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忠:用群眾工作方法
化解執行難

題彭文忠

當敬金山一法官,文忠青史自書丹。

征程盡歷千般苦,心底焉存半點難。

拒賄安貧無妄念,調停釋怨有忠肝。

肩擔道義何辭險,雪浸霜欺志若盤。

他,熱情執著,接待中,總是面帶微笑,語氣溫和。他是一名在基層法院第一線默默奮戰了二十四年的“老法官”。回首這八千多個日日夜夜的更迭,除了辦結數以千計的案件,留存心底,依然絲絲感動的是那些充滿期盼的眼神和那一聲聲的“謝謝”。“群眾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為了老百姓的事兒,再苦再累,也心甘情願。”這是他常常要求自己的信條。他就是金山法院執行局副局長彭文忠。
        與人們對在法庭上揮斥方遒、敲錘定案的審判法官印象深刻相比,那些為實現司法公正不畏嚴寒酷暑在外奔走的執行法官們卻更顯得默默無聞。民事執行,審判有時候只是一個“逗號”,而執行到位最終實現訴求才能給案件劃上一完美的“句號”。彭文忠法官正是在這樣一個平凡而又重要的崗位上,一幹就是數十載,沒有抱怨,沒有氣餒,有的是微笑和堅持,還有不平凡的業績。他先後榮獲“全國法院辦案標兵”、“全國政法系統優秀黨員幹警”等多項榮譽。2012年他被評為“全國優秀法官”,榮立上海法院系統個人一等功。
鐵漢柔情,情係百姓
        他是農民的兒子,生在農村、長在農村。他與他們有著最天然、最淳厚的感情。24年的工作經歷,讓他明白了一個樸實而又深該的道理“贏得群眾的信賴、滿意才是對法官職業的最佳褒獎”。作為法官,要做到對群眾充滿真情,對當事人飽含深情,對工作洋溢熱情。而這些情感也正是他工作的原動力。
        在辦理廊下鎮14位花甲老人追索勞動報酬系列案件中,他生平第一次在工作中落淚。14位老人利用農閒時間,為一家藝術品公司加工頭巾,每條頭巾的加工費僅6角錢。當每位老人加工費累積到1萬多元時,該公司卻倒閉了。當彭法官走進這些老人的家中,她們像看到救星似的緊緊拉著他的手。老人們眼中充滿了期盼的眼神,説到激動處,眼角還閃現著難以掩飾的淚光。而那一雙雙手像歷經風吹日曬的樹皮一般,佈滿了老繭,十分粗糙,左手食指上還依稀可見當時織頭巾留下的印痕。看到這一切,彭法官的眼角濕潤了。這些原本可以享受天倫的老人卻為了不多的辛苦錢每日擔心、掛念。“無論如何都要把這些辛苦錢執行到位。”這個念頭一直縈繞在彭法官的心頭。
        但是見到被執行人後,他説的第一句話卻讓彭法官愣住了。“彭法官,你用不著多做工作,我跟你走,頂多被拘留十五天。”原來,被執行人因為其他執行案件曾被拘留過。抗拒執行的情形彭法官經常見到,但是如此這般卻是第一次。“你這涉及到14個案件,情節嚴重,可以追究你的刑事責任!”聽到這話,被執行人的強硬氣焰消下去不少。經過反復多次的調查,彭法官發現被執行人為躲避執行將自己搭建的一個廠房以他小舅子的名義對外出租。於是“敲山整虎”,彭法官輾轉尋找他的小舅子,這時被執行人再也無法抵賴,同意用廠房租金支付老人的加工費。在將執行款送到老人手中,看著老人喜笑顏開的那一剎那,彭法官心頭的一塊大石頭終於落了地。
心載天平,廉潔公正
        “錢權交易的案件常常見於報端,這難道不需要我們時刻警惕嗎?”是的,在他至今所辦結近6000件案件中也碰到金錢向法律獻媚的時候。此時的他或許是由於農民兒子所具有的天然的樸實,從不習慣於這種骯髒的交易,抑或是黨多年培養的結果,他總是斷然回絕。他説法官要甘於清貧與寂寞,否則天平會傾斜,百姓會受損,良心會遭譴責,“讓心靈長久地沉浸在寧靜和祥和的氛圍中,任憑外面紅塵漫天,我自靜心如故”,正是彭法官的寫照。
        在處理王某排除妨礙一案中,執行中要求王某遷出涉案房屋。考慮到原、被告係鄰居,雙方積怨較深,且脾氣均很固執,如果就案辦案,可能會産生新的更大的糾紛。於是,他特地邀請了村委會有關幹部一同趕往原、被告處進行調解。因當事人深受當地風俗影響,仍各持己見,調解一時限入僵局。他懷著一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堅定信念,懷著切實為百姓排憂解難的善良之心,又一次投入到調解工作中。經過幾個小時的耐心勸説和疏導,雙方逐漸消除隔閡,握手言和,臨走時,夜幕已降臨。原告為表示感謝,提出與他一塊用餐,他一口回絕,隨後,原告又拿出了幾百元錢,以表謝意。他堅決地説:“為民辦事,是我的天職,廉潔自律,是我的本份”。此時,原告不知是被他的工作熱情所感動,還是為他的高風亮節所折服,久久地站在那裏遠遠地望著他疲憊的身影漸漸地消失在夜幕中……
傾心司法,甘於奉獻
        有人説“執行難”,難於上青天。面對“執行難”,彭法官則用“千山萬水、千辛萬苦、千言萬語、千方百計”的“四千”精神來化解。這“四千”中包含了多少個日日夜夜,多少個嚴寒酷暑,多少句苦口婆心的勸説,多少次執行線索的窮追猛盯,他已經記不清了。然而他依然記得曾經的壯語:“做執行法官,沒有一份‘解題’的執著,沒有一種奉獻的精神,沒有做好吃苦的準備,是做不好的。”是的,執行中難題的解決往往不是一兩個電話或是一兩次的調查就能辦到的,多數時候是無數個電話和無數次的奔波。而正是這股子執著勁兒和無私奉獻使得案件的執行“柳暗花明”,迎來最終的收穫。
        有這樣四起案件是10余名來滬務工人員申請執行貴州某建築公司上海分公司所欠的勞動報酬、工傷賠償和建築工程款。案件調查中,彭法官發現該分公司已無財産可供執行。而這10余名來滬務工人員情緒很激動,經常來電、來信催促執行。在寬慰他們的同時,彭法官進行著積極的準備。
        在經過一番先期工作後,彭法官與同事動身趕到貴陽進行執行。可調查結果卻讓他們大吃一驚,該公司在貴州當地50余家銀行開設了近百個賬戶,而且銀行遍佈當地十幾個縣市,要想找出有價值的存款信息真的好比“大海撈針”。當時,彭法官的心都涼了一大截,再加上連日的奔波已讓他感覺已十分疲憊,頗有些力不從心。
        繼續執行還是打道回府?繼續執行,擺在彭法官他們面前的頭等難題就是如何快速找出有價值的線索。輾轉十幾個縣市調查近百個賬戶,一個月的時間都不一定夠。最後,他們還是決定先與各個商業銀行在貴州省的分行打交道,從分行那兒查詢下面支行所有的賬戶餘額。終於在查找了多家銀行的30多個賬戶之後,發現被執行人在畢節市黔西縣的一家銀行中有50多萬元的存款,此時已經是第二天中午的十一點半了。“必須要在被執行人察覺之前先動手。”這是在彭法官腦海裏閃過的第一個念頭。他和同事不敢有半刻遲疑,顧不上吃中飯又立即坐了近三個小時車來到黔西縣。由於黔西縣城地處偏遠,該銀行接待人員稱之前未受理過執行扣劃業務,説要向上級請示,並讓他們星期一再來。可是,黔西縣城那麼小,被執行人可能很快就會知道法官來此執行的消息。案件的執行不允許作任何的停留,所以彭法官趕緊找到該銀行的行長,同他進行了一番交談,最終説服該行長協助扣劃款項。幾經週折之後,執行款終於全部扣劃到位,10多名農民工兄弟的“血汗錢”有了著落。申請執行人為此向上海市高院寫了感謝信並向我院送來了錦旗。
        他就是這樣一名普通而又平凡的法官,他的事跡可歌而不可泣,但在他的身上,我們明白了“什麼叫忠誠,什麼叫追求”。其實很簡單,什麼是不容易,就是把容易的事件件做好;什麼是不簡單,就是把簡單的事件件落實;什麼是不平凡,就是把平凡的事件件幹得出色。

留言板

登錄註冊用戶名 密碼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

執行以法

大寫春秋廿四年
掛念於民

不辭風雨三千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