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心少年:蔡中銘
相關信息
姓名 蔡中銘
性別
所屬地區 四川省成都市錦官新城小學
簡介 蔡中銘樂觀積極、不知疲累照顧病中外婆的事跡以及熱心公益、注重環保等品德受到鄰居、親戚朋友的廣大讚譽,她所在的錦官新城小學也行動起來,號召全校同學學習她的孝心、無私、善良。


孝心故事


        當家裏的長輩患病以後,一個幾歲的小女孩能夠做什麼?文靜靦腆的蔡中銘用了九年的時間,三千多個日日夜夜,實現了她對外婆的承諾:“外婆,我是您永遠的拐杖”。
        她把心中蘊藏著的感恩之心,細化成為了讓病中的外婆開心和幸福的每一件小事。十二歲的蔡中銘用行動當筆,用孝心作墨,以歲月為紙,書寫了一首給外婆的深情詩篇。
        小小年紀懵懂關懷外婆
        蔡中銘是成都市錦官新城小學六(3)班的學生,現年十二歲。在家裏,她是個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獨立自強,熱愛勞動的好孩子。在學校,她品學兼優,學習刻苦努力,有問題她會及時向老師、同學請教,她的認真刻苦勁是所有同學有目共睹的。她熱愛學習,除了課堂學習之外,她還閱讀了大量的書籍,擴充自己的知識面。她總是如饑似渴的學習,是為了完成她的理想----早日成才,讓爸爸、媽媽、外公、外婆過上幸福的生活。在社會,她是位誠實守信,遵守社會公德,熱心公益活動的好孩子。生活中,她不挑吃穿,不亂花零用錢,沒有過多的物質要求。就是這樣一個文靜靦腆的女孩子,面對困難的時候,她卻變成了一個堅強的小“女漢子”。 蔡中銘有著和藹可親的外公外婆,對自己關懷備至的爸爸媽媽,一家人雖不富裕,但其樂融融。這就是蔡中銘成長的家庭——一個普通、平凡但快樂而幸福的家庭。
        九年前,辛苦操勞了大半輩子的外婆突然患腦溢血倒下了。雖然經過醫院的搶救挽回了生命,但外婆卻留下了腦梗塞和偏癱的後遺症。
        從此,外婆每天要吃一大把藥,要經常上醫院;偏癱導致老人腿腳不靈,走路一瘸一拐;身體虛弱,怕冷怕熱……。外婆的左邊身體經常感到疼痛,左手力量差、左腿只能拖著走。那個時候,蔡中銘年僅三歲。在父母和外公的嘴裏,她不斷聽到“腦溢血”、“腦梗塞”、“血脂”、“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等醫學術語。時間稍長,年幼的蔡中銘知道了這些名詞和外婆的身體密切相關。
        爸爸是一名高速交警,在異地工作長期不能照顧家;媽媽是一名刑警,值班、加班是家常便飯。年近70高齡的外公,擔當起了買菜做飯、照顧外婆和她的責任。不久,不堪重負的外公也累倒了。面對累倒的外公和需要人照料的外婆,媽媽愁容滿面傷心流淚。小小年紀的蔡中銘懂事地摸著外婆的手説:“外婆,外婆,您不要害怕,以後我就是您的拐杖。”
        行動起來攙扶外婆
        從此,蔡中銘擔負起了陪伴和照料外婆的責任。每次外婆要出門散步、曬太陽,她就用稚嫩的小手攙扶著外婆,那小小的身軀依偎在外婆的身邊,就像是一根有力的拐杖。三年前,媽媽為外婆買了輪椅,九歲的她又有了新任務:輪椅如何折疊好放進車裏、從車裏或家裏搬出來後如何翻放、固定好每一個部件,好讓外婆安心乘坐、外婆外出回來後,輪椅需要擦拭乾凈,有些部位還必須用水清洗,這些都是蔡中銘的任務。漸漸地,她練成了“輪椅管家”和“大力水手”。
        每當外婆累了,或者感到不舒服的時候,她就會趕緊把外婆扶著坐在輪椅裏,開心地推著她逛公園、看風景……醫生説,外婆要經常活動關節和肌肉。每天放學回家後,為外婆按摩十分鐘就成了她必須完成的“家庭作業”。她端來小凳子坐在外婆面前,小心地把外婆的左腿放到柔弱的雙腿上,從腳趾開始慢慢向上按摩,一直按摩到外婆的腰部。為了讓外婆舒服,她把醫生講述的按摩要點牢牢記在腦裏;看到電視上的養生節目,她就學習模倣電視上的招式。漸漸地,她的按摩動作從簡單的捶、拍發展到抓、捏、砍、捶、拍、敲,一招一式像模像樣,連媽媽和外公都要甘拜下風。外婆經常瞇著眼睛享受著外孫女的“特殊服務”,欣慰地説:“我的乖孫女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力氣比你媽大,技術比你外公強。”醫生還説,為了防止外婆的肌肉萎縮,必須加強鍛鍊身體。她又把自己培養成了外婆的“私人教練”。每當外婆要鍛鍊身體了,小小“蔡教練”就陪著外婆,一起做醫生教的動作。“蔡教練”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嚴密監控保護著外婆,絕對不能讓外婆摔倒。
        記不起清有多少次放學,鄰居小夥伴找她玩,她總是笑笑説:“我還要幫媽媽外公做家務,必須早早回家。”時間長了,大家都知道,她是一個比大人還忙的“忙孩子”。
        照顧生病住院的外婆
        蔡中銘五年級的時候,一天放學回到家,看見媽媽急匆匆地收拾著桶、盆、拖鞋等東西:“你外婆又住院了……。”因為腦梗塞,外婆住院是家常便飯。可媽媽接下來的話讓她完全驚呆了:“醫院發了病危通知,媽媽今晚要很晚回來。”“病危通知”讓已經明白生老病死的她嚇壞了,眼淚奪眶而出,她哭著説:要是外婆去世了我該怎麼辦?我要到哪去找外婆?她跟著媽媽來到醫院,一直陪到深夜,才聽到了解除病危通知的消息。從那天起,她就每天放學到醫院,在醫院寫作業,打病號飯吃,和媽媽、外公一起給外婆喂飯、擦身子、端屎接尿、翻身……外婆每年要住院至少兩次,每一次蔡中銘都做著同樣的工作,是一名合格的“小護工”。
        日常細微照料外婆
        外婆患腦溢血九年了,後遺症給外婆的生活帶來了極大不便。冬天,被子蓋得太厚重,外婆的手不能翻轉,她會去給外婆捂緊被子、毯子,不讓寒風漏進外婆的被窩;外婆不能低頭彎腰,總是由她給外婆繫鞋帶、撿東西;每當天氣變化,外婆的疼痛就會加劇,這個時候她會記得找出膏藥,細心地給外婆貼在關節部位。只要沒有上學,她總是候在外婆身邊:渴了倒水、餓了盛飯、冷了加衣……每一件小事她都能及時去做。
        患上腦溢血九年的外婆,從這些細微的小事上,貼心體會到年幼的外孫女對自己滿滿的愛,對長輩的孝心和貼心。“有了我的乖孫女,我得了這麼多年的病都沒有遭罪啊!”外婆常常這樣感慨。
        在錦官新城小學,蔡中銘悉心照顧外婆的實際行動已為廣大師生所熟知。學校號召全體同學學習蔡中銘的孝心美德,在一次全校集體朝會時,李俊霞校長向全校師生介紹蔡中銘事跡時,李校長問道:“你覺得這樣照顧外婆辛苦嗎?”蔡中銘回答:“我永遠都不會覺得外婆是累贅,我也不會覺得辛苦。外婆把我從小帶大,現在該我照顧她了……”
        蔡中銘一直清楚家裏的實際困難:外婆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外公年老多病,爸爸在外地,媽媽工作異常繁忙。她在日記中寫到:“我要與那雛鷹一樣,用大自然生存的殘酷歷練心智,以鳳凰涅槃的精神堅定信仰。外婆,我是您永遠的拐杖。”懷揣著一份堅毅,一種感恩;肩負著一份責任、一種擔當,12歲的少年蔡中銘用行動抒寫著一個孩子,真誠至善,真實暖人的樸實故事!
        2015年暑假,爸爸媽媽帶蔡中銘參觀北川老縣城“5.12”地震遺址。面對滿目殘垣斷壁,一行人籠罩在愁雲慘霧中。突然,蔡中銘指著一棟樓房的二樓説:“快看那扇破了的窗戶裏,挂著大人、小孩的衣服,那肯定是幸福美滿的一家,他們在天堂也一定會幸福美滿。”並拉著媽媽的手説:“我們一家人從現在起要更加互相珍惜,快樂地渡過每一天,這樣在災難面前,我們就不會留下任何遺憾了。”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動物尚且如此,何況人類?孝親敬老是我們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品質,也是每一個作晚輩的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十二歲的蔡中銘用九年的時間,讓患病的外婆享受到了“久病床前有孝子”的幸福。在孝敬外婆伺候外婆的過程中,她自己也深切地體會到了孝的含義:那是做人的最本質的品質!讓我們用寸草之心,報答我們的長輩。讓我們學會感恩,與孝心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