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二維碼關注最美孝心少年
14年前,在河北省秦皇島市青龍縣龍王廟鄉一個三口之家,迎來了期盼很多年的新生兒——龔義鑫。媽媽、爸爸中年得子自然寶貝的不得了,奶奶更是整天笑得合不攏嘴,小義鑫“小皇帝”般的生活可想而知。可是,老天卻從他3歲起,一而再再而三的跟他開起了玩笑。
他並沒有因為父母的殘疾而感到自卑,反而比同齡人更堅強。
他是媽媽的眼睛
3歲那年,媽媽也不知道突然得了什麼病,雙眼突然失明。爸爸帶著媽媽四處求醫問藥無果,家裏僅有的積蓄花光,債臺高築。
和其他孩子不同,他從小就學會做各种家務。媽媽做飯不方便,爸爸不在時,他就給媽媽搬來小板凳,讓媽媽當指揮員,他在廚房“手忙腳亂”,燒菜煮飯夠不著怎麼辦?沒關係,搬來一張小板凳,站在鍋臺上面燒就行了。媽媽洗衣不方便,只要他在家,絕對會找出所有的臟衣服,洗的乾乾淨淨。媽媽走路不方便,家裏需要買衣服時,他就會成為媽媽的眼睛,把媽媽的手搭在自己的肩膀,一路小心翼翼地來到目的地。幫媽媽梳梳頭也是他長干而且樂此不疲的事兒。“4歲開始,他就已經學會照顧我的生活起居。”一提起兒子,龔義鑫媽媽的臉上就會露出欣慰的笑容。樂觀的他,還不時開導媽媽:“我就是您的雙眼。您想看電視,我講給您聽;您要看病,我扶著您去。”
他當爸爸的雙腿
5歲那年,爸爸為了養家糊口,到建築工地打工,卻不慎從二十幾米高處墜落,命是經過搶救保住了,腿卻終身殘疾,從此連田地裏的農活幹起來都異常吃力。漸漸長大的龔義鑫,試著吃力的扛回一小捆柴、一小袋玉米,到現在的拉回一大車蘋果,用瘦弱的肩膀幫爸爸扛起了生活的重擔。放學到家,他放下書包就會自己“找”活幹,種地、追肥、間苗、拔草,他是樣樣都在行。只要他能跑腿辦的事,絕對不會讓爸爸去。他説:“我不在家的時候,爸爸已經很辛苦了,我能跑能跳、有的是力氣,幹活也耽誤不了學習,沒事的。”沒有豪言壯語,沒有哭天搶地,他樸實的語言道不盡的就是支撐起這個家。
閒下來,他會幫爸爸按摩按摩腿部肌肉,防止局部萎縮;會幫爸爸梳理梳理鄉親的接濟,防止忘了恩情。爸爸常語重心長地對他説:“沒有你,我早就和你媽沒了活下去的勇氣。沒了鄉鄰,你早就沒了在學校讀書的機會。孩子,我們要學會謝謝呀!”這時,他的目光會變得更堅毅。
他是奶奶的保姆
接連的不幸,使得本就多愁善感的奶奶更是難以承受,雖然有小義鑫這個精神支柱,但終歸還是難以承受生活和精神的雙重苦痛。10歲那年,奶奶患上了老年癡呆症。這個家可怎麼辦呀?家庭的劇變使得懂事的他也一度自卑自棄,一心不再上學。好在爸爸媽媽成功的開導了他,學校師生關心著他,政府也向他伸出扶助之手,他又回到了學校,又找回了自信與樂觀。從此,他的生活中,又多了一件事,照顧奶奶的一切:給奶奶喂飯,幫奶奶拿藥,24小時記挂奶奶生活中的瑣事。清醒時,奶奶會摟著他説幸好有他;不清醒時,他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奶奶把好吃的全部留給“他”。他説:“正是因為這份愛,讓我不嫌臟不嫌累的照顧奶奶,只要有我,奶奶就有記憶,我就是奶奶的保姆。”
苦難,讓他堅強的前行;苦難,讓他學會感恩。他知道自己的家人相伴不易,因此更加懂事孝順;他知道鄰里的救濟愛心難報,因此更加與人為善;他知道上學的機會來之不易,因此更加刻苦努力。他從不抱怨生活的不公,反而總説,條件更苦的大有人在,這點不算什麼。只要有捐款活動,他都會獻出自己的愛心。
最後,還是以龔義鑫的話結束事跡的述説吧!他説:“我現在有三重牽掛,牽掛家人的健康幸福、牽掛鄉鄰的富裕合順、牽掛比我還不幸的人的快樂生活。因此,我要考大學,當致富家鄉的新型農民企業家。”就讓我們記住他的孝心,期待他的孝舉,讓他用大愛譜寫大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