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張潤時

讚張潤時

三斗坪前立鴻志,
金沙江畔展風流。
一生好與山河伴,
只為燈火滿神州。

從2007年三峽電站創造年投産500萬千瓦裝機,到2013年溪洛渡、向家壩兩電站創造年投産1164萬千瓦裝機,三峽人不斷在刷新著世界巨型水電機組的記錄。更為難得的是,在實現機組高強度投産發電目標的同時,機組安裝的質量得到了同步提升。機組的擺度、振動和溫度,是反映機組安裝和運行水平的重要數據。據抽樣檢測,溪洛渡電站機組的上導擺度為0.08毫米,水導擺度為0.03毫米,而一根頭髮絲的直徑約0.06毫米。也就是説,高達五層樓、重達2000多噸的水輪發電機,以每分鐘125轉的速度高速運轉時,擺動幅度只有一根頭髮絲粗細!令三峽機電人引以為豪的是:向家壩、溪洛渡電站機組全部通過“首穩百日”運行考核,沒有留下任何遺憾。機組的高質量、高速度投産,為社會提供了更多的清潔能源,為集團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成績是三峽機電人是參建各方團結奮鬥的結果,是機組安裝人追求“態度精心、過程精細、結果精品”的寫照,是機電安裝團隊能力素質和精神品質的體現。張潤時是這個團隊的優秀代表。談到他,大家都會欽佩地伸出大拇指。
        他是“拼命三郎”,始終與時間和任務賽跑,與困難和問題較勁。
        無論是在三峽,還是在溪洛渡、向家壩,十幾年來,他對工作總是充滿激情、保持著“拼命三郎”的本色。
        水電站監控系統是整個電站的大腦。三峽左岸電站監控系統有近5萬個控制點,如此規模的監控系統在國內、國際都沒有先例,由誰&&負責和德國公司聯合開發呢?重任落到了有過聯合開發經驗的張潤時的肩上。
        2002年下半年,張潤時帶領他的團隊奔赴德國。聯合開發初期,德方要求必須照搬他們以前的項目進行編程。喜歡鑽研的張潤時發現德國的工程範例並不完全適合中國的技術及運行管理實際,而且德方提供的範例程序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在一定條件下甚至會導致機組失控。德方似乎很看不起我方人員的水平,對他指的問題不屑一顧。張潤時一邊跟外方擺事實,一邊給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並向德方詳細介紹中國電站的運行環境。張潤時過硬的技術水平取得了德方技術項目經理的信任,機組軟體開發由外方為主變為由我方為主。張潤時帶領團隊夜以繼日的工作,多數時候從早晨8點半一直工作到淩晨1點多,僅用5個月時間就順利完成了通常至少需要8個月才能完成的任務。在此期間,張潤時的母親不幸去世,為了讓他安心工作,家裏人沒有告訴他,直到幾個月回國後,他才知道生他養他的母親已經與世長辭。張潤時來不及為母親守孝,又強忍悲痛投入到系統現場調試工作之中。2003年5月,在現場調試檢驗的高峰期,不巧趕上了“非典”肆虐。由梅耶博士領銜的德國專家極不情願到人員密集的廠房,可張潤時堅持每天必到,並主動承擔起外方專家的責任。看到三峽人高昂的鬥志,德國專家感到有點慚愧,開始從消極、逃避變成了理解、欽佩,他們克服了對“非典”的恐懼感,也積極參與到現場調試工作中。調試最高峰的那段日子裏,在與張潤時每天高達20多個小時並肩作戰後,梅耶博士累倒了,不得不回國調養。臨行前,他不斷地向人誇讚張潤時的身板像鋼鐵一樣。由此,張潤時得到了 “鐵人”的美譽。
        2012年8月,他出任機電局副局長,負責溪洛渡、向家壩電站的機組調試工作。2013年,是溪洛渡、向家壩電站機組投産的高峰年。張潤時和他的調試團隊成功完成了3個開關站和15台機組的調試,實現了集團公司全年投産1000萬千瓦的目標。向家壩右岸電站全部80萬千瓦機組取得了投産後一年內零非停的驕人成績。成績背後是機組安裝調試人員的艱辛付出。
        溪洛渡、向家壩電站機組中,有7台四個廠家製造的、四種新型機組,機型越陌生,張潤時的勁兒卯得越足。為了確保新機組能夠按期投産、長久穩定可靠運行,他提議強化機組無水調試工作,用200%的努力去發現解決可能存在的0.1%的隱患和問題。他的這一提議得到了領導的支持和安裝單位的理解。在工作最緊張的下半年,張潤時始終堅守調試現場,每天和相關單位人員起早貪黑,親自對每個信號點逐核對、每個畫面逐字檢查、每個子系統逐一反復試驗、每個流程逐條測試核實,及時解決發現的隱患和問題,經常是上午還在溪洛渡工地,下午就在向家壩工地,在幾乎無間隙的高強度調試工作中,調試就是他生活的全部。
        有人説張潤時是一個熱戀機組的人,因為他心中最惦記的永遠是機組。有時從國外出差回來,下了飛機不是回家,而是直奔現場。為了機組調試,他有時候十幾天都想不起來給家裏打一個電話,經常廢寢忘食,甚至連續幾天幾夜不著床,累了趴在現場指揮部的桌子上打個盹,醒來接著協調指揮機組調試。周圍的人感到他對工作總是有無限的精力和激情,似乎永遠不知道什麼是疲倦。
        他是“調試專家”,經常在機組調試中披荊斬棘、化險為夷。
        長期和機組熱戀的張潤時,對機組的性情瞭如指掌,經常在波瀾不驚中化解調試過程中的各種難題。
        在向家壩首臺80萬千瓦機組調試中,出現了機組空載電壓無法建立的情況。電壓無法建立,就好比汽車點不著火。在場的所有人都一籌莫展。張潤時趕到現場,果斷下令“終止試驗,立刻對錄波數據進行整理!”。在查找錄波曲線時,張潤時指著一段看似平常的錄波圖形説,“勵磁脈衝釋放條件是機端電壓大於10%,而實際錄波曲線中為什麼只達到9%?”這一句話,就指出了故障的根源,讓在場的調試人員為之一振。很快故障原因找到了:是勵磁系統的一個變壓器輸出電壓偏低,需要更換配件。但是,變壓器屬於進口設備,從國外採購肯定影響機組投産。怎麼辦?張潤時思考著替代解決方案。他想到了三峽電廠的備品備件。令大家驚喜的是,通過計算參數,從三峽電廠的備品備件庫中找到了滿足條件的配件。張潤時立刻向三峽電廠請求支援,配件連夜從宜昌送往向家壩。第二天清晨七點,當配件換上再次啟動機組時,運轉完全正常。類似問題的處理只是張潤時無數次力挽狂瀾的一個縮影。他就像一名高明的醫生,很多疑難雜症在他面前都能醫到病除;他像一名足智多謀的統帥,能在談笑之間決勝於千里之外。
        他是“革新能手”。始終孜孜不倦的追求超越,創新提升。
        在傳承三峽經驗的基礎上改進機組調試方法和理念,超越三峽標準,是張潤時的信念。他在調試工作中一貫堅持精心、精細、精準的原則,將“解決問題”與“創新提高”兩手抓,不斷提高機組安裝的質量和水平。
        2011年底,溪洛渡左岸首臺機組開始定子線棒安裝。首臺機組安裝一般都會出現較多的問題,張潤時對此早有準備,並制定了相應的預案。在下層線棒整體耐壓試驗時,576根已經安裝到位的下層線棒多處出現原因不明的放電現象。在查看了放電故障點後,張潤時為了保護設備,提出不能盲目通過加壓閃絡的方式查找故障。試驗次數限制了,如何查找問題變得更加困難。張潤時另辟蹊徑,大膽假設,會不會是製造廠設計方案出了問題?然而,業主對廠家專業設計提出質疑,是廠家很難接受的事情。為消除廠家的抵觸情緒,張潤時拿著圖紙,帶著手電,和廠家代表一起爬進線棒安裝部位,發現是線棒與定子拉緊螺桿間絕緣距離不夠。廠家根據張潤時的建議,在定子拉緊螺桿端部加裝了絕緣套。當再次試驗時,線棒端部放電的問題解決了。該改進措施被推廣到該廠生産的其他機組。
        解決問題的經驗教訓異常寶貴,張潤時善於把正確的做法變成標準或規範。先後&&編制了《溪洛渡電站尾水管裏襯安裝質量檢測標準(試行)》等7個標準或規範,組織制定了《溪洛渡電站水輪發電機安裝標準》等6個標準。這些規範和標準成為創精品機組的技術指南。
        張潤時喜歡和大家探討技術問題,善於在“巔峰對話”中激發創新思維。溪洛渡交通洞風機改向運行及增設風機降塵方案、“兩環一蝶”蝸殼蝶形邊焊接工藝、轉子磁軛熱加墊半自動控制的創新工藝等等,類似的革新太多太多。他永不滿足現有的成就,總在不斷地尋求超越和提高。
        這就是張潤時,有著一身承受壓力和勞累的錚錚鐵骨,更有著鋼鐵般的意志和堅毅!經常有人問他:對機組調試為什麼會有如此的執著與激情,他説:“但凡自己願意並且喜歡幹的事情,往往就不覺得苦與累,就不會去斤斤計較、攀比與抱怨”。“拼命三郎”、“調試專家”、“革新能手”,詮釋了張潤時的樂業情懷、敬業精神、精業品質。

留言

登錄註冊用戶名 密碼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

矢志零缺陷
 
眾志鑄成水電鴻篇
耕耘十余載
 
裝機堪稱世紀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