在他展現的未來家庭醫生行醫場景中,因為電子醫保卡已普及,醫務人員上門提供健康照料時,帶上掃碼器或用手機智慧掃碼就可實現。

關於基藥,吳浩委員認為,除了藥品質量要好、性價比優,還要讓其更加普及、使用便利。因為有些小型醫療機構——例如,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服務站——地方有限,全部配齊基藥不太現實,而且由於使用量小,藥品也可能更易失效過期。

吳浩委員提供了一個未來看病開藥取藥的場景。由醫生開具藥單,在醫保平臺生成一碼通,發購藥需求,藥品由患者周邊的眾多藥店聯網配齊,或通過搶單匹配,可到店自取或送藥上門。

“零差率以後,醫院藥房確實是醫院成本的負擔。”吳浩委員認為,很多醫院的優秀藥師人員,雖在發藥時可監管醫生是否合理用藥,但大量工作可能像勞動力一樣在遞藥發藥。如果將藥店開放,拿藥在藥店,同時有藥師在監管,可能會更好些。

這樣利益能完全區分開,因為只有醫保平臺知道藥是哪位醫生開的,而藥店和藥廠並不知道,這樣也更有利於切斷灰色利益鏈條,用互聯網思維真正解決並實現醫藥分家。某種程度看,其實也能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強醫保基金監管。

編輯:劉亮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