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中國經濟耀眼答卷的“密鑰”

央視新聞客戶端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2020年12月19日 11:32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三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就,科技創新取得重大進展,改革開放實現重要突破,民生得到有力保障……”

極不平凡之年,世紀疫情與百年變局交織。穿越驚濤駭浪,中國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可以載入史冊的答卷。中國經濟為何能展現強大韌性?中國經濟耀眼答卷的“密鑰”是什麼?

△2020年12月16日至18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

今年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奇跡背後的不竭動力。

滄海橫流顯砥柱,萬山磅薄看主峰。每到重大歷史關頭,黨中央的判斷力、決策力、行動力總能起到決定性作用。

“永遠做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主心骨!”習近平總書記話語鏗鏘。

面對嚴峻複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攬全局、果斷決策,以非常之舉應對非常之事,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卓越的領導能力,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2020年4月8日零時起,武漢市正式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有序恢復對外交通。

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武漢“封城”,八方馳援,全國上下打響了一場氣壯山河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落實分區分級精準復工復産,出臺一系列紓困惠企政策,以更大的決心、更強的力度推進脫貧攻堅,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為防止經濟停擺、社會失序等難以預測的風險,確保“十三五”順利收官,完成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中國共産黨領導全國人民既以舉國之力對抗肆虐疫情,又千方百計防止來之不易的建設成果付之東流。

“六合同風,九州共貫”。黨中央權威是危難時刻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迎難而上的根本依靠。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大底氣”。在習近平心中,人民重若千鈞。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價。”面對洶洶來襲的新冠肺炎疫情,習近平總書記一開始就鮮明指出,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親自指揮、親自部署下,全國範圍內,最優秀的醫生、最先進的設備、最急需的資源迅速集結,全力以赴投入疫病救治,救治費用全部由國家承擔。

疫情汛情疊加,一場又一場大考。在全國防汛救災形勢最吃緊的時候,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研究部署,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各地區和有關部門要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災工作”,“盡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

△2020年7月8日,在浙江省建德市近江花園小區,武警浙江省總隊機動支隊官兵用橡皮艇轉移被困群眾。

基層的群眾生活怎麼樣?在北京,偶遇出門買菜的社區群眾,習近平駐足與大家親切交流,詢問菜價、溫馨提醒“非常時期就不握手了”。在湖北,習近平總書記叮囑,“武漢人喜歡吃活魚,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多組織供應。”在浙江,習近平強調要“讓公園成為人民群眾共享的綠色空間”。在陜西,總書記同鄉親們圍坐在一起拉家常,強調“樂業才能安居”……

在“六穩”基礎上,“六保”政策迅速出臺,紓困惠企舉措保住市場主體,優先穩就業保民生,守住“米袋子”、守好“菜籃子”,暢通外貿産業鏈、供應鏈……

“只要我們黨始終為人民執政、依靠人民執政,就能無往而不勝。”習近平總書記話語堅定。

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具有非凡的組織動員能力、統籌協調能力、貫徹執行能力,能夠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辦難事、辦急事的獨特優勢。

“經過8年持續奮鬥,我們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

△2020年11月20日,在雲南省西疇縣山豆根規範化種植基地,一名務工人員在裝運山豆根幼苗。目前,該縣種植三七、重樓、山豆根等中藥材8.2萬餘畝,中草藥産業成為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産業,帶動當地群眾脫貧增收致富。

十幾天前,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突出位置,充分發揮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採取了許多具有原創性、獨特性的重大舉措,組織實施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的脫貧攻堅戰。

脫貧攻堅遭遇疫情考驗,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帶領下,全國人民團結奮戰,一個個硬骨頭被啃下來,一家家貧困戶走出絕對貧困境地,群眾臉上洋溢著真誠淳樸的笑容。

7月16日,“轉正”二字在網上刷屏。二季度中國經濟增速大幅提升10個百分點,同比增長3.2%。10月19日,我國宣佈前三季度經濟增速轉正。中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成績來之不易,這離不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高瞻遠矚、運籌帷幄、科學決策。

武漢考察返京不久,3月29日至4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就來到浙江考察調研,釋放出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加快恢復生産生活秩序、推動復工復産的鮮明信號。此後,陜西之行、山西之行等,習近平總書記叮囑要下好先手棋,不斷推動開創發展新局面。

△2020年9月9日,黑龍江省綏芬河火車站北場裝滿物資的貨運車廂

為即將到來的“十四五”時期開好局、起好步,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主持召開多場座談會,邀請多個領域的專家學者、基層代表、黨外人士等圍繞“十四五”規劃深入研究,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危和機總是同生並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不僅是中國自身發展需要,而且將更好造福各國人民。

疫情衝擊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為自身發展謀求先機,也為全球經濟復蘇創造機遇。

創新,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詞。在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解決“卡脖子”問題被重點提及。

“現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面對全球市場萎縮的外部環境與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加速演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最重要的是必須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

辦好自己的事,需要增強創新底氣。

△2020年7月26日,中國自主研製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在山東青島團島海域成功實現海上首飛。

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擺在各項規劃任務的首位,進行專章部署。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明確提出,要統籌推進補齊短板和鍛造長板,針對産業薄弱環節,實施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儘快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在産業優勢領域精耕細作,搞出更多獨門絕技。

科學技術越來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力量,創新驅動是大勢所趨。

中國答卷,人民滿意,世界矚目,載入史冊。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即將到來的“十四五”開局之年,中國定能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在波濤洶湧的世界經濟大潮中,駕馭好我國經濟這艘大船。

監製丨王姍姍 張鷗

製片人丨興來 吳璇

主編丨寧黎黎

編輯丨張亞楠

視覺丨江雨航

資料丨楊彩雲

編輯:陳璐1 責任編輯: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