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是在移動互聯網出現後才開始爆髮式增長的,現象級發展態勢使得這種生産力成為了誰都想爭取的“香餑餑”。注意力經濟時代的玩家們都清楚,如果不能搭建平臺,不能在平臺上聚攏人氣,不能構築自己的産品生態圈,商業模式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對於任何一家互聯網公司而言,自媒體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一是流量價值,自媒體有量級巨大的,也有不那麼大卻非常垂直的,但都可以帶來豐沛的流量;二是可以豐富産品形態,比如某些門戶網站的頻道和某些新聞客戶端的欄目,就主要依靠自媒體生産內容;三是商業價值,一些平臺具有強大的廣告分銷能力,在傳播渠道越來越精準化、垂直化的時代,以分眾傳播為最大特色的自媒體,為這些平臺提供了更多選擇。
正因為這些原因,騰訊、百度、新浪、網易、今日頭條、界面等網絡公司或新媒體公司,都在俯下身來,力圖跟自媒體人“交朋友”。而一些小微機構,也看到了將自媒體“連橫”起來的價值,紛紛組建“自媒體聯盟”,使得整個自媒體江湖呈現出“軍閥割據”的狀態。
申請入駐+送糖誘惑
國內的自媒體聚合平臺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綜合型平臺,如微信公眾平臺、今日頭條、界面等;另一類是精英化平臺,主要有騰訊“大家”、百度“百家”等。
綜合型自媒體平臺主要採用申請入駐制,用戶無需付費,通過註冊即可獲得平臺提供的後臺技術支持,面向平臺用戶推送內容。這種形式中,最典型的是騰訊微信公眾平臺。目前,微信公眾平臺上的註冊號已超過1000萬個,這個巨型平臺也因此被譽為“中國最大的編輯部”,是公認的中國目前規模最大、用戶最多、影響力最顯著的自媒體平臺。該平臺也有相對完善的盈利模式,如“廣點通”。更具想象力的是,通過經營一個微信公眾號,有可能由“小微公司”成長為“獨角獸公司”,目前,估值過億的微信公號已經屢見不鮮,如“羅輯思維”估值過10億,“餐飲老闆內參”估值一億。神奇的創富神話,激勵著自媒體人在微信公眾號上前仆後繼、精耕細作。
整體上看,目前,只有微信公眾平臺沒有單獨的自媒體扶持計劃,卻已形成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獨家優勢,其地位,就如同在線支付界的支付寶、搜索界的百度和微博鼎盛時期的新浪微博。
其他不那麼具有平臺吸引力或先發優勢的平臺,要吸引自媒體人就要上些“手段”了,主要是“利誘”,自媒體人是“逐利”的動物,哪水草豐美,就往哪兒遷徙。
一種是流量分成,像今日頭條,就一直承諾通過倒入流量、廣告分成和版權購買三種方式與內容生産方合作。但不少自媒體公號表示,在今日頭條上基於IP點擊的廣告費分成極少,大多需要自尋廣告或軟文植入來收回成本。
網易新聞客戶端在吸引自媒體入駐時,也靠流量誘惑。他們主動聯絡自媒體人,邀請入駐。自媒體人一旦接受邀請,他們在其他平臺上發佈的內容,就將被自動抓取並呈現在網易新聞客戶端上。這類平臺的特點是“不求首發,但求能用”。平臺則許諾在顯著位置推送自媒體人的賬號,吸引平臺用戶訂閱。
另一種是掏錢補貼。比如今日頭條就在2015年9月宣佈,開始全力扶持自媒體和內容生産機構,推出“千人萬元”和“百群萬元”計劃。在未來一年內,頭條號將確保至少1000個頭條號創作者,單月至少獲得一萬元的保底收入;重點扶持至少100個群媒體,單月至少獲得2萬元的保底收入。
新浪微博為了對抗發展的頹勢,也推出了補貼“簽約作者”計劃,但其號稱價值1.5億元的資源,是指將提供給簽約自媒體粉絲頭條、商業廣告、微博運營方面的推廣機會,而非真金白銀的內容付費。微博打賞、付費閱讀、促成簽約自媒體與品牌合作進行商業分成等方式,才是新浪微博提供給自媒體作者的變現方式。 而界面、新榜等新興的媒體公司則靠廣告誘惑。2015年7月新榜網站版上線,除繼續提供微信公眾號數據查詢功能外,還著力搭建“新榜優選”新媒體廣告交易平臺,聲稱根據廣告主投放需求進行基於大數據算法的精準匹配推薦。而界面則專門為自媒體廣告的拓展組建百人廣告銷售團隊,承諾只要在自媒體上進行廣告投放,界面會先期把錢付給自媒體,按月結算。
高入駐門檻+嚴質量把關
相比于綜合性平臺而言,騰訊“大家”、百度“百家”走的是精英化路線,準入門檻相對較高。較高的入駐門檻與編輯對內容的質量把關,一方面保證自身品牌價值的可持續性發展,另一方面也能切實為用戶提供較為準確的信息增量和有價值的立場觀點,是留住所謂“精英階層”的重要保證。
兩者也有差異。虎嗅網上一篇題為《本心、內容、利益,百度百家跟騰訊大家的三點不同》的文章認為:騰訊“大家”是品牌驅動型,而百度“百家”由公關驅動;兩者主要內容不同,“大家”偏愛時政和文化,“百家”先期主打互聯網;兩者利益鏈不同,“去‘大家’賺稿費,去‘百家’賺廣告費”。
縱觀兩大平臺的發展策略,騰訊“大家”實際是在用新媒體的酒瓶,裝傳統媒體的舊酒。這個為期三年的項目,首年投入資金就近2000萬,網站頁面中也沒有任何廣告,長篇深度文章實際也與互聯網的傳播邏輯背道而馳,能獲得高傳播量與關注度的內容相對較少,表面看來很難給騰訊公司帶來直接經濟利益,但騰訊用鉅額資金砸下的,除了高質量的作者與文章,還有高質量的精英階層用戶。正如“大家”簽約作者陽淼在《一年燒千萬,騰訊做“大家”虧了嗎?》一文中提到,騰訊副總裁、騰訊網總經理孫忠懷曾經在內部會議上説,“大家”聚集的這些高素質用戶,就是整個項目為騰訊做出的貢獻。
而百度“百家”著重于提升自媒體自身內容的變現能力上,百度副總裁朱光在發佈會上説:“作者在百度‘百家’發佈文章,百度將流量導入,並將百度聯盟廣告客戶和品牌客戶引入頁面,廣告品質參照門戶標準,廣告産生的收入100%返還給作者。我們希望一開盤就節節高攀,給自媒體産業帶來切實的價值。”
除了巨頭外,一些小微機構,也看到了自媒體的巨大價值,他們紛紛合縱連橫,建立“自媒體聯盟”。目前,聯盟形式雖然發展較快,但各家在整合資源上,並沒有展現出足夠強大的力量,名號大於實際內容的比較多。
自媒體的風起雲涌,以及在此基礎上的統合、投資和升級,已經成為了蔚為可觀的社會現象。雖然各平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各種問題,但可以預計的是,誰能為自媒體帶來更好的變現模式,誰將成為未來自媒體版圖中的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