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劉黎

韶華逐夢現京城,堅守基層十二冬。

三尺庭臺連社會,一腔熱血瀝民生。

履職方顯公平正,斷案常循法理情。

大愛敲開門兩戶,春風送暖化寒冰。

劉黎,女,中共黨員,2002年從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畢業,到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工作,2006年9月調入奧運村人民法庭從事民事審判工作,現任奧運村法庭副庭長、審判員。
        在工作中,劉黎同志堅持懷群眾感情、為人民司法,做到法明、理透、情深,用法理明辨曲直,用真情點亮人心,取得了“案結事了人和”的良好效果。她審理了“瘋狂英語”創始人李陽離婚案等大量社會關注度高、疑難複雜新穎的案件,一些案件的審理成為經典案例。她總結的審理道路交通損害賠償案件8條規則,被最高法院司法解釋吸收採用;她提出的規範道路標線設置的司法建議,使事故頻發的“傷人之路”變成“平安之路”。七年來,劉黎共審結民事案件2400余件,涉及當事人7000余人,無一信訪,無一投訴,被稱為“百姓信賴的人民法官”。因成績突出,先後榮獲全國法院先進個人、北京市政法系統優秀人才、北京市人民滿意的政法幹警、全國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個人等稱號,榮立個人一等功1次,三等功2次。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慕平對其事跡做出專門批示;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中共北京市朝陽區委均做出向劉黎同志學習的決定。
一、堅守職業信念,堅持公正司法
        劉黎認為,公正是公信的基石,法律的力量在於公正,法官的分量也在於公正。她辦案方法靈活、不拘一格,不僅注重程序正義,更追求實質正義;不僅追求法律效果,更注重實現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
        在一起道路交通事故案件中,被告單位的車輛未按規定投保交強險,致使原告無法從保險公司領取保險金。雙方爭議的焦點在於,對於這部分保險金,被告單位是否應該承擔責任。當時,對這個問題,法律法規並沒有規定。劉黎對交強險的立法精神進行了深入探究,她認為,交強險的立法目的在於保護交通參與人,使每個人在遭受事故時都可以不考慮責任而第一時間得到救助。如果被告單位對車輛投保了交強險,那麼無論原告承擔何種責任,都可以在交強險的限額內要求保險公司全額賠償。因此,被告理應承擔責任。判決後不久,最高法院出臺了《關於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其中第十九條對此作出明確規定,與劉黎的審理思路完全一致。
        劉黎還高度重視案件審理對社會道德風尚的引領作用,積極通過司法裁判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司法活動成為評判善惡美醜、弘揚主流價值的重要陣地。在一起房屋買賣糾紛中,因房價大幅上漲,賣房人拒絕履行合同,並將房屋轉賣給他人。審理中,劉黎主動邀請媒體全程跟蹤報道,並最終認定賣房人的行為嚴重違背了誠實守信的基本原則,將其違法轉賣房屋的180余萬元收益全部判給了原告。判決一齣,贏得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稱讓“一房二賣”付出了最高代價。法學專家評價説:“在這個判決中看到了法官的思考、法官的擔當和法官的價值取向。我們的社會就需要這樣的法官。”
二、堅持群眾路線,踐行為民宗旨
        劉黎對群眾有著深厚的感情。她紮根基層,管群眾身邊事、解百姓心中結,探索出法、理、情相融合的工作方法,全心全意為轄區群眾排憂解難,讓老百姓切身感受到司法的溫暖。
        劉黎常説,與當事人在法庭上保持距離,並不等於保持冷漠。辦案過程中,她總是會跟當事人多聊幾句,看似不經意,卻總能拉近距離、打動人心。有一個兩車追尾的交通事故案件,因為撞車,原告的妻子早産,孩子在媽媽的懷中停止了呼吸。全家上下深受打擊,妻子患上了抑鬱症。面對這種情況,劉黎在積極協調賠償的同時,總是不失時機地做安撫開導工作。一次開庭前,劉黎專門走到原告面前,親切地詢問他愛人的身體恢復情況,並鼓勵他振作起來。對這種看似偏心的做法,被告代理人不但沒提意見,在庭審中還主動表示積極賠償。
        為解開當事人的心結,劉黎會在案件之外做大量的工作。2010年9月30日,剛工作不久的小李下班後跟同事酒後駕車外出,撞上電線桿,當場死亡。小李的父母以對員工酒後出行不加阻攔為由把單位告到法院,並多次抬著屍體在兒子單位門前討説法。第一次開庭,他們抱著孩子的遺像,坐在法庭中央的地上嚎啕大哭,説“不贏官司就一頭撞死在法庭上”。從法律上講,兒子單位並沒有責任。但劉黎知道,對這個案子來講,只有把老兩口的心結解開了,案子才算真正辦結。為此,劉黎專門約談了兩位老人,在審判任務非常繁重的情況下,拿出整個下午的時間,安靜地聽他們傾訴,讓他們充分宣泄心中的委屈。劉黎還主動幫他們聘請了法律援助律師,為他們解釋法律規定;開庭的時候,專門遮住事故現場的慘烈照片,防止老人再受刺激;案件審理過程中,前後接了老人40多個電話,每次都耐心地進行開導。最後,劉黎依法駁回了老人的訴訟請求。老兩口兒不僅平靜地接受了判決,還向劉黎深深地鞠了一躬,説“在北京遇到了好法官”。
三、服務保障民生,勇擔社會責任
        懷著高度的職業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劉黎堅持“三尺法臺連著大社會 事事件件關乎大民生”的理念,在個案處理之外,積極探究案件背後的問題,並通過司法建議等方式,努力推動社會管理完善,從源頭上防止糾紛的發生,從根本上保障群眾的權益。
        奧運村法庭轄區涵蓋京藏高速、北四環、北五環等多條重點道路,交通事故頻發,其中不乏多車連撞、死亡重傷等重大惡性案件。這類案件主要集中在劉黎手中。七年來,她審理了400余起道路交通事故案件,涉及人員死亡的近80件,上訴案件僅有5件,無一發改,一審服判息訴率達到93.4%,且七成左右的案件當事人能夠主動履行。劉黎不滿足於案件本身的妥善審理,在來廣營北路接連發生多起重大交通事故後,她對該路段進行了認真調查,並向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發出司法建議。市公安交通管理局高度重視,很快安裝各類交通標誌153面,設置人行橫道11處,施劃交通標誌線22000米,並增派了人手參與交通維護。此後,這一路段鮮有事故發生,一條“傷人之路”變成了“平安之路”。
        在審理小額交通事故案件中,劉黎發現,受保險理賠手續繁瑣、條件苛刻等影響,大量本可以協商解決的簡單案件涌入法院,增加了當事人的訴累。基於此,劉黎向中國保監會發出司法建議,中國保監會專門做出回復,並出臺了《關於綜合治理車險理賠難的工作方案》,就簡化理賠手續、優化理賠流程及完善理賠糾紛調處機制提出了明確要求。
四、播灑法治信仰,提升司法公信
        做法官是劉黎兒時的理想。2002年研究生畢業後,為了理想,劉黎選擇了基層法院。紮根基層十一年,她堅守“讓群眾相信法律 讓法治成為信仰”的夢想,總結出“三要四不五注重”工作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三要”,即要堅守信仰,要懂得人性,要傳遞正氣;“四不”,即不吝惜時間,不拘泥案件,不厚此薄彼,不遺留問題;“五注重”,即接待群眾注重“交心”,庭審過程注重“引導”,調查事實注重“查透”,辦案全程注重“公開”,案結之後注重“延伸”。
        在一起房屋買賣糾紛中,50名業主將開發商訴到法院,要求辦理房産證。考慮到矛盾比較激化,並且案外還有幾百個業主在觀望,為推動問題的源頭化解,劉黎特別叮囑律師請業主們儘量全部到庭。庭審中,劉黎讓業主們充分表達意見,最終,判決開發商在規定期限內為業主辦理産權證。判決生效後,開發商主動履行了判決,並且還為其他500多戶沒有起訴的業主辦理了房産證,尖銳的衝突得到了圓滿的化解,一次判決解決了所有業主的辦證難題,讓整個小區重獲安寧,也讓群眾感受到了法律的力量。
        憑著紮實的專業功底、高超的化解能力、真誠的情感付出和有效的工作方法,劉黎讓每一名當事人都帶著對法官和法律的信任走出法庭。為播灑法治信仰,劉黎還在辦案之外廣泛開展普法宣傳活動,努力通過多種途徑讓群眾相信司法、相信法律。她總結辦理交通事故案件的經驗,編寫了《身邊的“法律講堂”》維權手冊,被群眾稱為“維權寶典”;她圍繞交通事故處理中的常見問題,寫劇本、排短劇,組織庭裏的法官在社區巡演,受到群眾的好評。

留言板

登錄註冊用戶名 密碼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

維權與法

庭上能教大義昭
秉正和公

心中總把真情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