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明,一個僅有技校學歷的普通工人,完成了技術創新成果92項,在國家級刊物發表技術論文28篇,為國家創造經濟效益過億元,先後獲得了中石化技術能手稱號、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技術能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殊榮,從一名普通石油工人成長為油田首席技師,中石化技能大師。2011年1月,中石化副總經理李春光在田明的論文集上欣然題字:實踐出真知,創新無止境,願在高起點上更進一步!
        是什麼力量支撐田明28年如一日頑強拼搏、永不言棄,實現一個又一個超越?2013年11月9日,在組織推薦田明為中華技能大獎候選人時,局長、分公司總經理朱平一語中的:田明同志是江蘇油田的一名普通作業工人,他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勤奮學習,刻苦鑽研,樂於奉獻,做出了不平凡的工作業績!他身上集中體現了新一代石油工人的工作作風、精神風貌和高尚情懷,令人敬佩,值得我們大家去學習。
        只要有追求就會有進步
        1985年7月,田明從油田技工學校鑽修班畢業後,分配到試採一廠攻關隊地層測試組。面對全新的領域,他內心一下茫然了。
        1986年秋天,隊上安排田明和一位新分來的技術員上黃10井執行任務,誰知由於操作不熟練,致使下井工具沒能及時關閉,數天后沒有錄取到任何地質資料,延誤了工期。測試組組長胡小海語重心長地對田明説:“石油行業是一個技術密集、科技含量高的行業,對一線工人有著很高的要求,當工人也要當最優秀的,幹工作就要幹出一流的成績。”
        水激石則鳴,人激志則宏。胡班長的話重重地敲在了田明的心坎上,田明暗下決心:一定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做一個有知識的新時代石油工人。
        此後,他一邊跟班上井練習地層測試的儀器操作,一邊利用單位文化課補習班的機會下功夫補缺補差,並制訂了學習計劃。他用一年半時間學完了高中3年的文化課後,又自學了《機電一體化》、《科學試油系統工程》、《試井資料解釋方法》等書籍,並順利通過機電一體化專業成人高考。
        隨著知識和技能的不斷積累,田明工作開始慢慢有了起色。
        1987年夏天,在曹15井利用從美國Johnston公司引進的MFE測試器進行地層測試,當把工具起出後沒有錄取到任何資料,這種現象之前也曾有過,可是大家都苦於無處請教。田明仔細觀察後,發現是由於壓力計時鐘底部與溫度計外殼發生“追尾”造成的,就向隊上建議使用壓力計時一定要把溫度計外殼絲扣上到位,從此,再也沒出現過類似情況。
        1987年秋天的一次去女朋友家玩,準丈母娘聽説田明是個儀錶修理工,就説:“你是個儀錶工,幫我把手錶保養保養吧!”田明硬著頭皮接下“任務”。為了完成任務,田明購買相關書籍自學,還特地趕到南京亨得利鐘錶店觀摩鐘錶師傅拆卸修理全過程……就這樣,手錶修好了。而田明通過這件事發現鐘錶和儀錶雖一字之差,但裏面奧妙完全不同。一隻手錶有上百個零件,都能從不會到會,從不懂到懂,從不精到精,而儀錶僅有幾十個零件,為啥不能把儀錶修精呢?
        田明通過自身摸索和查閱資料,在較短的時間裏就熟練掌握了進口壓力計、時鐘的相關維修技術。年底,他從原石油部組織的測試技能人員培訓班的52名學員中脫穎而出,被原輕工業部鐘錶工業研究所聘為200JC型計時器技術顧問(全國只有4人)。
        只要有付出就會有收穫
        地層測試技術使用的200JC型計時器是一種大扭矩時鐘,需要定期對其進行維護、保養、檢測和鑒定。油田沒有獨立的檢測設備,時鐘的性能很不穩定,有時開井時震動,容易導致時鐘出現偷停現象。1989年夏天,田明向單位提出:自己製作一種加載檢測裝置。         能出成果嗎?一個技校生搞什麼創新!消息傳出,有些人持懷疑態度。
        為了儘早研製出檢測設備,田明在測試工房裏頂著近40℃的高溫、忍受蚊蟲的叮咬,每天工作10多個小時,一幹就是兩個多月,錄取了大量的試驗數據,最終獨立完成了人生以來的第一個創新成果 ———200JC型壓力計時鐘扭矩檢測支架,一次能檢測10支200JC時鐘,不僅提高了時鐘質量,還提高了測試資料的準確率。這個小創造被同事們稱為:“土裝置”也能檢測“洋設備”。
    一花綻放一世界。1992年,油田為了“試氣”測試,引進了美國GRC EPG—520高精度電子壓力計,根據技術要求,該壓力計每年都要進行技術鑒定。當時,從國外購買一台鑒定設備要花費200多萬元人民幣。田明提出用德國勞依特校表儀進行技術改進,來檢測電子壓力計,引起了隊領導的重視,並成立了課題組,從人力、物力、時間上給予極大的支持。在100多個日日夜夜裏,他和同事畫草圖、做方案,到大港、華北、江漢油田取經,經過幾十次的失敗後,刻苦的攻關贏得了回報。“GRC EPG—520高精度電子壓力計的鑒定”獲得油田科學進步三等獎。
        大漠蕩蕩、沙流涌動。矗立在新疆戈壁瀚海中的永3井,是中石化實施的一口重點探井,井深達5875米。該井在試油施工中因地層出砂嚴重使尾管砂埋、篩管錯斷,3次用SJC的超級液壓震擊器進行震擊打撈時,都出現了震擊器不延時不震擊的現象。此時已是第四次進疆的田明,擔任作業現場電器大班,他抱著試一試的想法,自己動手解決難題。他一邊查找資料,一邊在井場從震擊器身上尋找蛛絲馬跡,有時為了證實一個數據,在井場到營地300米的黃沙中奔波幾個來回。經過6天的不懈努力,改進後的震擊器終於完工,田明拖著疲憊的身軀和忐忑的心情“躺”在了床上。5月7日一早,朦朧中,就聽從300米處的井場上傳來“當、當”的震擊聲,一震就達50余次,震擊聲和田明的心跳産生共鳴,他一骨碌從床上爬起來,衝向井場……20天后該井大修順利完工。
        只要有技術就會有舞臺
        天道酬勤。自2002年以來,田明先後完成了“高壓清洗機的修理”、“MFE測試器芯軸鎖定器”等28項技術革新,其中壓力計過載保護器于2009年在中石化創新成果評比中獲一等獎。田明也先後獲油田“技術能手”、“十大勞模”等稱號,並被聘為高級技師。2010年7月6日,油田首個以操作層面勞模命名的工作室———“田明勞模工作室”正式掛牌。
        發展的企業為人才發展提供空間,發展的人才為企業發展創造財富。工作室的成立,為田明搭建了更加廣闊的平臺。他和他的團隊將目標瞄準了大家認為已經成型的且創造了一定的經濟效益的“高壓超深井國産震擊器”的改進與應用和“提高地層測試電子壓力計的完好率”等多個項目的研究上。
        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田明帶領他的團隊一起學習,一起探討,採用壓力平衡原理對工具結構進行改進,對密封件進行優選,同時通過提高閥的配合精度,改善了震擊器在高溫高壓狀態下的工作性能,使大修井震擊解卡深度從4000米提升到6000米。         油田地處南水北調的東線源頭,環保工作異常重要。為解決油井抽汲過程中手動液壓防噴盒起壓慢、易污染的難題,2011年,他和他的團隊研製出“氣動抽汲防噴盒”,該裝置能快速密封井口,實現清潔生産,提高資料錄取質量,《氣控密封抽汲防噴盒》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三年多來,他和他的團隊完成創新成果80多項,申請專利22項,在國家刊物發表論文13篇,研製的《試油測試工藝配套工具的研製與應用》獲江蘇省職工十大創新成果獎,並在第四屆全國職工優秀技術創出成果評比中從兩千多個成果中脫穎而出,獲得唯一的一等獎;所帶徒弟朱貴山、成棚在2011年中石化作業技能大賽中獲得金獎第一名和第四名;為了配合企業人才培養,他和工作室成員毫無保留地將多年創新經驗製作成多媒體,先後為中石化、中原油田、油田高技能人才創新培訓班、優秀班長培訓班授課300余課時;工作室成立3年來1人成為中央企業技術能手,3人成為中石化技術能手,工作室榮獲2012年全國能源化工系統勞模創新工作室,工作室的引領、示範、輻射和培訓作用在油田逐步顯現。
        田明常説:一個人的水平高,算不上什麼,只有帶著大家一起共同進步,讓每個人都能成為油田建設中的行家裏手,那才是高水平。
        鮮花因綻放而美麗,人生因價值的展現而精彩。田明在創新之路上所取得的這些成績,只不過是源自於對工作的一個決定,對生活的一種態度,對人生的一次選擇和永不滿足的自我超越。只要你努力,就會有進步,只要有本領,就會有舞臺———人生在創新中閃光!
留言板

登錄註冊用戶名 密碼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