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棄不離 慈懷堪誦
惟艱惟忍 大業能成

臨江山•中國最美家庭—謝小蘭家庭


兒小腦癱夫又逝,相依母子何憑?毅然逐夢有歌聲。文章單指寫,天地兩心撐。

病體滾球能奪冠,一時世界皆驚。幾多風雨壯人生。請君觀黑處,盲者正提燈。

       謝小蘭家庭,四川省德陽市旌陽區泰山南路,家庭成員2人。
       陳剛,從一個生活幾乎完全不能自理的腦癱患者,到登上全國冠軍的領獎臺,不光凝聚了他本人的努力,還蘊含著謝小蘭這位普通母親永不放棄、無私奉獻的濃濃真情。
       1980年,陳剛一歲半時,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導致其全身癱瘓。不知流了多少眼淚,不知度過了多少個無眠的夜, “我一定要讓他站起來!”憑著這個信念,謝小蘭不知道跑了多少家醫院,諮詢了多少專家,她帶兒子嘗試了針灸、按摩,不斷鼓勵孩子活動自己的手腳。終於,小陳剛從手腳完全不能動彈到能自己吃飯,能蹣跚而行,而這個小小的進步用了近10年的時間。“讓孩子成為一個有知識的人”,只有初中文化的謝小蘭重新開始了與兒子一道學習的歷程,為了教給孩子正確的知識,總是提前在家先仔細備課把每個問題弄懂,再一字一句教授陳剛。在媽媽的教授下,小陳剛漸漸完成了小學的語文與數學課程。 1990年,剛從西藏當兵轉業回家沒幾天的丈夫因車禍去世,剩下謝小蘭獨自支撐起這個家。1998年謝小蘭下崗,母子倆的生活更加艱難。陳剛開始對電腦産生興趣,親戚拿給他的零用錢全買了電腦方面的書。手指無法靈活地敲擊鍵盤,他就只鍛鍊一根手指。喜歡文學的他還用一根手指在電腦上寫文章,四年多時間,一個字一個字地敲出近5萬字的紀實作品——《絕世好父母》,以此表達對母親的感恩之情。
       2005年,陳剛當上了一名硬地滾球項目的殘疾人運動員。陳剛母子又開始了新的圓夢征程。謝小蘭在平日裏除了要照顧好陳剛的飲食起居外,白天還要陪著他在訓練場上輔助練習。陳剛每次拋出去的球,謝小蘭都要跑過去撿回來,再交給陳剛,一天不知道要跑多少趟,每天下來母子倆都是揮汗如雨。謝小蘭每每看見兒子在高強度訓練以後疲憊的樣子、受傷的腳踝時心裏都如針扎一樣,充滿了心疼。一天,她試探性地問自己兒子“回家好不好?”,兒子卻告訴她“我要成為和媽媽一樣堅強的人!”謝小蘭聽到這句話時眼淚再也忍不住了,他感到了兒子的堅強,也感到了兒子的成長!
       在母子倆齊心努力下,陳剛連續兩年榮獲全國硬地滾球錦標賽團體第六名,省第六屆殘運會個人第一名,全國第七屆殘疾人運動會上奪得硬地滾球BC3級雙人賽金牌。
       從一個腦癱兒的母親,到全國冠軍的母親,謝小蘭從一個命運坎坷的女人成為讓他人艷羨的母親。就是她,一個普普通通的女性,一個平凡而善良的母親,用自己堅強的肩膀,用自己永不放棄的韌勁,用永遠積極面向未來的樂觀精神,創造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奇跡,幫助腦癱兒子實現了奧運夢想,繪就了屬於他們家庭的精彩畫卷。

留言板

登錄註冊用戶名 密碼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