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教子有方“最美家庭”何利群家庭

讚何利群家庭

四代同堂喜氣多,聞名遠近美阿婆。

仁德教子成方略,勤儉持家有準則。

長幼相攜爭奉獻,親鄰樂助促融和。

&&公益人稱讚,好戲連臺盡放歌。

何利群家庭,湖南省郴州市汝城縣土橋鎮周家村二組,家庭成員10人。
        何利群是汝城縣土橋鎮周家村村民,丈夫周家訓是離職老村幹部,夫妻倆育有二子,如今兒孫滿堂,一家上下10口人,四世同堂,是遠近聞名的和美家庭,廣受鄉親們讚譽。
        改革開放初期,汝城縣土橋鎮周家村部分村民從事傳統的煙花爆竹生産,利潤比較豐厚,但風險也大。何利群夫婦則選擇了祖傳的洗衣刷子手工藝生産,雖然掙的錢不多,但也能維持生計。從20世紀80年代起,何利群夫婦就是家裏的頂梁柱,丈夫每天從事手工作坊作業,掙錢養家糊口;何利群除了照顧孩子和年邁的父母,還要照顧單身未娶的弟弟的生活, 並接濟一直未生育的伯父一家,每天上上下下10口人吃飯,何利群都打理得井井有條,空余了就去幫丈夫做手工,補貼家用。日子雖然苦,夫婦倆從未有過半句怨言,一家人其樂融融。雖然有好幾個堂兄弟姐妹,伯父過世後一切後事,全部由何利群夫婦二人承擔,鄉親們都對夫婦倆的尊老愛幼、勤儉持家讚賞有加。如今,何利群雖然上了年紀,但身體十分健康,負責兒孫等一家10口人的生活起居,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兒媳、孫媳們經常挽著她的手去逛街購物,過著四代同堂的幸福美滿生活。
        何利群出生於書香之家,受過一些教育,對於兩個兒子從不溺愛,從小就教育他們獨立自主,熱愛生活,熱心幫助他人。現如今,兩個孩子均已成家立業。大兒子周建軍高中畢業後在外承包工程,當起了小老闆,收入可觀;小兒子周建剛,大學畢業後任職于湖南利豐公司,其後任項目經理。2004年在長沙開辦了一家中西餐廳、日本料理店,賺得人生第一桶金。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計算機專業出身的周建剛抓住了這次機遇,把目光轉移到了網絡遊戲軟體方面,成為了新時代的自由職業者,月收入均過萬,沒幾年就蓋起了自己的小洋樓。2015年年初承包了村裏10畝地,種植雜交葡萄,目前長勢很好。周建剛説 :“當付出不求回報,當懂得了感恩,自然能收穫幸福,如果家庭成員都能做到這一點,這就會是一個幸福的家庭。”
        何利群從小就酷愛唱歌,婚後,因為丈夫是導演,經常把口口相傳的音樂用簡譜記錄下來,並完成編曲,編好了就讓何利群練習表演,後來越來越專業,漸漸有了名氣。當年,鄉親們茶飯之餘,瞧上一場何利群表演的樣板戲,真可謂怡情養性。2010年何利群組織幾個要好姐妹成立了一支樂隊,空閒時就約在一起吹拉彈唱,孝順的兒孫們輪流接送。何利群老人始終保持著樂觀的生活態度,她常説:“人老心不老,我們老年人一樣可以活出自己的風采。”
        周家訓也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人,音樂、樂器、書法、素描、建築設計樣樣都懂,小兒子周建剛家新建的那棟小洋樓便是他的設計成果,也成為了鄰里模倣的典範。他的手寫倣宋體也別具一格。2002年他與兩個兄弟一起,利用一個多月的時間成功設計並製作了當時全縣最長最高的“香火龍”(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之一)。
        一直以來,何利群家庭熱衷於公益,樂於助人,廣受鄉親們好評。2007年大兒子周建軍拆舊房建新房,出資硬化周邊幾條巷道,極大地方便了左鄰右舍進進出出;2014年村裏建設小廣場,周建軍捐款1萬多元。何利群家庭還經常照顧本村的幾個“五保戶”,在幫助他人中尋找快樂。2014年3月,土橋鎮率先在全縣啟動農村環境衛生整治活動,周家村積極響應,發動群眾積極性,落實好門前三包、垃圾清運、日常保潔、管理考核等。何利群家庭積極支持鎮村環境衛生整治活動,共參與衛生大清掃活動10余次,嚴格落實門前“三包”,每週對室內、房前屋後巷道進行大掃除,改善了周邊環境,以實際行動給左鄰右舍做出了榜樣,也給全縣的婦女同胞們做出了榜樣。2014年何利群家庭榮獲全縣“巾幗創建,美麗庭院”十佳榮譽。

留言

登錄註冊用戶名 密碼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

一舟共渡
  和諧夢槳疾如飛
四世同堂
  嚴謹家風教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