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方便老人就醫 線上線下助力

公益城市 來源:人民網 2021年01月27日 10:44 A-A+

  “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健全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和設施。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快速發展,智慧化服務已廣泛應用於就醫、出行等社會各個領域。然而,部分老年人在運用智慧技術方面存在一定困難。前不久,國辦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慧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提出:持續推動充分兼顧老年人需要的智慧社會建設,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慧化服務創新並行。即日起,本版推出“幫助老年人融入智慧社會”策劃,敬請關注。

  安排窗口引導員

  老人掛號不犯難

  一大早,家住湖南長沙市開福區培元橋社區的唐瑞林,趕到長沙市第一醫院,打算辦個預約號,過幾天到醫院復查心血管健康情況。

  醫院門口正在排隊的人,一個個掏出智慧手機,打開居民健康卡的二維碼,對著機器掃一下,才獲准進入。

  “學了很多次,就是記不住。”唐瑞林已經76歲,這個操作對她而言並不容易。正當她有些犯難時,導診的護士讓她換用身份證。隨著“嘀——”的一聲,她的信息已錄入,順利獲准進入大廳。

  為了防控疫情,同時便於醫院後臺對就診信息進行全流程管理,患者還需要到自助機上打印一張集成了個人健康信息、出行信息和基本身份信息的二維碼——這對唐瑞林來説又是一道坎。在志願者的帶領下,她一步步完成操作,前後加起來不到1分鐘。接著,在老年人服務專窗,唐瑞林預約上了日常為自己問診的醫生,看病日期就在兩天后。

  “到醫院就診的患者中,六成左右是60歲以上的老人。”門診辦公室值班護士沈曙文告訴記者,因為這個原因,長沙市第一醫院有一系列措施來針對性地服務老年人,“比如就掛號來説,我們的做法是,單數日的號源分配給線下,雙數日的號源分配給線上。”在號源各佔一半的情況下,可基本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除了掛號,醫院對其餘的就醫流程也進行了優化。“每天的就醫號源有一千六七百個,年輕人陪同或者自己能完成電子化操作的老年人,初步估算在60%以上。”沈曙文説,“對於剩下這部分人的需求,醫院保留了4個專窗來滿足。”

  記者看到,一個窗口最高峰的時候排隊也不過七八個人,時間並不長。為了讓服務更貼心,門診大廳裏,日常配備了4名護士,以及至少8名志願者做引導工作。“我們的志願者,有處於休息期間的黨員幹部、非值班護士,還有到醫院見習的大專院校學生。”沈曙文説,“他們對醫院的各個流程都比較熟悉,可以提供很詳盡的指導。”根據就醫流程,志願者們還對工作進行了優化。比如上午8點半到10點,掛號的人多,那麼1樓門診大廳預留的志願者就多;10點以後,隨著患者慢慢進入各科室診室,志願者力量又會向各樓層的診室傾斜。

  “長沙市在推進智慧醫療的過程中,各個醫院的傳統服務方式均得到保留,確保老年人群在智慧化時代能夠順利就醫。”長沙市衛健委規劃發展與信息化處處長廖浩然説。

  綠色通道來助力

  老人看病更便利

  上午8點半,77歲的吳大爺早早來到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看到年輕人都在門口掃碼,吳大爺犯了難:自己上了年紀視力不好、手機屏幕看不清,又不會打字,年輕人可以輕鬆亮碼通行,可自己卻搞不定。工作人員看見了,主動上前引導他到另一條通道:“老先生,不用在那邊排隊,這邊直接刷身份證就能進!”

  刷過身份證識別讀卡器,測完體溫,戴著口罩的吳大爺進入院區就花了幾秒鐘,直奔三樓科室排隊。分診臺護士再次為吳大爺測溫,詢問是否有綠碼。得知吳大爺是刷身份證直接進入的,趁著吳大爺候診的時間,護士一一問過吳大爺近期行程,很快幫吳大爺完成了健康申報。

  “女兒之前幫我在網上預約了醫生。其實還是線上方便,但我年紀大了手機確實用不好。”吳大爺介紹,之前女兒為自己做了線上的“親屬卡綁定”服務,不用跑到醫院就提前完成了掛號。“針對60歲以上的老人,系統會對掛號費進行自動減免。80周歲以上的老人等群體憑相關證件,還能享受導醫全程陪診服務,對於行動不便的還可以用輪椅、平車轉運。”門診科工作人員劉超説,方便老人就醫,需要線上、線下一起發力。

  聽到廣播中喊到自己名字,吳大爺進入診室。看完病,吳大爺在診室就完成了刷卡繳費,相關用藥數據很快就同步傳給了藥房。“原先取藥前還得去人工窗口排隊繳費,現在直接在診室裏刷卡繳費。年紀大了腿腳不方便,少走一點兒,摔倒的風險就小一點兒咯!”為了簡化老人就醫流程,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不僅開通了診室繳費功能,還提供診間預約服務。如果是患有慢性疾病、需要定期復查的老年人,在看病時就可以跟醫生預約下次看病時間,避免了下次就診“無號可挂”。

  劉超介紹,醫院近年來在進行智慧化提升的過程中,一直為老人保留著“綠色通道”。在醫院設置的159台自助機旁,志願者會幫助老人完成辦就醫卡、預存充值、打印報告、辦住院手續等一系列操作。一方面,機器替人,變相增加了辦事窗口,人工窗口基本上就都留給了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另一方面,現金、銀行卡、微信、支付寶等各種途徑都能方便充值,大多數老人都能在志願者幫助下使用線上服務。“幫老人適應智慧技術,也是推進智慧醫院建設必須破解的難題。”劉超説。

  家庭醫生進家門

  足不出戶可就醫

  清晨,屋外寒風襲人,屋內暖烘烘。重慶市南岸區南坪街道正街社區78歲老人徐昌余剛剛睡醒,敲門聲傳來,他知道,準是家庭簽約醫生石春花。

  “徐爺爺,您傷口恢復得怎麼樣啊,血糖控制得如何?”一見面,石春花就噓寒問暖,打開隨身攜帶的“家庭醫生入戶探視包”,為老人測血壓和血糖,仔細了解老人近日身體、用藥和飲食情況。臨走前,石春花耐心叮囑老人,“您要多吃雜糧和蔬菜,有事隨時打我手機,我24小時開機。”

  石春花是重慶市南岸區南坪街道社區衛生服務“石春花家醫團隊”領隊,也是徐昌余老人的家庭簽約醫生。“石醫生好得很,經常來看我。上個月我才做了手術,他為了讓我少走路,每週主動上門為我換藥,就跟我的親人一樣親!”徐昌余感動地説。

  和徐昌余老人一樣,越來越多的老年人享受到了家庭簽約醫生服務帶來的實惠。近年來,南岸區積極做好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工作,引導轄區內65歲以上的老年人簽約家庭醫生。截至目前,全區65歲以上老年人中,享受家庭簽約醫生服務者達7.7萬多人。

  家庭簽約醫生能提供什麼服務?打個電話就能得到指導建議;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團隊全程制定健康管理方案;病情較重,需要轉院,可以提前預約優先轉診。團隊成員們還經常走家串戶,到行動不便的簽約老年人家中,進行護理和用藥指導,結合身體狀況給予健康指導意見,切實解決了他們看病就醫不方便等問題。同時,針對轄區老年人健康特點,有針對性地制定個性化有償簽約服務,提供疾病預防、檢查及治療為一體的綜合性服務,關愛老年人身心健康。此外,區裏還通過家庭簽約醫生組織老年人免費開展體檢,包括B超、心電圖、血常規等項目,併為其建立健康檔案,經常開展隨訪。

  為更好服務老年人,南岸區著力推進信息化建設,以“家醫”手機客戶端為基礎,進一步完善功能和模塊,實現電子健康檔案向簽約對象開放,落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費政策,新增家庭醫生團隊服務統計查詢功能,將履約服務落實到人,使之更智慧、更方便。

編輯:謝寧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