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昔日礦山披新綠 離鄉農戶復歸來

公益資訊 來源:新華網 2021年01月04日 09:49 A-A+

  看著眼前大片在煤礦復墾區栽種的沙棘樹,雖是寒冬,但高文祥的心中依舊火熱。

  高文祥是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東勝區銅川鎮潮腦梁村村民,“十年九旱”的自然環境,加上村旁露天煤礦開採帶來的環境污染,讓種地為生的高文祥困頓不已。“開礦採煤曾讓這裡一片灰黃,到處坑坑洼洼,種地也沒收成,2007年全家的收入還不足3000元。”提及過去,高文祥仍記憶猶新。

  2007年,潮腦梁村啟動礦山回填修復工作,山坡逐漸栽種了松樹、杏樹,高文祥和其他村民也被整體搬遷到東勝區城區居住。

  在城裏生活的這些年,村民們居住環境得到改善,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和醫療,高文祥每年靠打工能掙6萬元,日子好了不少。“雖然進城住了樓房,但莊戶人還是掛念著農村的土地。”高文祥説。

  2019年年初,潮腦梁村引入內蒙古淳點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成立內蒙古淳點娜源沙棘生物科技專業合作社,在回填礦區建設30萬畝的大果沙棘生態經濟林種植基地,通過“黨支部+龍頭企業+農戶”的發展模式,吸引農戶回鄉種植沙棘。

  聽説回村種沙棘能掙錢,高文祥心裏樂開了花。“城裏打工總有漂泊的感覺。”靦腆的高文祥笑著説,“回家幹活心裏舒服,哪怕掙錢少咱也不怕。”

  “沙棘結果前,村民在果園管護沙棘樹、澆水都屬於做工,每天工資150元左右。”潮腦梁村黨支部書記楊二寬説,“等沙棘果成熟後,村民還能靠採摘沙棘果來掙錢,摘果越多,工錢也就越多。”

  就這樣,回鄉打工的消息一傳十、十傳百,越來越多的搬遷戶回到潮腦梁村,在沙棘種植基地當起果農。“窯子溝社是潮腦梁村距離礦區最近的社,現在全社有60戶村民參與到沙棘種植當中,平均每戶每年增收3萬元。”楊二寬説。

  截至目前,鄂爾多斯市完成露天煤礦復墾近27萬畝,在改善礦區生態環境的同時有效助力鄉村經濟發展。

  內蒙古淳點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畢書傑表示,在煤礦復墾區種植沙棘對礦山修復效果明顯。“我們通過電商平臺銷售沙棘製品,銷路越來越寬,百姓掙的錢也越來越多。”畢書傑説。

  “今年再多種些沙棘樹。”新年伊始,看著沙棘園中的棵棵沙棘樹,高文祥心中滿是期待。(記者貝赫、朱文哲)

編輯:張迪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