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可以説是中國人最熟悉的傳統習俗。從寒假開始到春節這段時間,人們除了踏上歸途、置辦年貨,就是等待除夕的到來,但總覺得缺少點什麼。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把缺的那一味添上,將中國人過年回家的百態圖景擺上舞臺,繪一幅色彩亮麗的溫馨圖譜。網絡春晚的推出,便是基於這樣的社會洞察和人文視角。
時至今日,網絡春晚已成為春節民俗的重要內容和文化符號,為網絡娛樂和電視綜藝之間架起了一道互通的橋梁,通過貼近百姓、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新潮內容,增強了春節主題季的節慶標識性和完整性,成為拉開中國年序幕的前奏曲。
回家過年就是國人心中最大的年俗
時光流轉,社會變遷,每逢春節,對於很多人來説,始終維持的習俗依然是回家過年。人們積攢了一整年的悲歡喜樂、牽掛思念,亟待一個情感出口來分享輸出。網絡春晚自2011年創辦以來,歷經8年,這不僅是反映著中國互聯網飛速發展的8年,也記錄了中國人年復一年的情感春秋。
每年的網絡春晚,都會有一個鮮明的主題。這個主題是貫穿整個晚會的精神內核,也是當前時代焦點的集中體現。首屆網絡春晚以“億萬網民大聯歡 全球華人大拜年”為總主題,更多的網友走上晚會的舞臺進行表演,更多由草根創作的反映百姓心聲的原創節目,被原汁原味地搬上了舞臺。到2016年,網絡春晚的播出日期開始定檔在小年夜,首次提出“APP大聯歡”,重新定義了小年夜的概念。2017網絡春晚借助互聯網回應了華夏兒女的情感需求,傳遞出濃郁的家國情懷。2018年網絡春晚圍繞“網築強國夢 智匯新時代”這一主題,通過科技和人工智慧,讓人們感受到世界一日千里的時代脈動。每年主題雖有不同,形式有所變化,但團圓、溫暖、希望等情感內核從來沒有變過。
今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網絡春晚,也將在1月28日小年夜黃金檔如約而至。這屆網絡春晚以“把愛帶回家”為主題,成為行走的“聚光燈”,聚焦那些平日裏我們最熟悉卻又容易忽視的群體,捕捉一個又一個鮮活、有溫度的中國故事。
風裏來雨裏去的外賣員、在外打拼多年的遊子、愛跳廣場舞的大爺大媽……千千萬萬普通人持續演繹著平凡生活中的閃光點。“一封家書”這一面向全球的線上徵集活動,提前為準備回家或正在歸途的人們提供一個情感“發聲”的平臺,以書信、歌唱、短視頻等形式,讓天各一方的親人好友能夠“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甚至隔著千山萬水也能看見對方、問候彼此。
讓國民感受時代的氣息與變化,體悟熨帖人心的動人力量,是每一屆網絡春晚的初衷。當網絡春晚奏響中國年前奏曲時,我們知道,過年了,要抱有希冀、珍惜幸福。
總臺的首個融媒體“小年夜”
除了基於情感訴求,網絡春晚的出現,還有很重要的原因即總臺的融媒體發展戰略。以媒體而言,網絡正從多媒體時代走向新媒體時代,融媒體的時代已然到來。融媒體對於網絡春晚而言,提供了多維度全方位的全媒體條件。包括電視互動、央視網PC端、央視影音客戶端、央視新聞客戶端、央視財經客戶端、CCTV微視客戶端、互動電視、IPTV、各頻道欄目微博微信等在內的融媒體矩陣,共同構成央視融媒體的生態閉環。
自2011年開始,網絡春晚就持續打破了設備、地域、時空的壁壘,許多現場觀眾和全球華人網友通過網絡視頻連線、微博墻、九宮格日記等時尚、新穎的晚會互動方式,加入到了網絡春晚的大聚會中。2016年網絡春晚則以“互聯網+”為主要形式依託,並完成了“電視+”的新願望,兼顧電視受眾及網絡受眾群體。到了2018年,實時連線、人機互動、智慧設備……諸多有趣又有料的尖端科技元素貫穿了整場晚會。
經過八年探索、創新,融媒體傳播技術在網絡春晚的應用上更趨成熟完善。作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成立後的首屆網絡春晚,在“臺網並重、先網後臺”的發展戰略下,2019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網絡春晚打造多款融媒體産品,並以一系列、多點位的“小年”直播活動落地,在深圳、杭州、鄭州、重慶等中國多處交通樞紐、標誌性地點設立“回家驛站”,于1月28日小年當天聯動央視網進行直播,實時記錄國人回家過年的熱鬧情景。網絡春晚正是在這樣的演變中,形成自己獨有的品牌標識,逐漸成為國民小年夜的觀看首選。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19網絡春晚除晚會本體,外加線下、線上結合的直播活動和多元化的融媒體産品,將國人的回家畫卷徐徐展開,喚醒人們紮根在心底的情感記憶。他們帶著大包小包的行李,來自不同的地方,卻都望向同一個方向——家,載著滿滿的幸福等待團圓。正是基於對老百姓情感的深度體察,2019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網絡春晚讓各行各業的普通人走向舞臺,走在鏡頭裏,還原一個個最為真實動人的溫馨畫面。
編輯:郭婕