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最喜愛的檢察官
張敬艷

鷓鴣天•讚菏澤牡丹區檢察長張敬艷

澤潤仙荷百里香,安民華劍挂高堂。人間淚瀉傷心事,告與天枰細品量。

添福祉,送吉祥,牡丹花艷伴朝陽。願將熱血拋塵土,換取千家萬眾康。

“路,是我們自己走出來的,只要對百姓有利,就要大膽去嘗試”。作為山東省黨代表、省人大代表、菏澤市檢察院副檢察長兼牡丹區檢察院院檢察長,張敬艷以紮實的業績先後51次立功受獎,其中2次榮立個人一等功,8次榮立個人二等功,並獲得“山東省十大新聞人物”“感動齊魯十大政法人物”“山東省十佳職業道德標兵”“山東省傑出青年衛士”“富民興魯勞動獎章”省“優秀共産黨員”“全國職工職業道德先進個人”“中國優秀青年衛士”“全國模範檢察官”“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等榮譽稱號,被山東省委宣傳部、省檢察院、市委宣傳部等確定為“重大典型”。
         “讓每一起案件都成為公平正義的載體”
         “不冤枉好人、不放縱犯罪”,張敬艷先後直接或領導辦理了14500多起案件,讓每一起案件都成為公平正義的載體。
         某鄉鎮副書記馬某,招商引資時向投資商索賄。立案後,面對辦案人員的訊問,馬某一言不發,擺出了一幅看能把我怎麼樣的傲慢態度,他以為,沒有口供,檢察院就不能定他的罪。在案件調查進入關鍵階段,馬某的家人又唆使投資商到檢察院翻證,案件陷入僵局。有人找到張敬艷,勸他“得饒人處且饒人,別較勁了。”見他不理不睬,就在社會上散佈謠言,説檢察院抓錯了人、辦錯了案。張敬艷不信這個邪,帶領幹警大海撈針,不放過蛛絲馬跡,形成了嚴密的證據鏈,最終,法院以“零口供”從重判處馬某有期徒刑8年。
         “一個嫌疑人判幾年不是執法的最終目的,更重要的在於教育挽救,挽救了一個人,也就挽救了一個家庭。”這是張敬艷對公正執法的深層次理解。
         犯罪嫌疑人劉某,犯罪數額並不大,但他怕交待了問題反而會被重判,認罪態度不好。如果僅按程序,提起公訴、依法判處,即可結案。但張敬艷覺得:對於一些不知法、不懂法的犯罪嫌疑人,還是要感化教育。他親自到看守所給劉某講法律講政策,但劉某就是不聽。幾天后,張敬艷突然想起劉某曾説過女兒4個月後要參加高考,“如果高考前能見到父親,對孩子來説,該是多大的安慰啊!”張敬艷再次跑到看守所,情真意切,劉某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哽咽著説“我現在才明白,您真的是為我著想啊!”如實地交待了自己的問題。高考結束後,劉某跑到辦公室高興地告訴張敬艷,孩子以優異成績考上了一所重點大學。
         “只要我能做到的,就不能讓老百姓受委屈”
         張敬艷常講:“不能把老百姓當外人,要把群眾的事當事。”不管是群眾打一個電話,還是發一條短信,或者送來一張紙條來反映問題和表達訴求,張敬艷總是一一放在心上,一時難以處理的,他都記在手機裏,化解一個,把記錄從手機裏刪掉一個。 倔強的農民陳某,找張敬艷反映問題。白天工作忙,張敬艷就晚上約他談,連續十一個晚上,都談到零點以後。到了第12天,張敬艷按時在辦公室等他,而他卻沒有來,電話中陳某告訴張敬艷:“張檢,我説不過你,熬夜也熬不過你,我得歇歇!”幾天后的一天淩晨,陳某突然發來短信:“張檢,我的案子處理不好,我不想活了。”張敬艷急忙撥通電話,約他見面。深更半夜去見一個要走極端的人,妻子很是擔心,沒有做解釋,他披上衣服,穿著拖鞋,心急火燎地趕往約定的地點。大半夜的,寂靜清冷的大街上,空蕩蕩的就他和陳某兩個人,一直談到淩晨四點多,陳某的情緒才慢慢穩定下來,答應不再有輕生的念頭。分手後,望著陳某遠去的背影,那一刻,讓張敬艷享受到了“群眾心安我才安心”的幸福。轉身往家走時,才發現妻子在旁邊一直默默地陪著他。
         張敬艷提出了“有理推定”的接訪理念,在聽取群眾表達訴求時,首先相信群眾是有理的,因為他覺得:“只有這樣,才能有足夠的耐心和誠心來聽取群眾的意見,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化解群眾心中的積怨。”
         “帶好隊伍,才是一個稱職的檢察長”
         牡丹區檢察院是一個老先進,在張敬艷擔任檢察長的9年裏,全院15個部門均受到省級以上表彰,其中8個部門受到國家級表彰;2次被省院記集體一等功。被省委省政府表彰為“人民滿意政法單位”和“全省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被高檢院表彰為“全國先進基層檢察院”。
         他把隊伍建設當做一項永不竣工的工程來抓,把“出於公心、辦事公道、待人公正”做為自己的行為準則,贏得了幹警的信任,在民主測評中,班子和班子成員的滿意率多次達到100%。
         用心創新工作是張敬艷的一大特點,在全國檢察機關率先成立了“農民工檢察維權服務中心”、“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家屬及被害人救助中心”,最早推行了刑事救助制度。創新的“偵防一體化”運行機制,受到了曹建明檢察長的批示肯定;《訴前敦促犯罪嫌疑人認罪悔過書》、《訴前對被害人及其近親屬告慰書》、《對被不起訴人教育訓誡書》“公訴三書”制度等70多項工作機制,被省級以上領導機關轉發推廣。
         如何提升執法公信力,是張敬艷經常思考的問題。他緊緊抓住派駐基層檢察室建設這一發展機遇,讓檢察室的幹警爭當“鄉村檢察官”。創新了走訪群眾“不拿杯子、不擦凳子、不説空話”的“三不”工作法,拉近了與群眾的距離。
         張敬艷摸索出了一套基層院建設的成熟經驗,先後30多次在國家檢察官學院、省檢察官學院授課,在中政委機關、高檢院機關、省委組織部等上級領導機關50多次做事跡報告。
         “只要心裏裝著群眾,工作就有使不完的勁”
         接觸過張敬艷的人,無不為他的愛崗敬業和奉獻精神而感動。在他的生活軌跡裏,從白天到黑夜,忙的幾乎都是工作,就連春節中秋節等重大節日,也很少見他休息。
         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的,張敬艷把心全部用在了工作上,對家裏的事就無暇顧及,而家裏人對他又是那麼地支持和理解。
         2014年9月17日,張敬艷在日記裏寫道“這是我終身難忘的一天”。原來,他70多歲的老父親因頸椎長期壓迫神經,面臨著癱瘓的危險,這給從來沒有進過手術室的老父親帶來了極大的精神壓力,去北京動手術前,父親一再囑咐兒子“再忙,我做手術那天你也要趕到北京”,張敬艷答應了父親。可偏偏就在父親動手術的前一天,上級院交辦給牡丹區院一起重大案件,做為案件的總指揮,責任讓他留了下來。第二天中午,一天一夜一直沒有合眼的張敬艷,接到母親發來的短信,得知父親手術成功,心情難以平靜。幾天后他趕到北京,父親抓住他的手説:“敬艷,別人的手術動了一個多小時,我的手術動了四個多小時,我當時一直在想,萬一我下不了手術臺,就見不到你了。”父親沒有流露出一點責怪他的意思,張敬艷站在父親面前淚流滿面。
         長期超負荷工作,身邊的人都覺得他太累了,可他心裏覺得很充實,他説:“只要心裏裝著群眾,工作就有使不完的勁。”

留言

登錄註冊用戶名 密碼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

循推理法
,一院滋春沐艷陽
寫敬民篇
,三書寄意崇高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