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大型活動 > 教師展播

爬山涉水堅守大山深處10年:“最美山村女教師”撐起10個學生的村小

發佈時間: 2014年07月08日 11:3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央視網 | 手機看新聞

形象大使
  • 最美鄉村教師形象大使:白岩松
  • 最美鄉村教師形象大使:濮存昕
  • 最美鄉村教師形象大使:冀玉華
  • 最美鄉村教師形象大使:李修平

原標題:

    吳艷蘭,女,1967年出生,現為葫蘆島市綏中縣加碑岩鄉黃木杖子村羊岩子小學代課教師。

    拐27道彎,趟5條小溪,翻3座陡坡,這是遼寧綏中縣47歲山村女教師吳艷蘭每天到達學校的必經之路。

    半個足球場大的操場、5間簡陋的瓦房,一個破舊不堪、搖搖欲墜的籃球架子,1個女老師和10個孩子構成了這個偏僻大山裏校園的全部。

    在這個特殊的學校裏,女老師吳艷蘭如今已堅守了3000多個日子,鬢角染上了白髮。10年中曾經多次想放棄都因為不捨眾鄉親和孩子們依舊耕耘在三尺講臺。

    去往羊岩子小學的路程異常艱險,都是崎嶇狹窄的盤山土路和河套路,道路兩邊根本沒有護欄,陡坡急彎,下面是山澗,幾米一個胳膊肘彎,心都跟著懸著。該學校的特別之處在於只有10名學生和1個代課老師,如此的師資力量、教學規模和學生人數在國內可堪稱為中國之最。

    經過3個多小時的行程,記者終於來到了這個遼寧省與河北省交界處的葫蘆島市綏中縣加碑岩鄉黃木杖子村羊岩子小學。該小學位於近乎與世隔絕的大山深處,是附近十里或者更遠村落孩子們所能上的唯一小學。

                        (第一堂課 丈夫替她上)

   羊岩子小學,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庭院,山區常見的毛石墻,在離門不遠還殘損坍塌一塊,校門旁挂著個小黑板,上面寫著“歡迎你們到來,謝謝您的愛”。

   老師在校門外迎接著記者一行。她是一位很普通女教師,樸實的衣著,真誠的笑容,給人的感覺就是,只有這樣淳樸的山區女人,才能在這個工資連溫飽都難達到的平凡崗位上工作。如此簡陋的環境,孩子們就如一棵棵小樹苗,而老師就像陽光雨露一樣,呵護著孩子們快樂健康的成長。

    校園如普通庭院般大小,一側是高高的荒山,一排5間簡陋的瓦房是學校的全部,其中三間是教室,另外二間是倉房,裏面堆放著木柴。校園操場上搖搖欲墜的破舊籃球架只是在銹跡斑斑的鐵框上釘了幾塊極不規整的破木板。教室裏,幾張簡陋的破舊老式課桌圍著一個鑄鐵爐子整齊的排列著,很顯然山區的小學生們在冬天上課只能用給爐子填柴禾來取暖。

    47歲的吳艷蘭是這個學校的“校長”、也是唯一的代課老師。她1988年畢業于葫蘆島市綏中縣一高中,後考取代課證如今任代課老師已25年。10年前,吳艷蘭被安排到偏僻的大山裏羊岩子小學任代課教師,而提起第一天來上課,吳老師的眼睛濕潤了,因為山高路遠坑深,原本不想來此教學的她的第一堂課是丈夫替她完成的。

    第一天來上課,當看到簡陋不堪的校園,吳艷蘭懷疑自己走錯了地方,而當時學校裏只有2個都是3年級小男孩更讓她心灰意冷。然而學生稚嫩的“老師好”讓吳艷蘭在失落中苦笑了笑,可看到孩子們渴望知識的眼神和守在大門外的孩子的家長,尤其得知倆小學生來求學每天爬山越嶺至少要走1個小時,吳艷蘭的心軟了,從此開始了師生三人的特殊艱苦教學。

    如今她已經親手送走了5屆學生。每一個離開學校的學生都會給她寫一封感謝信,所有信件吳艷蘭都如獲至寶的珍藏著,這也是她能夠堅守教育崗位的精神動力和慰藉。

   吳老師家住在距離學校六公里外的王臺村,每天翻山越嶺過河套要走一個多小時。學校裏的班型是根據附近村屯孩子們的年齡現狀特別設立了。目前該學校的10個孩子分學前班和三年級兩個學年組,她一個人包攬了語文、數學、英語、心理、交通、科學等所有科目的教學任務,而她的代課費卻只有四百元。

    冬天由於屋子冷,爐子又小,而且爐內添的都是柴禾和木棍。為防止孩子們凍著,吳艷蘭讓孩子們把桌椅擺成正方形,圍著爐子上課。孩子們就是在燃燒木材發出的霹靂啪啦聲響中和煙熏火燎中讀書,爐火映紅了孩子們臉龐和眼睛,更點亮了孩子們渴望知識的心。

   “離家這麼遠不説,而且連自行車都騎不了,我天生膽子還小,山上道路太難走,還陰森森的,經常有蛇出沒,連個伴兒都沒有,心太涼了。多虧了我丈夫開導我,並且替我把學校和學生都安排好了後我才有勇氣來到了這裡。”吳艷蘭説。

   “由於此地落後,從當地找一個代課老師根本找不到,從外地往這邊調更沒人願意來。為了這些孩子受點兒苦,只能是苦了我一個。要不然這裡的孩子就得走一個半小時到山梁外的另一所學校。”吳艷蘭説,“每天往返回家都得趟河,冰涼的河水刺得我直流淚。尤其是下大雨和山洪暴發時更害怕,有好幾次鞋都被水衝跑了,我都得爬山越嶺繞道回家。泥濘和佈滿荊棘的山路把衣服都劃破了,手腳磕碰出血那是常有的事兒。這時候我的心動搖得最厲害,但想起那些在校門口等我上學的孩子們,我真是於心不忍”。

    這些孩子中最小的只有6歲,最大的才剛滿11歲。一張張稚嫩童真的小臉兒純真可愛。他們根本不懂得代課老師的含義,在他們眼裏,這位可親可敬的吳老師就像媽媽一樣親切。

   下課了,吳艷蘭和孩子們都要走到外面操場,一起跑步、跳繩,玩老鷹捉小雞等等,不能光顧學習,勞逸結合,身體健康更重要。“每當和孩子們在一起運動的時刻是我最高興的時刻,因為只有在這個時候我才忘去了所有的煩惱,感到渾身上下很輕鬆。”吳艷蘭説。

                      (堅守10年只耽誤半天課)

   一年四季,吳艷蘭每天都是淩晨5時起床,做飯菜、喂完豬後。早晨7時帶著飯盒就往學校走。平均一天都是6節課,一般上下午都是三節課,但講課內容很靈活。“上下學更多時候都是根據天氣靈活掌握。現在我教的是2個班級,分別是學前班和3年級,一般互不影響的數學和英語課都是一起上,先挑學習悟性好的多講點撥兒,再讓好學生繼續點撥兒沒聽太明白的,這樣就給我騰出時間來教另一個班級,再利用上課間隙給另一個班級上課。由於講課時間長,一天下來至少講4個小時,所以嗓子有時候很疼,一般的藥物也是不離身。”吳艷蘭説。

   除非身體病的起不來了,吳艷蘭才會讓丈夫替她去給孩子們上課,“只要能走動,即使我剛剛打完點滴,我也要去給上課。病的太厲害課程就少上一節,批改作業也少批幾本,但是絕不能耽誤了孩子”。由於常年超負荷運轉教學,如今的吳艷蘭不但心臟有毛病,還有神經衰弱和高血壓等疾病。儘管是藥不離身,但她10年來只耽誤了半天。

   語文、數學、英語、品德、生命教育、體育……所有的課程都由吳艷蘭一個人完成。一天下來,她口乾舌燥,身心疲憊。但吳艷蘭説,課間休息時間,操場上歡笑嬉戲的孩子,就是她堅持下去的最大動力。

   每到教師節,山裏孩子們都把一種簡單和淳樸的小禮物來送給吳老師,幾個氣球、發夾、皮套。更有幾個心靈手巧的學生,自製賀卡和相冊,上面寫滿祝福語。每每讀到孩子們那些發自肺腑的感激話語,吳艷蘭的心中都有説不出的激動。

   吳艷蘭生病了,幾個學生家長走了10多裏山路,帶著家裏的雞蛋和蘋果送給她,要吳老師保重身體,因為孩子們離不開她,家長們更需要她。每當下雨雪等不好天氣,學生家長們更是爭相邀請吳艷蘭去他們家,而這些感動也是她堅持堅守了10年三尺講臺的動力和支柱。

   每當心情不好時,吳艷蘭就把鬱悶寫在日記裏,“改變不了現實,我只能適應”。 有一次,她對孩子們説不幹了,讓孩子們回家和父母説一下,當得知這個消息時,10余個學生家長找到吳艷蘭苦苦央求,孩子們更是摟著吳艷蘭的頭,依偎在她的懷裏,哭得和淚人一樣。更有的學生拉著老師的手,親了又親老師説“我們不讓你走”。吳艷蘭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一把抱住孩子們也跟著哭了起來,結果最終還是捨不得孩子繼續教書。

channelId 1 1 1

搜索更多 爬山涉水 堅守大山 的新聞

860010-113403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