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中國網絡輿論場有兩大趨勢,一是“碎片化”消費的問題,二是信息和觀點的爆炸,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淺閱讀、淺寫作、淺交流、淺思考”的時代。商業網站因自身屬性需要適應時代的變化,但更要在變化中耐得住寂寞,不輕易妥協,堅守媒體責任,弘揚正能量。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佈的《第3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6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5.94億,較2014年12月增加3679萬人,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人群佔比由2014年12月的85.8%提升至。隨著手機終端大屏化和應用體驗的不斷提升,手機作為網民主要上網終端的趨勢進一步明顯。在移動互聯網領域,去仲介化的“自媒體”應運而生,它正顛覆傳統媒體格局,改變著大眾獲知信息的渠道,這是一場全球的變革,勢不可擋。
自媒體領域眾聲喧嘩
自媒體為人們提供了一種“碎片化”的休閒閱讀模式,其內容多短小精煉,且富含信息量,這就讓每個傳播主體産生了願意利用碎片時間瀏覽的興趣。本來是件既節省時間又提高效率的好事,但這些通過自媒體獲知的信息缺乏深度和廣度,讓人們疏于認真品味和思考。自媒體的傳播追求的是簡單快捷,但也難逃膚淺、低俗的困擾,更免不了隱藏虛假信息和謠言等諸多弊端。
內容質量無保障。由於傳播主體在年齡層次、文化知識、價值觀念等方面千差萬別,導致了傳播內容的質量高低不一,參差不齊。很多人利用自媒體輻射範圍廣、效率高的特點,為求一己私欲謀取利益,於是出現了為迎合市場而生的低級趣味內容,既影響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又毒害民眾。
信息可信度不高。自媒體由於其自身網狀的傳播方式,以及傳播速度快、平民化的特點,導致一些不實消息迅速傳播,被受眾接收並轉發,而公眾辨識能力不高,被一些不實的消息誘導和鼓動,長此以往,人們對於通過自媒體發佈的消息,容易形成兩種極端態度,要麼盲目跟風,要麼極度懷疑。信息的傳播者沒有義務對信息的真實度進行調查,導致自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可信度不高。在“人人皆媒體”的大趨勢下,自媒體空間正能量與負能量、精品與糟粕共存,一時難以分辨。
十二字“真經”
多屏共存、自媒體崛起及淺閱讀時代,新聞專業主義恰恰具有它的價值,在當代,即是對信息的再篩選、做查證、再組織。作為媒體從業者,我們所信奉的新聞專業主義仍然有著巨大的生命力,這種生命力將在不同的媒體介質上持續不斷地發揮作用。
自媒體之戰雖然才剛剛開始,但拼的仍是獨家內容與用戶體驗,而非功能性或純技術的東西。在這方面,很多成功的自媒體都有深厚的積累、強大的品牌,有自己獨到的新聞編輯方針與思路。
“有溫度”。人性不一定本善,需要往正面的方向做引導,因此自媒體要有意識地傳播具有正能量的信息,更多地著墨于社會發展和時代進步,著墨於人性的溫暖與柔軟,普通人的家國情懷,人間冷暖。這樣的立意才能有益於社會的良性運轉,才能有助於催發人們奮鬥的豁達心態。
2015年4月10日,鳳凰網《暖新聞》欄目正式上線。主題定位“小人物 大故事”,從全球媒體中篩選好故事,呈現人性之美、自然之美。在欄目推出之初,網站做好了損失流量的準備,但讓人喜出望外的是,欄目推出後,PC端流量不降反升。這就更説明真、善、美新聞的存在價值。隨後《暖新聞》還推出了微信公眾號(warmstory),以自媒體形式在移動端進行推廣,並在運營初期就創造了閱讀10萬+的案例。8月12日,天津濱海新區塘沽開發區的危險品倉庫發生大爆炸,《暖新聞》欄目立即推出“唯有英雄 逆火而行”一文,在僅有2738個粉絲的情況下,獲得了11.6萬的閱讀量,迅速在朋友圈呈現刷屏之勢。
“真性情”。一個全媒體時代的盛世危言:在這個時代,如果只推崇技術,而沒有媒體的氣息,可能就像人沒有靈魂一樣,很悲哀。中國多數網站的創始人是工程師或技術出身,信奉所謂海量快速的信息堆積。但做媒體不光要提供海量的信息、快速的報道,更應注重傳承價值。自媒體也應該相信稀缺信息的價值,相信精英編輯和媒體的力量。在這個時代,鳳凰網不滿足於做“小清新”,更立志做“大清新”,成為中國互聯網行業的“新空氣”。
“敢擔當”。在一個較寬鬆、回歸新聞屬性的環境中,自媒體與傳統媒體一樣,要捍衛老百姓的知情權,發揮媒體的監督功能。
現在有一種輿論甚囂塵上,若某記者報道了一篇負面新聞,就是與他人勾結掙“封口費”。誠然,在業界是存在這種個案,但不能為此就給媒體的負面報道扣帽子,忘記媒體所承擔的責任。但前提是,媒體自身要存活、要盈利。在報道的過程中,媒體難免遇到壓力。在這樣的環境裏面,媒體要按照大環境的規則來運作。如果我們的妥協是為了能夠發展得更平穩,能夠突顯媒體作用,這是明智的,也是必須的。當然,很多時候我們也會堅持。當負面報道是關於廣告客戶,卻又同時關係到重大民生問題,我們就會在短期利益和媒體責任中,犧牲前者。
常常有人説,因為一個報道毀了一家企業。倘若媒體不去還原事情的真相,導致成千上萬人的健康、生命受到威脅的話,我們寧可選擇後者。另外,一些報道可能會和主流民意發生衝突,有時候會顯得很孤獨,可這正是一個負責任的媒體要起到的引領作用。我們選擇忍受,不管是暫時還是長期的。
“有風骨”。作為商業網站,自然需要追求商業的成功,但也不應忘記媒體的使命,通過捍衛老百姓的知情權和話語權,贏得社會公信力和影響力,並在所有網絡支持的設備上,為全球華人傳遞溫暖、快樂和力量,這就是一股向上的、積極的能量,也就是大家常常説的“正能量”。
自媒體語境下,不管是誰,都要清楚認識到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媒體話語權的巨大威力”,在信息發佈時要盡可能發掘事件的深層原因,形成獨特的見解和理論支撐,多為社會和諧做貢獻,而非造謠傳謠,僅以標題吸引人,不負任何責任。另一方面,自媒體也有權利更有義務幫助公眾,共同完成社會賦予他們的使命,運用新技術、專業知識和社會責任感去還原新聞事件真相,積極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