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大型活動 > 鄉村醫生聚合頁

“背簍醫生”張學昌

發佈時間: 2013年12月13日 13:3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尋找最美鄉村醫生 |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

張學昌

張學昌

張學昌

張學昌

        張學昌,男,漢族,1957年10月6日生,中專文化,四川省西充縣車龍鄉8村5組人,1978年師承名老中醫李三友,後又經次參加西醫培訓和考核,取得行醫資格證,醫齡35年,現為村衛生站負責人。人稱“背簍醫生”。

        德藝雙馨,妙手回春

        張學昌的家坐落在一片綠樹環繞的半山坡上。木梁青瓦、墻體半磚半泥;遠近山脈層巒疊嶂、山巒起伏;房前屋後皆是坡坎跌宕的泥濘小道,道邊荊棘叢生。


        正屋前堂,一位個子不高、衣著簡樸、面相淳厚、約六十歲上下的男子正背著娃娃在稱撿中藥。簡陋的藥櫃上方好幾幅類似“華佗再世”、“妙手回春,醫術精湛”、“德藝雙馨”的錦旗很快映入眼簾。不難猜出,這人就是被方圓幾十里地的鄉親們親切稱作“背簍醫生”的張學昌。

        早聞鄉親們口口相傳張學昌德藝雙馨,卻怎麼也同這樣一個艱苦、簡陋的環境和這樣一個平凡質樸的老頭聯絡不起來。懷著疑問,走訪梳理一些關於他的事跡後,不由心生感嘆——那些錦旗不愧名副其實、實至名歸!

        1987年臘月的一天晚上,大雪紛飛。淩晨兩點,晏家鄉8村3社敬大芬女士,時年七十多歲,突發急性胃腸炎,家中只有一位雙目失明的老伴,托鄰友前來請張學昌出診。張學昌來不及同家人多説,背起背簍、拄起木棍、打著電筒就出了發。到其家後,發現她腹疼難忍,吐瀉不止,一番迅速而細緻的診斷後,便衝到廚房,心急火燎地為其燒水喂藥,迅速為其緩解了症狀。不知不覺中,時間已過去了五六個鐘,回到家,才發現自己因忘戴帽子雙耳已經凍得烏青。

        晏家鄉8村2社,有位年過七旬的任樹華老人,患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時有並發癥發作,多次暈倒于家中。其子從軍多年未退,家中除一位患有肺心病的老伴外,再無親人。張學昌多年來經常寒來暑往、風霜雨雪、爬坡下坎地往返9公里山路為其診治。除了看病開藥外,還為兩位老人幹打掃衛生、燒水煮飯、洗臉喂藥等雜事。老人們常常對別人笑稱:“張醫生就像親兒子。”

        2011年6月11日淩晨3時左右,電閃雷鳴,大雨傾盆,晏家7村2社七十多歲的肺癌患者張洪林電話求診。張學昌顧不得個人安危,抓起電筒和雨傘、背起背簍就往病人家趕,來不及換下濕透的衣服,便投入了對患者的搶救中。好不容易患者病情稍有好轉,患者的老伴又因勞累過度暈倒,張學昌又一次投入了緊張的救治中。事後張洪林老人的病又多次反復,張學昌也多次不分晝夜地搶救和照料兩位老人。老人們稱他是“活菩薩”。

        2011年9月8日,晏家7村6社張開治,因突發腦溢血,經大醫院治療,確診為大腦雙側出血、主幹出血、血小球下降、醫院已下達《病危通知書》,並隱晦提出放棄治療的建議。家屬將患者接回家中,抱著盡人事的想法,請張學昌為其診治。張學昌發現其咳痰不止、面色蒼白,極度缺氧,果斷運用中西醫結合和康復治療的方式對其緩解症狀,後繼續在張學昌手上救治三個月後,基本康復,其親屬為張學昌贈送錦旗一面,上書“華佗在世”。

        車龍鄉3村吳樹生家中三個多月的嬰兒吳磊,因心衰缺氧,經大醫院救治無轉機,嬰兒父母本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請張學昌去診治。張學昌本著絕不放棄任何一絲希望的態度,查閱了大量醫書後,結合多年的臨床經驗,為其配製了幾副中藥,通過幾個療程的治療,小孩逐漸康復。嬰兒吳磊的父母為了表達他們一家的感激之情,懇請張學昌將吳磊收為了乾兒子。

        2012年8月13日下午六點多鐘,車龍鄉8村10社張倫金電話告知家中兩個孫女吃野蘑菇中毒,張學昌三步並著兩步地趕往事發地,發現患者口吐白沫、臉色蒼白、心臟跳動微弱,情況萬分緊急。張學昌趕緊一邊施行急救措施,一邊求助衛生院,一邊拔打“120急救中心”;並組織群眾背起兩個小孩趕往衛生院,以最大限度地爭取搶救時間,遂將兩個小孩送往了縣醫院救治,兩個小孩終於于第二天早上九點鐘脫離了危險。主管醫生説:“幸虧急救恰當及時,再晚幾分鐘兩個小傢伙就沒得救了。”小孩的爺爺奶奶稱張學昌為“救命恩人”。

        張學昌醫術遠近聞名,時有外鄉人或城裏人慕名問路前來求醫問藥,更有大把從小就找過張學昌看病的走出農村的年輕人回鄉或託人找看學昌看病、開藥。在他們眼中,張學昌的德藝不壓于好多城裏大醫院裏的醫生,而且價錢便宜,讓人放心。

        張學昌就是這樣一位德藝雙馨的鄉村醫生,幾十年如一日,本著“無病防疫控制、小病村裏治、危情急搶治,大病速送大醫院救治”的原則,為鄉親們奔前跑後、廢寢忘食的工作著。

        暖人“治心”,樂善好施

        除了這些不勝枚舉的感人事跡,言語不多的張學昌還是一位擅于“治心”、熱心助人、樂善好施的大好人。

        車龍鄉8村4社任紹林,家境貧寒,靠種地和編篾貨維持一家四口的生計。家裏經常揭不開鍋,每每向張學昌求助,張家不是送糧就是借錢,從不推諉。而事實上,張家因張學昌長年走東躥西到處出診而耽誤農活,家裏也並不寬裕。

        “屋漏偏逢連夜雨”,有一年,任紹林在趕賣肥豬時不幸將腿摔斷了,而地裏玉米熟透、田裏稻穀初黃,兩個兒子即將開學,這可急壞了任紹林,一邊農活沒人手幹,一邊兒子們的學費沒著落,而自己偏在這時摔斷了腿。惱悶中,開時自暴自棄,故意摔碰傷腿,不配合治療,致使打好的石膏反復脫落。張學昌聞訊,忍著轆轆饑腸便冒著炎炎烈日趕往其家,對其進行了一番開導、勸慰後,主動將靠出診拼湊來的錢放在了其桌上,幫其解決了大兒子上大學的當期學費。現已為雙鳳鎮副鎮長的任紹林的大兒子經常感嘆説:“三哥(張學昌)在我心中就是偶象,當年沒有他的相助,就沒有今天的我。”

        張學昌就是這樣,不是接濟東家,就是幫扶西家。在當地有笑話説:“好賊不偷張學昌。”原來幾十年來,無論當地盜賊如何猖獗,即使今天東家失盜,明天西家進賊,獨門單戶的張學昌家都會風平浪靜;每到農忙,總會有鄉親主動幫忙收種,以此報答張家的恩情。可見其在當地人心中的人緣之好,感人之深!

        棄享天倫,美麗留守

        2012年,張學昌家喜事重重。4月,喜添孫兒;12月,兒媳由成都建行某營業廳順利考入都江堰市衛生局。這樣一來,兒子、兒媳皆在政府部門工作,無法自行調配工作時間,正好也不願父母留守老家繼續操勞,強烈請求父母長期遷住都江堰,協助照顧孫兒。張學昌先是高興,後是矛盾,心裏鬥爭再三後,最終還是放不下自己忠愛的醫療事業、放不下申請籌建中的甲級醫療站、放不下鄰里鄉親。

        兒子、兒媳無可奈何,只得求助母親。張妻卻又不放心工作辛苦、生活無規律的張學昌一個人在家。不得已,只得同兒子、兒媳商量,將孫兒送回老家由自己帶。這樣看似兩全其美,實質張學昌和妻子都知道,這是兒子、兒媳懂事理解張學昌,才肯將襁褓中的嬰兒送回老家這個偏僻落後、難與外界接觸的獨戶之家,心裏常常充滿了歉疚和自責。

        高率工作,業績綽綽

        張學昌就是這樣一位行走在西充縣與嘉陵區、蓬溪縣交界處方圓幾十里地的平凡的鄉村醫生。由於當地山巒交錯,地勢起伏不平,無法以車代步,為減少往返路程,爭取診療時間,盡可能做到人到藥到,他以木棍驅蟲蛇、防摔滑,以背簍當藥箱,幾十年如一日,背負幾十斤藥具出診。35年來,日平均診治患者二十余例,診治疾病三十余萬人次,治愈疑難雜症上萬例;接種疫苗率達98%、農合建卡率達100%;日平均行程約三十公里,日工作時間超過18小時,全年無完整休假日;經常親自為孤寡病人燒水喂藥、灑掃消毒;屢為貧困患者免減、賒緩藥費。鄉親們親切地稱他為“背簍醫生”。

channelId 1 1 1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